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

2021-10-30 17:22黄文娟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文本解读

【摘要】 中职英语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要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阅读课教学应更加注重文本解读和语篇分析。本文介绍了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阐释了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阅读课教学文本解读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中职英语阅读课;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黄文娟,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

2020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中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英语学科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还需要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训练逻辑、审辨、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正确认识外国文化,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中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能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能成为一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格建设者和积极推动者。这样才能体现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是交流、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这样才能达到英语学科育人的目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一、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阅读课的语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教材中,阅读的文本即课文往往是教材的核心内容。课文包含了主题、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篇知识策略、思维、文化、价值观、思政等各方面的学习。因此阅读课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

1. 职场语言沟通。阅读课的语篇往往是地道的语料,能向学生输入足量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等语言知识。学生在获取不同类型语篇信息的同时,能学习这些语言知识,在语篇分析、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能熟悉语言特点并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因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材特点,学生可以在阅读课的学习中熟悉与职业相关的话题,并最终提高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

2. 思维差异感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了解英语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到中西方语言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时也能培养逻辑思维、审辨性思维、创新性思维。阅读课的语篇学习为这个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源泉。语篇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的启发性问题、各种阅读活动,如预测、寻找信息、讨论、辩论等,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培养他们的比较、分析、推理、建构、批判、创新等思维能力。传统阅读课中最缺乏的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现在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能对事物作出独立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3. 跨文化理解。跨文化理解要求学生不仅是了解外国文化,懂得中外文化差异,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文化的自信,培养他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在阅读课中,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语篇内容和意义,挖掘语篇中所携带或隐含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自主学习。在阅读课中,通过拼图阅读、思维导图、小组讨论、辩论等各种阅读活动和课堂活动,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培养他们监控、调整、管理自己学习内容和进程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传统的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往往只注重语篇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但根据现在《课标》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英语阅读课不能仅限于传统的教法,而要更加注重对语篇信息、语篇主题、语篇结构、语篇语言特征、思维能力、阅读策略、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养,要加强文本解读和语篇分析。下面将以江苏版职业学校教材《英语》第四册Unit 6 阅读Passage B“The World Is Thirsty”为例来阐述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本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通过对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析,说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1. 围绕语篇主题,获取语篇信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首先要明确文本主题意义。从大单元的主题入手,在特定的主题语境下,通过文本的标题、插图、段首句、段末句等,运用预测、扫读等策略获取语篇内容信息,即回答what的问题,文章写了什么。这类问题属于浅层次的阅读(read the lines),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明确的答案。解决这类问题的同时,语篇文本向学生输入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如:What percentage of the earth's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water? Where does the fresh water on the earth come from?這些问题的信息均为文本字面信息。

这种关于内容的信息往往比较碎片化,缺乏内在逻辑性,因此接下来要通过归纳总结、推理等梳理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时空顺序关系、对比关系等,即read between the lines。也可以借助填写表格、绘制思维导图、故事地图(story map)、锚图、信息组织图等梳理信息。这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如:Why is the earth thirsty?回答可以借助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2. 探究语篇主题,分析写作意图。在文本内容基本明了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分析和推断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解决why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动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和思维能力,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高度概括、分析、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一种高阶思维的训练,也是对语篇主题的深入探究。根据不同文本内容,同时也可以挖掘出文本所隐含的文化知识或者思政知识,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就是深层次的阅读(read beyond the lines)。如:Why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wrote this article? 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deal with water shortage?

3. 关注语篇类型,研究语篇特征。在明确语篇主题和内容结构化知识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研究作者怎么写这篇文章的,解决how的问题。教育部2020版《课标》把“语篇类型”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标明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型的文体的内容要求,即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常見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结构、文体及语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提高使用不同类型语篇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20)”。学生应该关注不同语篇类型的篇章结构、衔接性、连贯性、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例如,记叙文的篇章结构往往会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结果等几个要素,写作手法可能更多使用描写、对比等,使用一些有特色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议论文往往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篇章结构,会使用一些令文章具有内在逻辑性的词汇或句子,也会使用一些摆事实、对比等写作方法来增强作者论述可信度。如:Why does the writer use figures or data in the article?这个问题探讨数据在这篇议论文中的作用。研究不同语篇类型的语篇特征,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谋篇布局,在自己不同类型语篇的写作中学以致用,提高自己表达交流的能力。

4. 联系自身,迁移运用。在研究透彻了语篇内容、主题、特征后,学生需要对所阅读的语篇有所反馈,综合运用语篇输入的语言、知识和思想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自身、解决自身问题,达到语言输出、职场沟通交流、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此类活动要基于文本,超越文本,联系学生生活,是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英语技能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最高阶创新思维的训练。如:You and your classmate are talking about water shortage on the earth.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要实现中职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英语阅读课教学举足轻重,设计好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课教学活动则是重中之重。老师们需要提高自身阅读素养,做好语篇分析、文本解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达到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梅德明.绘制新时代基础外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蓝图[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42(4):1-7.

[3]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6,39(11):11-16.

[4]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41(6):1-5.

猜你喜欢
英语核心素养文本解读
浅谈高三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借助选修教材与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中生英语思维与人文底蕴的应用与反思
构建英语生命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