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原则与组合方式研究

2021-10-31 03:28刘文秀刘思硕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

刘文秀 刘思硕

摘 要 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多元文本、多元视角的比较和参照,开展群文阅读,选好合适、优质的议题和文本是关键。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为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议题要根据学情选择,设置目标要精准精当,选择文本要典范多元。在进行群文选择时,可以采用同题集群方式、同体集群方式、同作家集群方式等多种方式,实现群文阅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 群文阅读;议题选择;组合方式

“群文阅读”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走向多文本的阅读,它无论作为一种阅读形态,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都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参与度,在多文本阅读中建立知识框架和体系,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多元文本、多元视角的比较和参照,开展群文阅读,选好合适、优质的议题和文本是关键。

目前,一线教师已经认识到群文阅读的优势,但是对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缺乏系统性,也缺乏理论方面科学有效的指导。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群文阅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群文阅读是篇幅上简单的叠加,忽视了群文之间的逻辑性和人文性,因而选文有些随意;有的选择的群文议题大而空泛,没有对人文底蕴进行多维分析,失去了群文的实效性;有的课堂缺乏教学策略的渗透和指导,设置的问题缺乏代表性和递进性,总体建构缺少层次感;有的缺少课前的铺垫,缺少课后的延伸,没有与学科素养相关联,导致群文阅读缺乏连贯性。

笔者参阅了群文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案例,对群文教学议题选择的原则与组合方式进行了梳理,以期给关注群文阅读的同行提供借鉴,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一、群文议题的评价标准

于泽元教授认为:“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蕴含的可以供師生展开议论的话题”,它是贯串文本的关键,是群文阅读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开展课堂讨论的核心。

群文阅读议题选择的角度很广,作家、体裁、观点、表达方式、人文主题、阅读策略都可以。以古诗文为例,可以从诗人的角度选择议题,因为不同的诗人或是同一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思想状态,所反映的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也可以按照诗歌的题材选择议题,如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还可以从诗歌常见意象的角度选择议题,如月、杜鹃、菊花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议题可以随意选择。于泽元教授认为“议题应该具备关键性、开放性、可议论性、贯通性等特点”,这可以作为议题选择和评判的重要标准。“关键性”指议题必须是一组选文的关键或中心所在,“开放性”指议题能真正给学生的思维带来解放,“可议论性”指议题能够引发师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贯通性”指议题是贯通一组选文的一致之处、显著之处。陈旭强在“议题及文本组元评价标准”中,确立了“吻合性、贯通性、开放性”三个评价标准。“吻合性”是指与课程标准的目标吻合,与学生学情吻合;“贯通性”采用于泽元教授的解读,即“议题要能够贯通一组选文”;“开放性”就是议题能够为师生议论探讨提供空间。

可见,一个好的议题,要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话题或主题要集中,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认为,好的议题需要把课内外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阅读的宽度和思考的深度;好的议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好的议题可以把课堂的几篇阅读辐射到课外的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群文议题的选择原则

1.议题要根据学情选择

群文阅读议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来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兴趣,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群文阅读议题的设置,不仅要结合单元学习的目标,更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坚持难易度适中的原则。

例如,对于初中生而言,“古代的送别诗”就显得过于宏大,难以把握,调整为“李白的送别诗”就变得难度适中。“感悟杜甫的孤月情怀”就比“探究古诗中月的意象”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可以设置“领袖诗文”“长征精神”等小的任务,如选取“领袖的青年时代”为议题,选择群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节选)、《邓小平时代》(节选)(傅高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节选)。小的议题极富时代气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恰当的议题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边对话确立基础并赋予意义,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参与的空间,还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做多元化、多角度的理解。

2.设置目标要精准恰当

群文阅读因选文多、篇幅长,如果追求知识点的面面俱到,就会出现耗时长、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同时也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所以,教学目标要少而精,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凝聚在教学焦点上。选择一两个重难点突破,避免贪多求全。

如读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人奇人》,无论是《泥人张》《刷子李》还是《好嘴杨巴》,都紧扣世之“俗”和人之“奇”就可以突出重点了。又如在“一波三折写故事”的群文阅读中,针对《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三篇选文,刘备三请诸葛亮,第三次才见到;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先后变成村姑、老婆婆、老公公,都被孙悟空打死;孙悟空借扇子,一借二逼三骗,困难重重。通过品评,“一波三折写故事”的魅力很清楚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技巧,解开文学写作的密码。

3.选择文本要典范多元

选文要将课内外阅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围绕课文教学目标,选取课外那些与课文主题、教学目标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将课内外阅读资源进行整合,让课外阅读为巩固、强化、发散课内阅读服务,从而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阅读目标。

对于指向方法习得和迁移运用的群文阅读,要注重选文的典范性;对于指向思维发散与冲突的群文阅读,要注重多元性、比较性。蒋军晶认为:“群文最应该强调的是它的互文性。”怎样才能增强互文性?“形成强大的矛盾张力”——通过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及辨析的冲动,“有明显的整合效果”——选择多篇不同倾向、风格迥异的文章,“便于发现规律”——选择有明显异同点的文章。

