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典型人物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影响

2021-10-29 05:24张翔胡婷玉
理论观察 2021年6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新媒体

张翔 胡婷玉

关键词:新媒体;劳动价值观;典型人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11 — 03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典型人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社会信息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在当今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在与日俱增。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交互性强的特点迅速占领了当今信息传播的高位。在新媒体时代,各类社交媒体和新闻客户端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手信息来源。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及时的资讯,捕捉社会热点。新媒体平台基于协同过滤的算法和用户行为算法等,以每个用户为对象,推送其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这种基于算法的运作机理在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之外,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非全面和非客观反映事情的完整面貌。而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是自身的辨别能力又有待提升的群体。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类目繁多,真假混杂,往往一些负面的消息会冲上热搜,被推送到大学生面前,为大家所热议。而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内容却被这些负面消息所冲淡,从而被人们忽视。

典型人物首先在自文学领域运用,后来扩展到其他领域,多指具有鲜明的特征,对社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人。这一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多被社会所放大,受到一定群体的关注。在学生个体社会化和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也被称为“重要他人”。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重要他人”分为家人、教师和朋友等互动性质,以及伟人、明星等偶像性质两大类。劳动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劳动的目的、价值、意义和态度等内容,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要重视劳动价值、树立鲜明的劳动价值观。而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劳动价值的引导者正是这群“重要的人”。首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和行为举止的养成。如果父母的劳动价值价值观缺位,则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也无从谈起。因此,要注重家风建设,好的家风应该世代相传。其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需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在系扣子的过程中教师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能力,而且需要德才兼备,这样的教师才更能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反之则误人子弟。再次,朋友在这里指的是学生身边品格修养优良或者欠缺的同学,因为朋辈之间年纪相仿,所以容易相互影响,形成相近或相似的劳动价值观。最后,伟人及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谈举止都有可能被其关注的学生所模仿,所以,这些偶像人物更應该加强自身的劳动价观建设,积极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自觉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四最”劳动价值观。

二、新媒体视域下典型人物对培育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影响

亿万网民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获取和交流信息,这样会影响到他们对求知途径的选择,思维范式的形成以及对价值观的构建,“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2〕我国新媒体宣传工作的不断推进,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新媒体平台上呈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正面典型助力劳动价值观的培育

劳动是人的本质和存在的基础,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在新时期,我国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两个维度,劳动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因素。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劳动的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深入人心,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3〕。

那些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的劳动者,那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执著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中践行着爱岗敬业的劳动者们正是助力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树立“四最”劳动价值观的正面典型人物。他们是践行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先行者,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榜样人物。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形成独立的劳动观和劳动价值判断体系的关键时期。而今,互联网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典型人物的社会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也使得大学生广受典型人物的影响。因此,全社会要加强对劳动模范人物和先进人物的宣传,讲好劳模故事,传播劳模事迹,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引导大学生“四最”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开创社会劳动新风尚。

(二)反面典型消解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效力

那些言行背离我国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劳动者,就是反面的典型人物。他们的存在冲击着大学生已接受的新时期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效力,使得大学生陷入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的疑惑中。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传播体系的建立,西方社会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借助网络平台进入中国,这对我国社会劳动价值观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威胁,在社会层面造成了部分成员好逸恶劳,不愿意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去获得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局面,甚至出现了轻视体力劳动相关职业的错误择业观。

