新时代江西县域高中发展的目标路径与选择

2021-10-28 05:28郭杰忠
教育家 2021年37期
关键词:县域办学特色

郭杰忠

“县域高中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教育的‘核心高地,在全省社会经济进步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把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来抓,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尽管我省在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县域高中基础较为薄弱,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学校缺乏办学特色,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评价导向不够科学,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仍然存在等,与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

县域高中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教育的“核心高地”,在全省社会经济进步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江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江西讲话精神,着眼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大局,实现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强力推动县域高中发展。一个县的高中发展不好,这个县的基础教育就很难发展好。我省共有普通高中519所,在校生110.5万人;其中县域高中339所,占比65.3%,在校生64.3万人,占比58.2%,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和我省部署要求,未来我省发展县域高中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突破,以多样办学为特色,創新办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多样特色发展、完善条件保障,全面提升县域高中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谱写新时代县域高中发展新篇章。

深化评价改革,推动县域高中更新办学理念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江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印发实施“两清单一安排”(工作任务清单、工作负面清单,2021—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在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力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为推动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是改革学校评价,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重点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落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着重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

二是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发挥好“江西省教师信用体系信息平台”功能。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定期开展“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等优秀典型选树宣传活动。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将教师教学述评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倾斜,引导教师潜心育人。

三是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需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分级分类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流动红旗”“跳动的五星”等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全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管理。

突出队伍建设,创新县域高中教师管理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可以说,县域高中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江西省继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统筹谋划,更好地适应高考综合改革。

一是加大培养力度。落实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扩大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覆盖学校范围和培养规模,吸引优秀人才就读师范专业;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启动实施“赣鄱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未来五年力争培养教育家型名师400人、名校长100人,为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二是提升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待遇,完善县域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科学评价教师教学管理,探索适应新高考改革需求的教师薪酬管理办法,并在职称评定上向县域高中倾斜。注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县域高中发展后劲。

三是加强统筹调配。完善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县域内教师流动,适应选课走班教学对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畅通教师补充机制,鼓励各地通过自主招聘、双向选择等方式招聘优秀教师及短缺学科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校际之间教师共享机制,盘活用好教师资源。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域薄弱地区全覆盖。

聚焦课程改革,提升县域高中教育质量

经过全省上下长期努力,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满足了群众“有学上”的需求。为满足群众“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现实需要,就必须实现高中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国家部署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县域高中内涵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

要统筹推进县域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科学编排三年课程,开齐开足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体系。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猜你喜欢
县域办学特色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