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课程嵌入社会公德教育研究

2021-11-02 04:24杨晓燕余明荣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社会公德教育

杨晓燕 余明荣

摘要:民俗体育具有优秀的文化內涵,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公德教育资源,利用民俗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社会公德融入民俗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是利用民俗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公德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民俗体育;社会公德;教育

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公德建设。近年来,在社会不良文化、传统家庭教育缺失和恶俗网络文化的共同夹持下,大学生出现意识形态模糊、是非不分、礼仪失态、以丑为美、和见利忘义等社会公德滑坡的现象。大学作为新时代国家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公德好坏直接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因此,加强高校社会公德教育势在必行。民俗体育是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笔者力图阐述民俗体育文化蕴含的社会公德教育价值,并探究其在课程教学的融入路径,为高校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提供新视野。

一、民俗体育与社会公德教育的耦合

社会公德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在其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在调节社会公共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国家法律法规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我国,社会公德涵括的内容丰富,例如遵纪守法、爱党爱国、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爱护环境、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等。民俗体育是由某一民族人民创造的,在该民族的节庆时举行的能够满足该民族人民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群体性活动。民俗体育具有增进健康、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和强化民族形象的功能。

民俗体育俗理中涵养着丰富的社会公德教育元素。例如广西天鹅县纳洞村举办蚂拐节时,村民家家户户都参与,共同出钱出力,如有不参与者,村民会对其另眼相看,其中蕴含着敬重先主、宁心聚力的教育元素。四川西昌等地火把节时命令禁止砍伐松树制作火把,并以电子火把取而代之,是典型的爱护与保护环境的素材。20世纪90年代,四川凉山州彝族在举办家支活动时,号召族人抵御毒品传统体育文化中遵纪守法的典型案例。中华武术抱拳礼,中华传统射箭射艺礼等内涵尊重他人、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之意。湖北土家族的抢婚习俗则寓意年轻一代对婚姻自由的崇尚与向往。由此可见,民俗体育优秀文化与社会公德具有密切的联系,利用民俗体育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具备理论基础。

二、民俗体育课程嵌入社会公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给新时代民俗体育课程提出了育人的新要求。如何发挥民俗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是民俗体育课程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社会公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以国家、社会、家庭、人的利益为标尺,进而选择某种行为方式的价值判断,具有利他性和社会公益性,因此社会公德应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民俗体育在其运动的外在表象下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公德教育资源。例如射箭涵养相互尊重和主从之礼,板鞋运动涵养团结合作和为国奉献的精神,蚂拐舞涵养互帮互助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秀理念等。民俗体育文化蕴含的优秀人文理念与思想具有教化作用,可以约束人们按照本民族价值观行为处事。利用民俗体育课程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契合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

(二)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背离导致传统文化自信危机。没有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从谈起。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语境下,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民俗体育是各民族人民在其漫长种族延续中积淀下来的优秀行为文化,蕴含着优秀的民族思想与观念。民俗体育作为一门特色体育课程被引入高校,其初衷就是为了保护与传承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然而,民俗体育进校园之后,大多数学校偏重于民俗体育运动技能层面的技术传授,忽略了其优秀文化精神层面的传承,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一门运动技能,但却不了解该运动项目文化的精髓,造成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继承不足的问题。民俗体育课程融入社会公德教育迫使教师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提炼,通过对民俗体育项目优秀文化的详细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民俗体育的蕴含的优秀思想与理念,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有利于破解课程自身建设的困境

民俗体育进高校一度沸沸扬扬,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校园民俗体育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相较于现代体育项目民俗体育具有小众性的特点,民俗体育课程以术科教学为主,学生仅把民俗体育当成一种游戏,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二,民俗体育课程教师多为短期技能培训之后便上岗,对民俗体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欠缺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解读,导致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知之不多,兴趣激发不足,学习动力不足,文化育人功能不足。民俗体育课程嵌入社会公德教育一方面能够督促教师深入研究民俗体育文化,强化理论课教学能力,增强课程与人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民俗体育优秀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与了解,激发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民俗体育课程嵌入社会公德教育是破解课程存在问题的需要。

