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国家教育惩戒对于我国教育惩戒的启示

2021-10-28 20:27彭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启示

摘  要:教育惩戒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中西国家均源远流长。通过英国和美国教育惩戒的嬗变,分析其不断完善下所采用的有效教育惩戒举措。借“他山之石”,针对近些年和当下我国教育惩戒提出相应借鉴性启示,以不断完善我国教育惩戒规范,推动教育惩戒合理化使用与发展。

关键词:英美国家;教育惩戒;启示

作为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教育惩戒在中国和西方漫长的教育历史中源远流长。合理的教育惩戒有利于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正确行为的重塑和习惯的养成。同时也随着时代的要求历经嬗变,以期实现不同时代的育人目标,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沿英美国家教育惩戒的历史发展脉络,借鉴英美两国教育惩戒措施,对当下我国教育惩戒发展做出相应思考。

一、英美国家教育惩戒

(一)美国教育惩戒:从自由裁量到规范合理的探索

美国的教育惩戒大致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任何关于教育惩戒的规则条例,到五六十年代对于合理教育惩戒与“倡导改变”的微弱呼唤与继承和延续;再到80年代“零容忍”泛化与严苛教育惩戒下的社会问题频发到推行“恢复性”政策以及当下的“规范合理”与“多样化手段、高效化预防”相结合。

(二)英国教育惩戒:从全面禁止到回归现实需要和持续完善

英国的教育惩戒大致经历:从“全面禁止”下的教育惩戒与教育问题的日益凸显;到“正确认识与教育惩戒的恢复”;再到英国政府在2006年颁布《2006 年教育与督学法》,作为英国教育惩戒的法律规范,“立法规范和惩戒地位明晰”再到当下“立法反思与完善”。

二、对我国当下教育惩戒的发展启示

(一)以法律为准绳,建立各级失范行为机制

1.细化法律规范,强化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必依

在我国,新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在2021年3月1日已正式生效,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教育惩戒权。其利于教师在运用教育惩戒权时有法可依,同时启示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法制观念,以法律为准绳。如美国一度对于教育惩戒的泛化使用導致大量学生因小事触犯规则就轻易的“被框上”各种罪名,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为避免这样的悲哀重演,细化法律规范,避免空洞化,权力泛化和滥用。强化依法治教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2.追本溯源,建立失范行为预防机制

同时结合英美国家教育惩戒经验,会发现,其在不断完善教育惩戒的过程中,从最初更关注于失范行为的“惩治”到后期的“防治”,后者的教育效果反而更加明显。例如,美国从最初的“零容忍”政策下的苛责重罚但校园失范行为仍不见改善的状况,到后期“恢复性”政策,更关注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动机,从不良动机上抚慰学生情绪,从根源上减少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且产生了较好的预期效果。二者之间中心的转移实则为:从注重失范行为的后果惩治到失范行为前的未雨绸缪和有效预防。

3.建立分级分层干预和矫正机制

近年来,教育惩戒作为我国教育中一个激烈讨论的话题,社会关注极高,家长教师呼声高涨,同时政府也积极给予关注。然而,直至今年才正式出台相关法律的原因在于,问题的复杂性。教育问题更多涉及到的是人,学生个体本身的复杂性和发展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惩戒处理过程的复杂性。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进行教育惩戒问题处理的一个借口,反之可以作为我们制定教育惩戒规范的一个有力依据。英国和美国的规范中,后期有针对于学生严重程度不同的失范行为做出不同层次的规范和惩戒规定。例如,英国将学生的“不当行为”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级,其层次由较轻的“扰乱课堂纪律”,对应惩戒措施也由低到高分为“口头警告”到“停学”五个层级。这样的分级干预和矫正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师面临学生失范行为时更好的对症下药,而且也有利于避免教育惩戒下“一刀切”的教育惩戒方式,防止权利的滥用和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惩戒中的教育公平。

4.建立内外贯通的惩戒监督与救济机制

没有监督与救济的制度是不完善的。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完善的内外教育惩戒监督机制亟需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教师、家长、教师和学生等。当发现不合理教育惩戒行为发生时,个体可以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对于学生权利进行保护;而外部监督系统是指包括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以及司法部门等主体。当发现不合理教育惩戒时,进行严格依法问责,同时允许社会公开监督,使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其次建立权力运行救济系统,当教育惩戒越界或者必要时却缺失时,学校和政府需要建立相应权利救济问责机制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权益受损最小化。

(二)多措施同频共振,发挥教育合力

1.“赏识时代”莫让必要的“教育惩戒”缺席

近年来,面临教育惩戒问题的另一个呼声为一部分人坚定地认为赏识教育时代与教育惩戒水火不相容。实际上,仔细回顾我们个体的阶段发展和成长,大多时候并不是依赖个人自觉与自律,相反是违反纪律受到惩戒而引发的不愉快感促使我们前进和成长。当下的时代是一个重视赏识的时代,恰当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更乐于接受。但是一味的鼓励之下是否让孩子忘记很多时候成长需要约束,尤其是当鼓励不再对于一部分严重失范行为起作用时,对于当代大部分没有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而言,必要的教育惩戒是让他们重新审思自身的不当行为,冷静真切地面对行为带来的影响,让他们知道,所有行为都是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这绝不是对于赏识教育的否定,恰恰是对于赏识教育的丰富和发展,必要的惩戒是赏识教育的应有之义。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切断严重失范行为之源

