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补体C1q与抑郁症关系的关联性分析

2021-11-08 18:50孙亭张军童萍董丽平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
关键词:抑郁症诊断

孙亭 张军 童萍 董丽平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蛋白C1q是否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从而对抑郁症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心理科确诊的抑郁症患者166例,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6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C1q。患者入院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 抑郁症组血清补体C1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抑郁症患者补体C1q升高和年龄、性别存在相关性(P<0.05),抑郁症血清补体升高与阻滞相关,且成负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男性抑郁障碍患者年龄越大补体升高越明显,这可能对抑郁症的诊断及病因学的探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补体 C1q  抑郁症 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whether complement C1q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so as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Methods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rom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 including 166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166 physical examinees from Physical Examination Department(control group). Comparisons of Serum C1q were mad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ase group.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assessed by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at admission. Results The serum C1q of the depress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rease of complement C1q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gender (P < 0.05). The increase of serum complement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block,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ock (P < 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serum complement C1q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rease of complement in mal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as more obvious with the older age, which may have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etiology of depression.

【Key words】 complement  C1q  Depression  diagnosis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2

抑郁症有明显的高自杀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全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抑郁症的发病病因并不明确。补体分子C1q是经典补体级联的起始蛋白,参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清除,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性反應等。目前血清补体C1q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补体C1q降低 [1]。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2],而补体C1q作为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由于尚未发现特异性的遗传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病理改变作为客观的生物学指标,在缺乏生物标志物的情况下,目前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评估,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主义的[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补体C1q是否有潜力作为抑郁症预后和治疗价值的血清生物标记物,进而对抑郁症的早期鉴别和治疗有益。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抑郁症组全部为2018年5月-2020年1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就诊的住院患者。入组标准:有两个及以上精神科主治医师临床诊断,同时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理解问卷和量表的内容。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器质性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者;②既往及目前共病其他精神疾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抑郁症组共纳入病例16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2例,年龄16-65岁,平均(43.53±16.33)岁;

正常对照组为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精神障碍人群16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121例,年龄21-66岁,平均(47.21±16.79)岁。

1.2 研究工具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17 items,HAMD-17):用于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总分范围0-52分,大于等于7分为可能有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有14个项目,将焦虑因子分为躯体性和精神性两大类,用于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定,大于等于7分为可能有焦虑。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筛查阴性;简明精神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用于评定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定人员为苏北人民医院心理科专科医生,入组标准为>35分;

1.3 實验室检查 采集空腹8-12h后的晨起静脉血,血液标本由苏北人民医院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2 结果

2.1临床资料分析

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补体C1q水平分析比较

抑郁症组血清补体C1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抑郁症患者补体C1q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抑郁症患者补体C1q与年龄的相关因素分析

抑郁症患者补体C1q高于对照组,进一步用Spearman相关性性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补体C1q和年龄存在相关性(P<0.05),年龄越大,血清补体水平越高。进一步性别分层后进行相关分析,男性患者血清C1q与年龄相关(P<0.05)。见表3。

