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10年

2021-11-05 18:13彭丹妮
科学大观园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公约昆明框架

彭丹妮

食用玫瑰花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图片|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将在昆明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办如此高规格的多边环境会谈,而COP15将制定一份未来10年的路线图——确定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方向。

在绿色和平东亚区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李硕看来,昆明会议对于生物多样性进程的历史意义,类似于当年的巴黎气候大会,应当留下与之相匹配的政治遗产。这一遗产应触及问题的根源。

生物多样性的新10年

地球正面临着迄今为止生态系统和物种灭绝最为严重的威胁。

2019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全面,也是第一份经各国政府联合认可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指出人类“严重改变”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陆地表面,并有100万物种濒临灭绝,而且许多将在几十年内灭绝。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2020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报告,1970—2016年,野生动物种群的平均规模下降了 68%。

作為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回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11月召开了生物多样性问题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探讨是否需要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到1991年2月,特设工作组已成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在1992年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协定文案,该公约于同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地球高峰会议)上开放供签署。

该公约的三大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分享遗传资源带来的好处。迄今,已经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缩写为“CBD”)的制定中,10年是一个周期。每10年,缔约国将设定一揽子目标,然后在接下来的10年里去执行。2020年是新的10年的起点,而昆明主办的COP15恰好站在了该重要节点上。

经过两年多的讨论后,今年7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第一份正式草案,以指导到2030年全球如何为保育和保护自然而应采取的行动。这份框架经过在线谈判期间进一步完善后,将提交给CBD的196个缔约方,然后在昆明COP15会议上审议。

该框架提出了21项目标、10个里程碑。主要目标包括: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区域,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及其对人类的贡献特别重要的区域得到保护;进一步将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率降低50%,并控制或根除这些物种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将流放到环境中的富营养物质至少减少一半,将杀虫剂减少至少三分之二,并消除塑料废物的排放;通过基于自然的方法,每年至少为全球气候变化减缓工作作出相当于减排100亿吨二氧化碳的贡献等等。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工作组联合主席、文件主要起草人之一巴西尔·范·阿弗尔认为,昆明大会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其是对人类保护自然的路线进行一次“总修正”。他说,这些目标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结论,比如其中一些目标一旦采用,会对全球农业生产方式产生显著影响。

前述IPBES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负责人之一、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的生态学家桑德拉·迪亚斯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写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包括土地利用和海洋利用的变化,其次是对生物的直接捕杀(包括狩猎、捕鱼等)、气候变化以及污染。“我认为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清楚地指出了这些因素。但是,如果所有涉及的有关部门不能拿出足够强有力的决心,去应对这些根本驱动因素,我们将再次失败。”

昆明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开展环志调查工作。图片|中国新闻周刊

先天不足的公约

李硕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健全性、有效性,各个国家参与的兴趣、政治意愿,都与气候公约存在天壤之别。

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政治和企业议程的一部分,是全球环保问题上最受关注的议题,但生物多样性得到的关注远远不及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跨境、影响全球和每个人,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有时候多局限于某个具体国家。就像有生态学家指出的,凭什么中国要对保护印度的皇家孟加拉虎感兴趣,而印度又为何要对保护中国大熊猫感兴趣呢?

李硕进一步指出,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尼、巴西、中国等,因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因此有强烈的意愿签署CBD,而资金实力雄厚的国家,却并不是很重视,比如,美国至今没有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同时,在资金、人力投入方面,二者相差一个数量级。CBD秘书处的统计显示,全球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为1030亿~8950亿美元,以现有资金投入来看,缺口平均达7110亿美元。

而在其诞生之后的30年间,CBD的执行也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各国政府连续几十年未能完全实现遏制自然破坏的目标,包括生物多样性领域众所周知的“爱知目标”。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在日本爱知县举办,会上提出20项“爱知目标”,目的是解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包括森林破坏、污染、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并同时提升公众意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性别平等,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各国政策制订计划中。

猜你喜欢
公约昆明框架
图书借阅公约
框架
Task 11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2016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同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