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从历史、学理和现实的维度向学生讲授着我国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和诚实劳动的历史;向学生系统地讲解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本质论等相关理论;最后援引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劳动模范来进行现实引导,使得学生对新时期我国劳动价值观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之下,除了主流媒体之外,大多数的媒体平台被社会各类负面新闻挤占头条。一方面,部分国家公职人员以权力之便损害公众权益,谋取非法利益;另一方面,网络经济发展出直播带货的新运营模式,一时间大量网红迅速涌现,但是迅速发展起来的网络主播队伍内部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主播劳动价值观缺位的情况,如网络中伪装成未成年主播,其自身存在着不良嗜好,还在直播间宣扬沉溺于物质享受、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价值观。即使如此,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类似主播仍能在自己的直播间收到粉丝的过万打赏。如此一来,会使得大学生对自己所受到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产生怀疑,为什么脚踏实地,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反而没有这些人赚的钱多?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是否已经过时?在新媒体这个媒介的作用下,西方的劳动价值观和我国传统的劳动价值观交融在一起,某些不良信息和错误劳动价值观裹挟着进入大学生的视野,长此以往,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观被冲击,使得大学生的劳动价值判断和选择变得不再清晰。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劳动价值观的路径

大学生是进行专业性学习的主要人群,是关于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避免他们受到负面典型人物的影响。

(一)坚守网络阵地,掌握网络话语权

人在哪儿,宣传思想的工作就在哪儿。当下网络空间已然成为大学生群体生活的新空间,那么,该空间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新时期劳动价值观的主阵地。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壮大与移动设备的快速进步,造就了网络信息传播环境日益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即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和分众化的影响之下形成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较低的简短信息,该信息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和即时交互性。在信息日益碎片化的时代,权威和客观的信息能否有效传播则成为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关键。因此,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大学生群体,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群体形成新时期“四最”劳动价值观,才能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度、引导力度和公信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扩大网络话语的影响力在于建立一套具有公众认同性的话语体系,因此构建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话语体系是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又一关键所在。构建培育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应从增强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增强网络文化话语的自觉性,主动参与网络文化交流入手,从而提高党和国家对培育劳动价值观的网络话语能力。通过综合性的主动构建,增强大学生对话语体系的认同感,从而将劳动价值观教育内化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二)开发劳动模范教学资源,加强劳动模范宣传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步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年里,广大劳动群众迎难而上,拼搏奉献,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劳动模范教学资源的发开层面要推进系统性的劳模事迹和精神编写工作,将不同时期的劳动模范人物进行分类,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教育阐释,进而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新时期,要抓住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平台作用,加强劳动模范的宣传工作,助推劳模进校园的教学工作。让劳模走进校园成为学生的偶像,让学生走出校门体验劳模工作,将劳模有机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实施大纲里,引导大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等观念。将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予以整合和再开发,使之贴合大学生视角并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呈现;开设劳模课程模块,让劳模走进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劳模师生面对面活动;利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增强劳模与网友的互动,使劳模更接地气,拉近劳动模范与网友的距离。由此,达到增强劳动模范宣传的目的,提升劳动模范的校园和社会影响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运用新媒体,创新劳动价值观教育方式

教育活动的最终指向是人,劳动教育要培养的也是新时代所需的劳动人才。因此,一方面,我们首先要将劳动教育的教学环节聚焦劳动教育的对象,以教学为抓手,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探索与改进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新运用,以及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改进。其次,以新媒体为依托,寻求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需要一批热爱教育、潜心育人的教师队伍。以师德涵养课堂教学,探索可行性和灵活性更适宜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劳育课堂上的收获感。另一方面,借助已经开发的劳模教学资源,搭借校园文化的平台,宣传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的故事,强化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的榜样影响,引导大学生立足勤奋学习,立志劳动创造,切实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与此同時,充分发挥新媒体自身所具有的图文并茂的特点,创新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呈现模式,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搭借“第二课堂”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在平面式铺开劳动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的同时,借助VR技术,建构内嵌劳动育人的场景,完成劳动教育的沉浸式立体教学,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劳动的过程,完成对劳动价值的体悟。以沉浸式虚拟课堂与劳动实践课形成互补,切实提高劳动价值观的综合育人成效。

“四最”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内在要求,更是保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根本要求,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共担责任、共护成长。

〔参 考 文 献〕

〔1〕杨冬梅,赵健杰.劳模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30.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3〕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2015-04-29(02).〔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新媒体
对文艺晚会影视化段落特征的探究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采编札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从四个维度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