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飞天过海”

2021-11-03 12:40张圣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幼儿活动观察

张圣瑜

摘要:从幼儿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用保鲜袋抓空气开始,引发幼儿对于本来完全不在意的空气产生兴趣,开展一系列的探索活动。

关键词:幼儿活动;科学探索;观察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孩子们每天佩戴口罩,背着自己的书包来上学。进入教室后,孩子们会把口罩摘下来,放进自备的保鲜袋里装好,等到放学的时候再拿出来用。教室里的玩具也因为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不便消毒清洁的玩具也都被收了起来,区角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区域都关闭了,这让孩子们感到了一些无趣。

一天,恬恬的书包里不知怎么多了一个空的保鲜袋,她就开始玩起了保鲜袋,越玩越起劲,她索性站到空一点的地方大力地甩袋子,结果袋子变得鼓鼓的。她用手抓紧袋口,保鲜袋变成了一个“气球”,她高兴地叫道:“抓到好多空气呀!”这个举动引发了其他孩子的极大兴趣,大家都尝试寻找合适的工具来抓空气。

更没想到的是,关于空气的探索演变成了对呼吸的探索。呼吸虽然重要,但其实很难察觉得到。孩子们第一次尝试了深呼吸,感知空气在身体里的运动。紧接着,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地从孩子们的脑中蹦出来,激起了思维的浪花……

一、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产生各种行为活动,而且都是非常微小不起眼的,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够在众多幼儿中快速捕捉到正在发生的有趣的探究行为。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究行为的时候,应该作为一名观察者,一名能够与幼儿产生共情的观察者,虽然不直接介入,只是观察,但在思想和心理上与幼儿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着共情,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当幼儿停止探究时,教师可以再介入。“除了保鲜袋,还有什么能抓住空气呢?”这个问题恬恬并没有回答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强求,因为这是孩子的一个无意识的、微小的探究,不妨换一种思考,把恬恬答不上来的问题抛给其他幼儿,让这个微小的活动发散到全班,成为一个大家可以共同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比非要让恬恬回答出问题来更有意义。教师应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分享,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因为孩子是活动的主人。

二、凡事都由孩子动手,亲自尝试

在集体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参与行为其实很少,只是把恬恬玩保鲜袋的行为带到了集体面前,让看似微小且已经结束了的活动再次有了“生机”,引发了更多幼儿的参与和探索,让微小的科学探究得到了发散和延续。

其他幼儿看到恬恬用保鲜袋抓住了空气之后,萌生了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教室中寻找工具。这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空气的认识过程。有三位幼儿都认为捕捉空气就是要把空气关住,不让它跑掉,所以他们都选择了密封的工具;一位幼儿认为空气无处不在,用工程帽就可以捞住;还有一位幼儿认为,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直在呼气、吸气,用嘴巴就能捕捉空气。由此可见,认知对于科学探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对空气的不同认识,他们各自找到了不同的工具。

一个科学探究从微小到发散,不断延伸,这需要教师的持续性观察。阳阳奇怪的呼吸方式引起了教师的注意。面对阳阳的求助——“为什么我吸了一大口气,肚子却缩进去了呢?”教师其实有很多种应对方法,直接给出答案往往是最糟糕的方法。此时,不妨试试把问题抛给集体,让幼儿来一次大讨论,所能获得的就不仅仅是某一个问题的答案了。这次的集体讨论引出了对深呼吸的探索。阳阳在尝试深呼吸时产生了新问题,由此又进行了由浅到深不同呼吸方法的探索。通过不断尝试,获得成功的阳阳不仅感受到了喜悦,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调动了他以往的知识经验,让其他幼儿也认识到了氧气、二氧化碳与我们呼吸的关系。一个幼儿抛给教师的问题,又由教师带动集体来讨论,最终,大家所获得的不只是答案!

三、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在区域活动中,爬到操场上的蚯蚓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好奇心,他们仔细观察,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又让他们对呼吸的探究扩大到了动物界。在自由的自然环境氛围中,幼儿自主地去探索发现,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在这个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观察者,大自然才是幼儿最好的天然的老师。自然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奥秘,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广阔天地,教师应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自然中发现、观察、探索、解决问题。面对“蚯蚓靠什么呼吸”这个问题,幼儿各有各的回答,教师不需要格外在意幼儿的答案是否正确。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面对问题所说出口的,不是成人理解层面上的“答案”,他们只是给予了某一问题一个有着自己思考的“回答”。这是幼儿非常好的安静思考的一个过程,教师不应该直接介入给出正确答案而终止他们的探索活动。有时候,教师不当的介入并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就像是给幼儿有趣的探索活动画上了一个无趣的休止符。通过对蚯蚓呼吸的探究,幼儿开始对水下的小鱼的呼吸产生了兴趣,后来甚至把目光放到了海洋、植物界、太空……

四、重量级的问题让科学探究更上一层楼

在幼儿的科学探究中,经常有人主张教师应该尽量作为观察者而非介入者,要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就真的不能开门见山地向幼儿抛出问题吗?在探究活动不断深入的时候,在幼儿经验不断累积丰富的时候,教师是可以向幼儿抛出问题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抛出了一个“重量级”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类要呼吸,陆地上的动物要呼吸,水下的鱼类也需要呼吸,植物也要呼吸,它们都离不开空气,需要氧气。那么,除了它们,还有什么东西也需要呼吸呢?”这个问题是有趣的,是可以一下子提升整个探究活动的广度与高度的,把幼儿对呼吸与空气的认识范围又提升了一个维度,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此外,教师也不用担心这样“高难度”的问题会困住、难住幼儿,因为这个问题的提出首先是建立在幼儿先前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好奇心与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针对这个问题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个小问题,在向老师追问的过程中慢慢地接近了答案,这样的过程是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去验证。”牛顿对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进行了思考与大胆猜测,才有了知名的科学理论。猜想是一切探究活动的开端,大胆是探究的宝贵品质,有了猜想才能够有接下来的验证。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幼儿也接触到了平时不太能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这个关于呼吸的微项目活动,从幼儿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用保鲜袋抓空气开始,引发幼儿对于本来完全不会注意的空气产生了兴趣,紧接着又联系到日常也不会注意的呼吸,对呼吸的一系列探索可以称得上是“上天入地,飞天过海”,几乎对大自然和宇宙都进行了探索,一共开展了“植物会呼吸吗”“鲸鱼有没有鳃”“会呼吸的蜡烛”“口罩的秘密”“宇宙里有空氣吗”等十个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存在,呼吸是不自觉的、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幼儿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对空气与呼吸的探索之中。正是因为十分的投入与热情,才使得他们的脑袋一直在快乐地“高速”运转着,蹦出了一个又一个天真而有趣的问题,也是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在对问题的不断深入思考与实践中,他们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的经验与知识,也认识到了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萌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与引导者。观察者不是旁观者,观察者是与活动中的幼儿有着共情体验的,观察者也是带着和幼儿一样的投入与热情的。教师也不是百科全书,也是和幼儿一起成长、一起学习的。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对幼儿的整个探究过程有深入的观察与思考,所做出的引导才是适时的、合理的,才有利于让幼儿的探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淑珍.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 才智,2016(26).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幼儿活动观察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有效提高幼儿活动安全性的一些策略
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
充分开掘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潜能
生态式主题教育活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