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基,落实科学探究

2021-10-30 12:50黄冰心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拓展课程核心素养

黄冰心

【摘  要】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探究、解疑、表达、创造、思维与修养的素养。下面,笔者将从多元预测——提升思维能力;亲历取证——掌握实践能力;拓展课程——丰富科学素养等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落实小学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元预测;亲历取证;拓展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8-0179-02

Implement Scientific Inquiry Based on Core Literacy

(Shange Central Primary School, Pinghe County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HAUNG Bingxin

【Abstract】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subjects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form the literacy of inquiry, problem solving, expression, creativity, thinking and accomplishment in science learning.Next, the author will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ultiple predictions——improving thinking ability;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evidence gathering——mastering practical ability; expanding courses——enriching scientific literacy, etc., to study how to implement primary school scientific inquiry based on core literac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science.

【Keywords】Core literacy; Multivariate prediction; Witness evidence collection; Outreach programmes

一、多元预测——提升思维能力

科学猜测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加工,并进行判断、推理、联想和综合,从而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预测。我们需要顺应学生“口味”,根据学生的猜测推进课堂探究,从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合理推测,激发探究兴趣

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首先学生对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行了猜测,并提出自己的猜测原因:有同学提出马铃薯比较重会沉下去;也同学提出马铃薯占的空间大,有可能浮起来。那马铃薯到底是沉是浮?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推测,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有更强的欲望进行接下来的实验验证。

(二)错误推测,推进探究热度

如教学“抵抗弯曲”一课时,学生完成“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一张纸)探究活动后,接下来进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探究时,出示两张纸,由学生先进行猜测能承受多少垫圈?基于第一个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学生的推测接近两倍一张纸承受的数量。在动手实验后,发现两倍厚度的纸承受垫圈的数量要远远多于两倍宽度的纸条。有了这样的基础,接下来让学生推测四张纸承受垫圈数量时,学生不再以之前的实验结果的倍数关系作为参考,而是修正自己的推测,做出新的推测。

二、亲历取证——掌握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用可靠的证据证实世界。证据意识是发展儿童科学素养的关键,也是科学教师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只有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学生才有这样的意识。具体如何操作,笔者将结合课例叙述。

(一)探究发现代替直接揭示

执教“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时,有个教学环节是观察发现白糖加热以后留下的物质还是不是白糖?有教师问:“白糖加热后留下还是不是白糖?”有学生回答:“是。”有学生回答:“不是。”有的教师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但科学探究应由进教师这样引导:“我们知道,白糖是会溶解的,我们用溶解的方法来证明留下的物质还是不是白糖。”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实证的思想、实证的做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二)形象操作代替抽象解释

“空气有重量吗?”一课中,在以往的课堂,教师是这样操作的:托盘天平两端分别置放充足气的气球和橡皮泥,并调整标尺使天平平衡,接下来放掉气球中的空气,发现天平的指针向橡皮泥这边倾斜了。接下来,通过调整标尺上的尺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进而推算空气质量,教师再对此做出解释,,以十分具体、形象实在的重量为证据,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教师提供更直观、更具体的证据,能幫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三)尊重意外数据代替草草了事

在执教“食物中的营养”时,学生学习脂肪和淀粉鉴定时,教师讲授了这两种物质的鉴别方法和操作过程。当学生利用知识点进行鉴别其他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和淀粉时。有同学举手提问“我们有进一步的发现!纸张中含有淀粉。”“纸张难道也是食物?也含有淀粉?”一时间,课堂开始沸腾,学生眼中闪烁着好奇的眼光。原来,学生把自己带来的食物放在了白纸上,用碘酒进行鉴别淀粉的时候,碘酒顺着食物滴落到了白纸上,白纸的显色反应让学生十分惊叹。教师引导道:“这一现象太有趣了,大家都想亲身来体验鉴别下吧?”这时,看到几个学生举手跃跃欲试,教师继续问:“那你们除了做这个实验,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你们还有进一步的想法吗?”“白纸遇到淀粉会变蓝色,说明有淀粉,是不是所有的纸都含有淀粉呢?”学生很快反应过来,提出问题。教师顺水推舟:“那你们认为我们今天可以尝试做哪些纸是否含有淀粉呢?”“餐巾纸、作业本的纸、滤纸、彩纸……”学生道。教师继续问:“那你们准备怎么做呢?”学生纷纷举手利用刚学的鉴别淀粉的方法,抢着回答应该操作进行实验。教师马上准备了学生说的这些现有的纸,满足学生的要求,让他们一一进行实验分析。一分钟后,学生都完成了实验,争着向教师汇报分享实验结果:原来餐巾纸和滤纸不含淀粉,而其他的纸都含有淀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数据,让这些错误成为一些美丽的意外,成为课堂的亮点。

(四)清晰准确代替模糊估量

在前不久温州市举行的以“立足核心素养,扬帆探究课堂”为主题的小学科学课改领航现场会活动中,戴乐韵老师的“污水和污水处理”中,利用现代技术支持科学教学,利用IPAI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操作投到大屏幕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惊喜,改变了传统式教学,让学生实验过程的汇报不再是靠回想,而是靠“重播”展现在我们眼前,用证据说话,多了些真实,少了些想象,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三、拓展课程——丰富科学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激情和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中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在创设科学扩展课程时,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才能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协调发展。记得一次听课中,姜良滢老师执教“倒挂的小水珠”一课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大胆创新,将小水珠引入课堂教学,带领着学生一起经历了发现小水珠,思考小水珠下落的原因,初步建构关于附着力的科学概念。本课为拓展课,姜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阐释了自己对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姜老师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倒挂的小水珠”的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问题,有利于培養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的意识。因为科学实验的意义并不能满足于课堂的操作完成,更应该关注后续实际效果,以及学生能从中悟到什么知识,产生什么智慧火花。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与我们的科学教育扩展不谋而合,唯有以生活为基点,才能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改进实验,实现理趣相融,趣萦理随,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科学取证、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8).

[2]李学林,刘晓颖.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科学实验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7(35).

[3]孟今红,石新妹.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拓展课程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从学科本质走向学习本质
“拓”我视野,“展”我才能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