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六个“度”策略研究

2021-10-28 15:04李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提问初中语文

李兰

摘  要: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问题能够扭转乾坤,能够让原本寂如一潭死水的课堂荡起千层浪。对于教育者而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展示;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个前进的航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拓展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当下语文课堂的提问出现过易过难、问题欠缺逻辑性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堂提问的六个“度”策略,以达到高效构建初中语文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有效

一、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论语·述而》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顾名思议,学习始于疑问,因而提出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一堂好课多是从问开始,思考有多深,课就变得有多顺。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一方面,教师的提问可以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的“思维惰性”和“思维缺席”[1],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一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盲目和无序的自主学习现象,一起和学生探讨文章的主旨、情感和内涵,共生共长,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通过提问,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中得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以便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还存在问题,从而可以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当下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欠缺新颖性

对于提问的方式,大部分教师从头到尾只沿用一个提问方法,对于同一个问题很少采用多种提问方式,长期以往学生对于这种提问的方式会渐渐麻木和感到乏味,并且上課很容易走神,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阅读兴趣[2]。

(二)提问欠缺层次性

对于提问的设计,大部分老师并没有考虑问题本身的层次性和学生认知的层次性。首先针对问题本身的难度层次而言,如果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由于学生存在着思维惰性和畏难情绪,很可能会“知难而退”,这样学生的热情会大打折扣,并且没有参与感,最后会导致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若是问题太容易,便不会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效果,进而语文教育的发展会受到限制[3]。然后是学生认知的层次性,大部分老师很少会在语文课堂的第一节课对班上同学的知识、智力水平和语文素养做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既有共性之处,也有不同之处[4],教师如果只将教学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上面,而忽视或者藐视那些成绩不好或者课堂表现不好的同学,会导致这部分同学失去“自我感”和“归属感”,久而久之对待学习会形成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整个课堂也会显得非常压抑和没有活力。

(三)提问欠缺逻辑性

问题缺乏逻辑性指的是一些教师所提出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问题,彼此之间是分割的,没有联系之处,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不具备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于课文的理解和阅读没有丝毫帮助,是一种空问和乱问,教师的提问如果不能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只提出问题不解答问题或者说不进行有效指导和引导,在问题和回答之间,缺乏交流和推理,会造成学生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构建合理的问题轨迹和思路,整个课堂活动会变的随意和散漫,并且很难形成高质量且有自身独特理解的答案。

(四)提问欠缺变通性

现今,一些语文教师会在课前准备好提问的问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由于同学的思维比较跳跃,并不会沿着老师的方向发展,因此所回答的答案并不是老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如果老师没有灵活进行处理,会挫伤同学的积极性,限制同学思维的启发,而且整个课堂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三、有效提问的六个“度”

(一)把握难度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度”,课堂问题的设计除了要符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原来的知识储备,并且符合学生的想象能力,努力做到所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就能够着果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师在讲到《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提问学生如何看待孔乙己这个人物?可能课堂会陷入沉默,这个是时候可以把这个大问题化解为一个个小问题:(1)孔乙己偷了什么,为什么要偷?(2)孔乙己偷的结果怎样?(3)作者写孔乙己偷的意图在哪里?(4)孔乙己的偷到底值不值得同情?经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原来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加深对于课文的印象,以便学生更快的理解课文主旨。

(二)巧设梯度

教师在课堂进行提问时,要尽量规避乱问和空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显到深入、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并且提高问题的逻辑性,使学生可以有序合理的进行思考。比如对《再塑生命的人》可以设计三个问题,第一是“课文为什么选择这三个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选材的典型性问题;第二是“在这三个问题中,同学们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每个故事背后的寓意;第三是“在这三个故事的排序能否转换?”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写作上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有层次性的提问,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巧选角度

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调动学生的思考,应该在同学们感到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引导学生转换角度看问题,突破认识的局限,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比如《背影》中的“月台买橘”这一重要的桥段,教师可以提问同学“在父子送别过程中发生的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事情”这样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进入到对这个深藏父爱的背影的分析中,一来揭示了全文的主旨父爱,也为同学们进行下面的分析工作进行铺垫,能够让同学们很快进入到这一情景中[5]。

(四)增加跨度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如果你不改变问问题的方式,你永远都不会成功”这给教师的启示是要转化思维,设计一些具有思维跨度,发散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训练多角度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和创新精神。比如在教学《背影》时,可以提问学生:“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否可以用眼睛来替代背影对父爱进行刻画?”因此在提问时既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也要注意答案的开放性,课堂氛围要轻松,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五)独创亮度

问题的亮度体现需要教师在文中的异样处设问,比如与事实矛盾或前后矛盾处,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盲区和薄弱的地方,在这些“模糊点”即学生阅读过程中似懂非懂的地方,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比如鲁迅先生的《风筝》,可以提问学生“故乡已是二月春,作者的环境描写是怎样的?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采用这样的方式是为了表达自己无可把握的悲哀的心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深刻的认知体验,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为下一步深入的思考进行准备。

(六)控制时度和量度

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保持25分钟,因此教师对课堂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精心准备,问题的设置要疏密有致,张弛得体,加强对进程的把握,对提问时间进行科学分配,一节课提问的时长不宜长于8分钟,问题的数量不超过5个。教师要根据课文题目,段落大意,经典语句,将难点和重点问题设计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意识。

结语

总的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学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效提问的关键首先是教师需要吃透教材,其次是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水平,最后是需要学习和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只有设计出精彩的问题,才能碰撞出思维的浪花。

参考文献:

[1]陈莲花 教育教学论坛.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技巧探究[J]. 2011,(13):147-147.

[2]窦冰,苏政波 教育教学论坛. 对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研究[J]. 2015,000(024):239-240.

[3]劉慧,王心雨 读与写.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019,(6):0226-0226.

[4]叶廷碧 读书文摘. 语文课堂中巧设提问的设计艺术性探讨[J]. 2019,000(006):1-1.

[5]王美 现代语文.问课堂教学那得清如许?——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析[J]. 2016,000(001):76-77.

猜你喜欢
提问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