当下学生所面临日新月异的快节奏发展时代,相比于过去,孩子所能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处于毫无甄别能力年龄阶段的孩子,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无所适从,有的肆意模仿,有的陷入网络无法自拔。这才有了很多小朋友认为现实里和游戏里的人一样“人不会死”的荒唐观念而对同伴施以暴力。如果能尽早发现孩子这种心理倾向并给予及时纠正,很多悲哀可以避免。当下校园中失范行为中,许多都是出于孩子心理问题。虽然国家也规定每个学校需要配备一名心理教师,但却对于兼任现象却加以允许。因而导致在当下中小学,为了节省人力和开支,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而由其他科任教师或者班主任兼任。而大部分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于本学科教学,很少真正重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由于专业性限制,大部分教师最多和孩子聊聊天。因而,配置专业化心理健康教师是减少学生失范行为的必要措施,同时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生课程以及考核机制当中,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并切断严重行为发生之源。

3.明确教育性目的,重视“惩戒后教育”

惩戒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学生以往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对这一点,很多学生都不理解,原因在于教师在进行教育惩戒的过程中,呈现的更多是对于不良行为后果的关注与惩戒,学生得到的信息反馈也多为对自身不良行为的惩罚,而隐晦于其中“恨铁不成钢”的目的无法被学生感知,可采取如重视惩戒后的师生谈心、同伴互助等方式。换句话说,如果只注重惩戒而忽视教育,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偏离教育初心,因此,在教育中无论采取何种惩戒方式,都要重视惩戒后教育,使违纪学生明了自己错在何处,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4.以德育为引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學生失范行为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德育缺失造成的,学校的德育方面,教师首要需要做的是对于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道德知识;开展各种活动进行道德情感的深化;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最终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把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道德培养由“遵从”到“认同”再到“内化”发展。从德育入手,防微杜渐。另外,在注重个人德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恰当的将个人德育融入集体的教育之中,注重发挥集体对于个人的影响作用。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惩戒素养”

1.区级层面建立专门的教育惩戒培训学校

作为教师惩戒的实施者,教师对惩戒政策的理解、认同程度和运用能力,是保障惩戒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英美两国注重对于教师在惩戒中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参与度和专业性发展两方面的提升。在我国,由于教育的复杂性,使得很久以来对教育惩戒的伸缩裁决使教师如履薄冰。面临新出台的教师惩戒规则,很多教师仍然不知如何合理遵照执行。可以考虑在区级层面开展针对教育惩戒的专门化培训,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对于政策的透彻理解,增强教师对于是否需要进行教育惩戒的辨别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惩戒时的公平意识。

2.校级自主加强教师惩戒专门培训,提升教师“惩戒素养”

除了区级层面的统一培训,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本校的教育惩戒实际需要,定期为教师开设相应针对性培训,使得教师在面临宏观的区域层级指导下,得到适合本校更具体和微观化的指导。这是最契合教师实际的,也是直接有利于教师日常教学实际改善的。有利于教师在最贴切的教育实践中运用教育惩戒并不断深化对于其内涵的理解,总结更为合理的教育惩戒经验。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促进教师“惩戒素养”提升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校合力

1.建设理解尊重和包容的校园文化

美国对教育惩戒采取了从严苛的“零容忍”到“恢复性”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具体包括校纪校风、校园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学校需要营造一种“尊重、和谐、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让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凸显人文关怀,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关爱是减少校园失范行为的关键;此外,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帮助孩子建构“学生共同体”意识,增进其对校园文化认同,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与他人密切联系,学会从内心认可“爱他人就是爱自己”,从动机上减少失范行为发生。

2.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校合力

英国关于教师惩戒权政策的制定坚持从民意出发,及时同教育相关利益群体进行沟通并征求意见,同时注重对政策的宣传,帮助学生、家长全面深入理解政策内容,规定学校必须每年告知家长管理学生的行为准则,并且要求家长在学生行为要求中签字,目的在于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方式,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并进行合作,是保障教育统一性的前提。

中国教育根基在家庭,“家园同构”是中国社会的典型特征。教育惩戒所引发的教育争议不仅有来自教师的窘境,更多的也有来自家长的困惑和不满。究其缘由,主要是教师学校和家长属于教育惩戒中除孩子之外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合理教育惩戒的诉求日益关切。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学习英国,在未来教育惩戒规范的完善过程中,征求多方意见,听取多方呼声,尽量满足多方利益主体不同诉求。学校在教育惩戒实施的过程中,摆脱单方面的政策执行和孤军奋战,真正把家庭看作教育过程中的密切合作者,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尊重家长的参与意见。

我国教育惩戒规则还处于“新生儿”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成长历程”。持续完善才能不断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需要。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姿态,发展的眼光,包容的格局吸纳西方成功经验,集合反思自身不足,整合多方力量,充分发挥教育合力,探索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的教育惩戒方式。

参考文献:

[1]余雅风 张颖.论教育惩戒权的法律边界[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9

[2]张 颖,苏君阳.从“零容忍”到“恢复性”惩戒:美国教育惩戒的转向及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

[3]董新良,彭学琴.英美两国教师惩戒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师发展研究,2020

[4]张宁.英美国家如何用好教育惩戒权[J].中国教师报,2021

[5]余清臣.面向立德树人的当代中国家庭教育:挑战与治理[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作者简介:彭聪(1997.7—),女,民族:汉,籍贯:陕西商洛,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所在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启示
“教育惩戒”不能永远是“空白页”
浅谈教育惩戒权及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关怀是教育惩戒者必备的伦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