2.3.2抑郁症患者补体与汉密顿抑郁量表分(HAMD)评分相关性分析

对病例组补体C1q与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性分析,发现 HAMD总分与C1q不存在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析HAMD包含的8个症状簇与C1q的关系,发现C1q与阻滞有相关性,且成负相关(P<0.05),如表4所示。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比166例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补体C1q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血清C1q水平可能是抑郁发作的相对危险因素,血清C1q对抑郁症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补体分子C1q是经典补体级联的起始蛋白,是外周免疫应答的强大效应蛋白,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及调控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尽管补体因子在免疫系统功能和多功能特性中具有众所周知的重要意义,而且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因素可能参与了精神疾病的发病甚至是疾病的进展过程[5],但补体因子C1q与抑郁症的关系的研究却很少。虽然国外学者 Lee等人通过比较抑郁症患者及对照组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3种潜在的MDD生物标志物候选蛋白,其中补体C1q被证实可能和抑郁情绪状态有关,且抑郁症患者C1q较正常对照组水平升高。但是Lee等人的研究抑郁症入组患者仅5名,样本量较少,缺乏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已有国内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补体C1q较正常对照组降低[6],论文作者分析了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和入组数量及抽血时间有关,本实验排除相关因素发现结果与Lee等人的研究一致。本实验在证实了Lee等人的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影响血清补体的相关因素发现,抑郁症患者补体C1q和年龄及性别相关,年龄越大的男性患者,补体升高越明显。虽然一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已被发现,但由于无法复制等原因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因而没有提供重要诊疗策略或精神疾病得有效分类方法,Akcan等人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补体C1q降低,补体因子可能被用作双相情感障碍的严重程度、神经功能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指标[1]。而本实验表明抑郁障碍患者补体C1q水平升高,目前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诊断标准及医师的临床经验,而补体C1q可能有潜力作为客观的鉴别指标。因补体C1q在临床上具有检测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故本实验主要研究补体C1q在抑郁症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以期可以提高抑郁症诊疗的客观性。

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是(HAMD)是目前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的最普遍的量表,认知功能是其重要的因子之一,本研究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未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和补体C1q直接相关。认知功能的下降是抑郁症独立的核心症状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中枢系统中发挥免疫功能的分子参与认知功能的改变[7]。已有动物实验证实C1q缺陷小鼠在某些海马依赖行为测试中表现出更少的认知和记忆衰退。从而推测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受损可能和补体系统有关联,本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和样本量以及认知评估的差异有关,进一步从基因表达水平的探讨可能是以后研究的一个可行的方向。而阻滞也是抑郁的重要因子之一,由抑郁和工作兴趣,思维和言语缓慢等组成,本研究发现血清补体C1q和阻滞有关,提示C1q可能参与抑郁症状主动性减退的病理机制。

当然本实验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如样本例数有限,未进行治疗后的随访及预后分析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同时本文属横断面研究,结果需要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及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目前关于血清补体C1q和抑郁症关系的研究大多基于血清分子水平,进一步从基因和mRNA表达水平的探讨可能对C1q参与抑郁症具体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益。

综上所述,血清补体C1q可能是抑郁发作的相对危险因素,对抑郁症病因学的探索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益。

参考文献:

[1] AKCAN U, KARABULUT S, İSMAIL KüçüKALI C, et al.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s display reduced serum complement levels and elevated peripheral blood complement expression levels[J].Acta Neuropsychiatr.2018,30(2):70-78.DOI:10.1017/neu.2017.10

[2] DANTZER R, O'CONNOR JC, FREUND GG, et al. From inflammation to sickness and depression: when the immune system subjugates the brain[J].Nat Rev Neurosci.2008,9(1):46-56.DOI:10.1038/nrn2297

[3] CRIDER A, FENG T, PANDYA CD, et al. Complement component 3a receptor deficiency attenuates ch nronic stress-induced monocyte infiltration and depressive-like behavior[J].Brain Behavior & Immunity.S0889159118300485

[4] 羅显梅.童年创伤与补体 C1q 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D].汕头:汕头大学医学院.2020.

[5]  Brown Alan S. The environment and susceptibility to schizophrenia[J]. Prog Neurobiol, 2011,93(1).

[6]   Li Y, Zhou K, Zhang Z, et al. Label-free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s dysfunction of complement pathway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evidence for the immune hypothesis of schizophrenia[J]. Mol Biosyst, 2012,8(10):2664.

[7]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 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43-148

通信作者:董丽平 副主任医师 硕士 lipingdong01@163.com

第一作者:孙亭   医师  硕士   690065567@qq.com

并列第一作者:张军

基金项目:扬州市“十三五”科技强卫工程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基金

苏北人民医院院级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Yzucms201812)

猜你喜欢
抑郁症诊断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