三、社会公德教育融入民俗体育课程的路径

社会公德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要在民俗体育课程中实现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在民俗体育的课程体系中融入社会公德教育的元素,达到全程育人的目的。

(一)融入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的归宿,即通过课程教学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课程目标对课程教学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现有民俗体育课程目标分通常分为3个维度,即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社会公德教育属于道德情感层面,应融入课程的情感目标中。社会公德有个人层面的道德和集体层面的道德之分。目前,民俗体育的情感目标多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内容多是个人品行,属于个人层面的道德。与组织、民族、国家等有关的集体层面的道德却鲜有涉及。因此,要利用民俗体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首先要在情感目标中设置社会公德教育的目标。社会公德教育目标则应该根据不同的民俗体育项目文化来确定。例如火把节民俗体育活动可以设置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公德目标,射箭课可以设置交际礼仪类的社会公德教育目标。

(二)融入教学内容

高校民俗体育课程多为术科课。现有民俗体育课程教学偏重于技能教学,教学内容也是以民俗体育的运动技能术科教学为主,例如舞龙舞狮课程教师教授基本步伐、手法、走位,独竹漂课程教师教授平衡技巧、划水动作和花样动作等,涉及民俗体育项目文化的讲解寥寥无几,民俗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掘。针对民俗体育课程育人功能效率不高、不全面的问题,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层面进行改革。首先,合理设置民俗体育理论学时。根据课程目标设置一定数量的民俗体育课程理论课学时,通过理论课学习全面了解民俗体育的文化。其次,有针对性的讲解民俗体育中具有社会公德教育的案例,强化对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例如讲解红军四渡赤水时,巧用独竹漂侦察敌情的历史,最终胜利渡江。独竹漂在影响我国革命的重要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独竹漂这一民间运动的功用产生极大的震撼,可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的自信,又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设置民俗体育理论课学习,并这对性的选择民俗体育的优秀文化进行讲解,可以构建更为全面的社会公德文化沁润体系。

(三)融入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内容设置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影响课程育人效果。因此要发挥民俗体育课程的社会公德教育功能,在课程考核中融入社会公德元素的考核不可或缺。现有的民俗体育课程考核以课堂考勤与技能考核2个模块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的纪律与技能掌握程度,对学生社会公德层面的考核是不足的,因此,课程育人的效果是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的内容进行考核。在民俗体育课程中,学生的社会公德往往可以学习过程中映射出来,例如学生的行为是否干扰教师上课、干扰同学学习、是否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是否乐于帮助同学、言语是否得体等可以直接反映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因此,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可增加学生互评的环节,学生根据同学在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对有符合社会公德提倡行为的学生进行加分,反之则减分,利用课程考核的导向,使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自我管控,达到践行社会公德的目的。

四、结语

大学期间,大学生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然而在管理相对较松的大学时代,在各种社会诱惑的刺激下,学生更容易收到不良行为文化的影响,产生有悖于社会公德的行为。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语境下,高校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迫在眉睫。民俗体育文化丰富多样,涵养众多社会公德教育资源。相较于传统的社会公德教育,民俗体育文化蕴含的社会公德教育具有新颖、奇特和贴近生活的特点,以民俗体育课程为载体,将社会会公德教育融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构建民俗体育文化沁润体系,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会功德意识,提高高校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家金,孙庆彬,朱波涌,高会军.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组织的结构及功能研究—基于壮、侗、苗、瑶等民族村落的田野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1):12.

[2]钟海平,田祖国.湘鄂渝黔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56.

[3]王广虎,冉学东.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12):23.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农业大学社科、艺体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21SYYB13)的研究成果;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兴趣计划(课题编号:2020767)的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杨晓燕,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系。

通讯作者:余明荣,讲师,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社会公德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公德培育的启示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仁爱”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