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治理问题探究

2021-11-01 04:57谢兆林王舜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家公园治理环境保护

谢兆林 王舜

摘要:三江源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正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但上个世纪末该地区受到气候变化与过度放牧等系列因素影响,产生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暴露出目前三江源生态公园建设仍然存在问题,笔者试图提出部分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

关键词:三江源;国家公园;治理;环境保护

一、引言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既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资源,也要与人类社会和旅游发展相协调。针对本次试点建设出现的问题,研究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系现状

(一)自然环境

三江源本身的地理环境的脆弱性决定其修复能力低下。且该地区矿产等极为丰富,上世纪为支持中国发展,大量开发破坏了地下结构。使得三江源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降低,对部分本土动物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动物求生进一步破坏了三江源的土地,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当地牧民不合理的过度放牧等养殖方式,造成草场破坏等,种种因素重叠使得三江源极难完成自我修复。

研究表明,该区域旅游业在1999年以来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起步阶段1。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仍未均衡,其生态环境建设的未来仍难以估量。

(二)管理现状

国家公园被看作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进步的象征。其健康建设对当今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保有具有重要意义,应吸取世界建立国家公园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完成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系。

现中央政府垂直掌控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所有权,但试点期间,该权力委托于青海省政府代为行使,于是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时在范围内划定12个乡镇设置保护管理站,行使乡镇对国家公园的管理职责。联合县政府工作部门设立县级生态保护站,综合执法治理。这类管理模式有利于因地制宜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園建设。

社会总体环保意识较差,游客素质较低,难以时刻管理旅游破坏行为(如乱扔垃圾、随地乱吐及其他)。总之,过去几十年环境保护宣传不到位、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失利等原因致使整个社会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公地悲剧”仍然存在

生态旅游依托国家公园而发展,载体为生态旅游资源,其中包含了许多对资源,利用和保护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这个资源在使用上具有竞争性。联动效应导致各方力量行事相互影响,多方利益杂糅易导致各方均不注重公地利益保护,中央难以精细保护控制每一块区域,受传统观念影响“公地”最终不能成为自身利益点,“局外人”也难以真正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而这种现象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前的理论中大都未能正确的认识生态系统跟社会之间存在的多元的和复杂的因果关系,导致该问题一直没有在实践上真正得到解决。

三、解决建议

(一)加强实地研究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策略,进一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模式,处理好旅游经济发展与三江源保护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落实地方社区治理,提高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动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社会和国家对资源保护采取行动效率。加强实地调研,科学分配、划定区域让社区自行管辖,并使居民能够从中受益。从而落实地域“视如己出”合理珍惜使用,尽量避免“公地悲剧”。

(二)形成系统运行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将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循环运用,形成绿色机制。在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优先的前提下,既能明显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又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既能满足生态旅游者消费需求、又能增进生态旅游企业利益。2

社会行动受制于自然条件,应基于国家公园环境条件,形成社会生态系统动态运行机制,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和生态-经济-社会问题突出的现状,以自然生态要素与社会系统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切入点,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落脚点,设计以“政府主导、分区利用、绿色运营、游客管理、环境教育、社区参与、公众支持”为基本内容的 E-SESs 运行机制3。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主导作用,减少资源消耗,例如政府在开放经营许可时进行特殊限制于审批,减少市场为追逐利益而破坏整个循环体系。在具有公共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需出手干涉,宣传教育方面亦是如此。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的层面只有依靠政府,才能够得到相应发展。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三江源区域监管,引导三江源相关企业合法合理规定发展。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有效健康市场发展。

(四)划定区域管理

依照三江源不同生态环境特点划分不同区域,根据其差别生态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开发管理。例如核心保护区应当注重保护和修复、禁止生产建设。中间过渡地带中部分承载能力较强地点适当进行小规模生态旅游活动。而外围地区就可以适当进行生态旅游和服务,亦可进行相应生产活动。

(五)进行绿色生产发展

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手段规制产业类型,节能减耗,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观光观赏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体验文化生态为主。努力朝着绿色低碳环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方向进步。

继续采用资源特殊许可经营制度。例如合理规划特定煤矿主体进行相应的煤矿开采加工生产,进入相关的煤矸石、煤矿行业,确保盈利与保护生态双赢。

总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系可采用以上方式加以进一步探究,力求打造更加科学健康的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佳,钟林生,成升魁.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08):71-76.

[2]杨桂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四维目标模式探析[J].人文地理,2005(05):80-83.

[3]向宝惠,曾瑜皙.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资源科学,2017,39(01):50-60.

作者简介:谢兆林,女,汉族,重庆市九龙坡区,成都市成华区成都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王舜,男,汉族,四川省南充人,雅安市雨城区四川农业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辅修法学学位,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法学。

猜你喜欢
国家公园治理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科学与美国国家公园发展
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
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比较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