如“感悟杜甫的孤月情怀”群文阅读中,按时间顺序精心筛选了杜甫的四首诗作:《后出塞五首(其二)》(755年)、《月夜》(756年)、《宿府》(764年)、《江汉》(768年)组成杜甫咏月诗的群文阅读的文本。为何对杜甫的这四首咏月诗情有独钟呢?因为这分别是安史之乱前(755年)、安史之乱中(756年)、安史之乱后(764年、763年)三个阶段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月”这一意象在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不同的情感意蕴。《后出塞五首(其二)》是边塞诗,写边疆的凄冷月色,反映边塞士兵的孤寂凄苦;《月夜》是望月怀远,思乡思亲之作,是对在安史之乱中离散的妻子的担忧牵挂与思念;《宿府》写诗人违心在幕府担任小官的孤独凄凉,與自己济苍生的壮志理想相距太远;《江汉》反映诗人年岁已老,体弱多病,却依旧漂泊天涯的抑郁苦楚。这样学生可以较形象地感受到的一个鲜活立体的杜甫形象和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

选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对高中生而言,以“五四精神”为议题,选取《五四精神的哲学阐释》《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等相关文章就显得过于晦涩难懂。可选取《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何以“五四”》(汪晖、刘周岩)、《五四那一天,这百年》(张晨)等组成群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内容丰富,可让学生深入理解“五四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如何确定议题,如何选择文本,是以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依据来设定的,即围绕语言的建构、思维的提升、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确定学习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可能教一次群文阅读,学生收获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教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 群文阅读的组合方式

群文阅读的多个文本不是随意选择的,也不是因为一点儿简单的联系——比如都是散文或者都是某个作家的文章——就可以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而是因为多文本的内在关联会形成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简洁的结构。比如内容或者表达方式等,通过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解结构,实现深层的内容理解或者把握某种表达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文本阅读和高阶思维的能力。

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变化,群文阅读的组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教师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同题集群方式

同题集群方式,就是把题材相同或标题相似的文章构建成合适的群文。针对同一议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会有差异。这种集群方式,有利于多角度、全面而又辨证的分析问题,或者欣赏到同一事物不同的意境美,或者看到不同的人生经历产生不同的心境。

比如古文的群文阅读,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可以选取苏辙和李桢的《六国论》来作比较阅读,面对六国败亡的事件,为什么不同的作家对原因的分析迥然不同?让学生在深入分析这些文章的论证角度和方法时,深刻理解“借古讽今”的作用。

再如,写景散文的群文阅读——《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风起》(颜元叔)、《清塘荷韵》(季羡林)、《说荷》(赵文英)。通过抒情手法探究文本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美文朗读,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又如古诗的群文阅读,学习杜甫的《登高》时,把其他人的登临之作进行群文。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崔颢《黄鹤楼》、王安石《登飞来峰》等,要求学生从情感意蕴和表达技巧两个角度去比较异同。

2.同体集群方式

同体集群方式,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某种文体,把同一体裁的文章构建成群文,通过文本的整合理解,让阅读由点到面。这种集群方式有利于深入理解文体特征,通过反复强化,达到拓展延伸、触类旁通的效果。连续读一种体裁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系统了解散文,了解小说,了解诗歌。

比如,在教学韩愈《师说》时,可以选择刘开《问说》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古文中“说”这一文体,探究其中蕴含的共性元素,并且在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古文时,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地去理解和分析。再如,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品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深刻体会怀古诗运用典故或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或借古伤今的情感。

3.同作家集群方式

同作家集群方式,就是把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整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这种集群方式有利于对某个作家进行专题研究。既有宏观上的把握,又有微观上的品味,体现了知人论世的特点。

如杜甫青年时代的《望岳》、老年时期的《登岳阳楼》和《登楼》,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从语言品味揣摩、情感意蕴的探究、表现手法的鉴赏、专题活动的展示等方面进行深入尝试,从而了解杜甫的写作风格。再如苏轼的诗词,把《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行群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表现的技巧和风格,既能体会苏轼诗词豪放旷达之美,又能体会他感情细腻的婉约之美。

又如学习李清照的诗词时,通过这一组诗的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运用诗词素描,走进诗人的世界,体会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的不同风格。

李白一生爱酒,他的诗词沁满酒的浓香。可以围绕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客中行》等几首写酒诗展开,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酒,比较诗中表达的情感。对李白的诗酒文化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李白的人生经历与其写酒诗的关系。同样,“杜甫的悲天悯人情怀”、白居易的“兼济“之志与“独善”之义以及“李商隐的哀婉情怀”都是有价值的群文阅读。

总之,议题和选文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质量。群文阅读不仅是文本数量、阅读形式上的改变,而是阅读思想上的革新。无论采用哪种组合方式,都要立足于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要求,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开拓思维,不断创新。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一般课题《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JXY13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刘文秀,山东青岛第十六中学;刘思硕,山东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
连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密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