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情思

2021-11-10 02:45段文朝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火炕土炕窑洞

每一个人一生歌诵最多的就是故乡,而我记忆最深的乡思情愁就是故乡的火炕。

提起火炕,黄土高原生活的人们不约而同的就会想起“窑洞”。祖先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坚实土质,创造了窑洞,告别了穴居,两千多年前,在这窑洞里,又创造了神奇的火炕。

火炕,一般都是用泥土做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人用混凝土板作炕基,但还是泥土做的最实用。因此农村大多数人一直把火炕叫土炕,为了出烟方便,都是紧挨窑门口盘炕,所以农村基本上都有进门就脱鞋上炕的习俗,就像现代人家属楼进门就换鞋一样,进门就上炕源于一是当时农村窑洞都比较小,窑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坐人家具;二是农村土炕常天都是热的,坐在土炕上暖和又舒服,同时也表示出对客人的尊重。由此可窥土炕实用之广。做土炕农村人称盘炕,盘炕是个技术活,必须请农村有此技的手艺人。盘炕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搭泥炕,先在四周砌墙(做成炕圈),中间垒一个支撑柱(称炕柱子),然后填满干土夯实,在夯实的土上抹上大渣泥,大渣泥要和均匀,农村人一般都是提前一天把干土浇水泡好,第二天卷起裤腿,双脚踩踏土泥,以便和匀,厚的十二公分左右,一般十公分,等一两天渣泥晾干后,用木槌捶打夯实,最少得三遍捶打,这样盘的炕结实传热快,捶打完待渣泥全部晾干到位,掏去炕墙里的干土,边掏边烘干,直待所垫的干土掏完后,一次烘干即成。二是用炕基子支撑的做法,炕基用专制的基子圈模具装入土泥,用锤子一次性捶实打好,每页炕基宽1米、长1米、厚约10公分以上,待基子完全晾干后待用,在窑洞一边四周砌好炕墙,中间垒好炕柱子,炕柱子要满足四个基子各一个角能搁在上面,然后把基子都搁到炕墙和炕柱子上,用大渣泥填缝土漫面即成,根据主人土炕大小需要(一般炕净深2米),有用4页基子支的炕,也有6页基子支的炕,炕前中心留一个一尺见方的洞叫“炕眼门”,靠炕后角顺窑间子土壁挖一个长洞,直通院外叫“烟囱”,烟囱洞的出口一般比火炕高许多,以便于出烟顺畅,平时主要就在前炕眼门填柴烧火,浓烟从烟囱洞冒出,炕眼门和烟囱门平时都用木质的或稻草捆成草把堵住,前面叫炕眼“门”,院外的叫“烟洞塞塞”。炕盘好后再安一结实漂亮的硬木炕和炕背,现在有的人家还在炕圈外面及炕沿上贴上各色花样瓷砖,使土炕显得格外美观漂亮。土炕传热快、热的均匀、出烟顺畅是土炕盘的好坏的主要标志。一般厨窑炕连锅头,做饭时烟通过炕,可增加热量,不烧炕也有一定的温度,省柴火。每到秋冬季节,土炕用柴火烧过后,再煨上碎柴和畜粪或细煤,热乎乎的顿有满室生春之感。不了解土炕的制作使用过程,你就不能完全感受到土炕的神奇之处。

土炕接地气,人睡在上面非常舒服,由于盘土炕一般炕里边稍低,炕岩稍高,土炕铺上褥子,既柔软舒服,又不随意变形,人劳累一天躺在上面对骨骼有固定舒缓作用,很符合古养生学。缘于对土炕的悠悠浓情,我在一本书上曾注意到,说土炕可以舒筋活络,改善血液流通,炕上的温度让人体的各种机能得到活跃,还可以驱除寒湿,治疗关节炎风湿等,并从力学和热流学方面阐述了火炕的科学性。记得我参加工作后,爱睡席梦思床,直到有一天腰椎疼去看医生,医生除开药针灸外,建议睡硬板床,这时候,我特别怀念家乡的土炕。难怪古人有:“炕暖筋骨融,坐定神魂息”的感慨。

