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2021-11-05 18:21风物君
科学大观园 2021年21期
关键词:汾河晋中大槐树

风物君

山西好风光。

临汾壶口瀑布景区。

山西,中国人的“火炉”;临汾,中国人的“老家”;晋中,山西的“心脏”。山西大地,刚遭遇一场极端降雨。

据山西省气象局消息,从10月2日20时到10月6日20时,山西忻州南部、呂梁、太原、阳泉、晋中、临汾、长治累计雨量突破100毫米,其中临汾北部、晋中西南部等地更是突破200毫米,远超往年均值。山西常年均降雨量在400~500毫米之间,也就是说,降雨极端地区在4天内就下了近半年的雨。

短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导致山西多地出现内涝等地质灾害:农田被毁,村庄被淹,铁轨路基被冲走,平遥古城部分城墙坍塌,汾河山西新绛段发生决口险情。然而,在网络上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有山西网友调侃说是“无人问晋”。

而就在前段时间,中国多地电煤告急,山西一马当先站出来,以一己之力保14省煤炭供应,护航众多家庭这个冬季的取暖。我们不能不关注山西,这个中国人的大“火炉”。

也许,许多人对山西的了解停留在煤炭之上,然而,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山西汾河流域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辐射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从某种角度说,这里最像是中国人“老家”的模样。

汾河之畔,是中国人的“老家”

展开山西地图,716公里的汾河,由北向南浩荡而下,几乎纵贯山西大半个版图,汇入黄河。

汾河流域的地形很特别,大体上呈现出“两山夹一河”的地理格局。如果按照古人挑选住宅时“背山面水”的眼光来看,这里几乎处处都是“风水宝地”。

山是吕梁、太行。如果自省会太原向南望去,“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两道南北走向的磅礴山脉,在汾河两翼遥遥对峙,在古代为平原上的居民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在今天则使得山西坐拥了富饶的矿产。

而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自晋北的汾河,一路向南纵贯大半个山西,在两山之间的黄土地带冲积出一片狭长的平原,包括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在内,皆是土壤肥沃、良田千里,极利于农业的发展。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在华北的老一代中几乎人尽皆知。而随着华北人口继续迁徙,移民的后裔又扩散到了全国各地,据学者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的227个县。

除了山提供的天然屏障,水灌溉的平原沃野,这里还坐拥古代最精贵的盐——有学者认为,上古时期定都蒲坂(今运城永济蒲州镇)的炎帝,和以郑州为大本营的黄帝,就是因为盐池的归属而爆发了阪泉之战,而战场正是在今天的运城。

汾河之水天上来,落到人间,犹如一条缀连着明珠的绸带,串联起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四大盆地,在今天养育着全省近四成的人口,塑造了黄土高原上的“天府之国”。

因而在这片土地上,早早出现了文明的痕迹——在国内已发现的七八十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山西占了二十几个,有不少就分布在汾河流域,仅襄汾一地,就坐拥旧石器时代的“丁村遗址”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寺遗址”,前者上承北京猿人,下启山顶洞人,连贯了近30万年的漫长岁月。

按照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院士的观点,古史中唐尧、虞舜、夏禹等人活动的范围主要就在山西南部,“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蒲州),“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三代贤君明主相继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孩提时代”,而汾河流域,也承载了中国的“童年记忆”,从这个维度说,她的确算是中国人的“老家”之一。

王家大院建筑群。

五台山。

云冈石窟。

然而真正使之成为无数中国人“老家”的,还是那株枝繁叶茂的大槐树。

汾河流域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城池,然而却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平原面积太小了。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的面积加起来,也不过1万平方公里,只有关中盆地的1/4、四川盆地的1/26。

因此当人口激增时,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山西人只能走出老家,踏上征途。间接上成就了“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也成就了晋商买卖天下的传奇。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在华北的老一代中几乎人尽皆知。而随着华北人口继续迁徙,移民的后裔又扩散到了全国各地,据学者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的227个县(葛剑雄语)。

因而很多人问起“祖先之谜”时,得到的往往是同一个答案:“我们家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搬来的。”

猜你喜欢
汾河晋中大槐树
陪汾河走一走
大槐树
门前的大槐树
汾河白鹭
汾河水韵
谈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性
晋中采风行
晋中风光无限好
浅论晋中市文化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
故乡的大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