土炕是农村人接待贵宾的最高待遇。以炕代桌,以炕代凳。贵客进门,"鞋(han)脱了、上炕上去、炕上热乎”,这是黄土高原农村人招呼客人耳熟能祥的一句话。上炕,炕必然是热的,冷炕不待客,炕不热一般不好意思让客上,那还不如让客人坐冷板凳呢!即使来人呆时间不多不上炕,懂当地乡俗的一般都要伸出手摸摸炕有多热,然后屁股在炕头上坐一坐,显示对主人诚意的心领。如果客人死活(当地方言、意无论怎样)不愿意上炕,主人心里就会暗暗紧张,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因当地有俗语说:"站客难打发”。有的客人不好意思上炕,主人也都会硬拉拉拽拽推到炕上。如果上炕主人则拉开炕桌,肯定让你坐首位,右边上炕就是炕的右边主位,把客人让到右边上(首位)炕,是主人待客的最高礼节。但凡上了炕的,必然要笑呵呵地递上旱烟锅或者一根纸卷烟,再煮一盅罐罐茶,那待遇就和城里人招待客人吃饭喝酒唱歌属一条龙的热情招待了。接着陪客人在炕上说话谈事,在炕上吃饭,在炕上休息,一切繁杂零碎事都在炕上商定解决。在这里土炕代替了会议室、会客厅、休息室、饭厅。

土炕是孕育生命的摇篮。生活在黄土高原农村的人,白天学习生活工作,晚上与土炕相依而眠,一生大多数时间都与土炕为缘。孩子离开母体,第一个接纳他的就是抽调芦席被褥,倒上一担干黄土的炕。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原始,就这么养育了黄土高原一代又一代......炕虽小天地大,炕无语恩情重。我的儿子和女儿出生不久就到城里上学生活,但他们心里永远都记得,他们是出生在农村老家的土炕上,是当年的赤脚医生后来的老村医接生的。每当念及这些他们都感慨当年的赤脚医生胆子真大,医术真棒。这些情怀,使生活在大城市的儿子经常记著农村,一直念着老家。我一直不理解老家那个土台台,怎么能栓住他们那狂野不安份的心,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那里是他们的根之所在,这时火坑已经演变成一种土炕文化。它就象一部非常成功的洗脑教课书,在土炕上生长的孩子都被土炕文化教育成一个个不会忘夲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悠悠残梦土炕催”,不管外出多远的游子,心永远被它拴在了这里。

火炕,是温暖生活、温饱日子的写照。“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这是黄土高原陇东人从古到今自诩的“小康”日子。试想一家人悠闲地在火炕上懒洋洋的躺着,生活能不满足吗?虽然是小富即安思想,但没事躺在热炕上,怡然自得的日子,谁不向往。每当念及父亲,总有一个画面出现在我面前,小时候的一个腊月,天下着大雪,庄里庄外被雪封的严严实实,外面寒风啸叫,滴水成冰,父亲把窑洞里的窗子用塑料纸堵的牢不透风,火炕烧的火辣辣的热,我们一家人都呆在土炕上,父亲斜躺在上炕拿着烟锅抽旱烟,眼瞅着我们,不时发出一声咳嗽,母亲坐在下炕纳鞋底做针线,不时和我们说些嘘寒问暖的闲话,我和弟弟坐在炕中间,有时看小人书,有时玩扑克。饭吃饱了,烟抽足了,针线做困了,玩乏了,我们就倒在炕上美美睡一觉。下了好几天雪,我觉得那是我童年最无忧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我想当时若有照相机拍下这一幕,这张照片一定能获摄影大奖。这就是农村人真正的田园生活,悠然自得,康乐而无争。其实千百年来,土炕都可以作证,炕烟在土炕里循环,炕上温暖如炬,男人在炕上讲述岁月,女人在炕上唠叨冷暖,儿子孙子坐在炕沿边上,有时围着炕炉,呵手取暖,有时围着炕桌,品着小酒,其实岁月很简单,生活就是觅得热炕头,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改善,好多人舍弃了窑洞,住上了四合院砖瓦平顶房,但基本上都没有舍弃火炕,每家每户都保留有火炕,只是把炕眼门留在了墙(户)外,把烟囱通向了房顶,更加美观大方实用。有房才有家,有火炕就有家的温暖,火炕是家的标志和核心。火炕真真与农村人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火炕,故乡的土炕,你是故乡的根之所在,你牵连着远方游子的魂。我真想为你写一首诗,唱一曲赞歌。愿你长久陪伴我们,生活越来越甜。愿乡土文化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段文朝,男,汉族,1970.7出生,大专程度,系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甘肃省庆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镇原县乡镇干部。曾在报纸、杂志、网络平台发表各论文、散文、杂文、诗歌等一百多篇。

猜你喜欢
火炕土炕窑洞
难忘土炕
老家的土炕
火炕
火炕
火炕
延安土炕
陕北窑洞民居
大西北的窑洞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