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以江苏某高职学院为例

2021-11-12 15:48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婴幼儿课程体系人才

赵 朵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

随着二孩政策的进一步实行,出生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且家长对于儿童的教育投入也在逐年提高,各类婴幼儿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据了解,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申报托育备案机构6092家,预计2025年,按照30%的毛入托率,全国各类托育机构预计将达8~10万所,托育人才需求量约150~200万人之间。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截至2020年,有关婴幼儿照护专业点的开办数量大约2746个,比2018年多了一倍。其中,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已更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从2018年的135个专业点增加到2020年的402个,增长了三倍多。

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高校在培养实践性如此强的人才上,打造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必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在解析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对江苏某高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解析

从199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人大等9所大学率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以及近几年中央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反映出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创新创业。[1]以下为针对幼儿发展与健康专业在培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探讨和解析相关创新创业能力的特征及能力结构,为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发展基础。

(一)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特性

首先要明白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创造新事物的思维形式,是推动人们创新看法见解以及发明创造的动力,是社会时代进步的体现。创新思维能不断为国家社会开拓新领域、发掘新知识,理论的创新的前提基础就是思维的开拓。[2]

1.思维具备变通性

第一,在婴幼儿教育和照护领域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和照护者应该具备变通思维,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说,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那么进行教育和照护过程中面对不同问题,思维必须随机应变,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第二,在婴幼儿教育和照护领域,课程的不断推陈出新也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并且作为创业者,具备变通性思维,对于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课程打磨过程中的创新都是必须具备的特性。第三,变通也是在已有被论证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是将原有基础进行变化,抓住问题解决核心,遵从客观规律,同时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具备独立性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哪个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都是必须具备的,在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该能力特性的培养可以使本专业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坚守育人初心,立足教育之本,不受周围环境的负面干扰,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

3.解析困难具备顺畅性

思维的过程需要顺畅准确,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将问题的重难点以及疑点找出并解决,深入探究其中的微妙,发掘新的理念和原理。在面对婴幼儿照护和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要迎难而上,敢于去思考、去跨越难题和障碍,敢于用创新的思维去联想和想象,突破常规,分析和处理问题。[2]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结构

创新创业能力的结构维度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思维、知识、实践和素质,从四个角度全面解析创新创业能力,如图1。为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氛围,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体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并建立一个全面的三维创新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这一体系包括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形成了创新创业能力结构,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图1 创新创业能力结构维度

二、江苏某高职学院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分析

(一)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以我校“一体两翼、产教融合”为办学宗旨,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优势,发展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为区域婴幼儿教育和照护行业发展提供优质师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以师资建设为根本,以科学教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加强交流,注重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目标定位。

江苏某高职学院在打造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能力过程中,通过解析职业岗位需求设置了此目标定位,切实符合国家和院校发展政策和规划,并以此定位为方向进行人才能力培养,也论证了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缘由。

(二)注重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从显性、隐形两个方面为抓手同时进行。显性的主要指课程体系,隐性主要指提供的环境氛围和精神引领。显性方面是可以构造成一定课程体系的,以江苏某高职学院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说明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关键,如图2。

图2 江苏某高职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注重人才培养手段的创新

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常规手段主要有: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创新创业类课程选修等方面。但是传统的培养手段更多还是落实在理论方面,但这种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应该开拓出实践平台,让学生更能理实一体获得更多经验。因此,为了方便将相应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实际应用,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最终推向市场,应当结合现有校企合作资源,其一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及扩大就业面,其二可以利用企业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真正使项目接地气,最终落实在实处。而且,江苏某高职院校也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以院校为依托,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手段上,不拘泥于原有的课程中培养技能,还设置了学分折抵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只要学生可以证明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可以认定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用此种方式激励学生大胆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

(四)注重实训基础的搭建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高职人才课程体系、课程课时设置、实训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教育方向和途径。搭建好实训基础,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验证创新创业思想。江苏某高职学院在2020年成立了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着重在实训基础上进行筹建,中心含各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颁布了创新创业实训管理办法等都为实训基础的建设添砖加瓦。

(五)注重管理保障制度的建设

完善的管理保障制度的确立,科学的激励措施,可以打造良性的创新创业的习惯和氛围。颁布有效的激励方案,鼓励师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在获得优良成绩的同时,还有奖学金等方式的奖励。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强化自己、给自己压力和动力,促使他们懂得付出终有回报,最终也获得了相应的学分。实际在保障制度建设中也设置了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奖学金,这种和企业联合设置的保障制度更加促进和扩大了企业的发展和知名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获得学分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江苏某高职学院设置了天合奖学(教)金,与天合建设集团的合作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合作的优秀典范,为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优秀的平台,也增强了教师、毕业生的个人荣誉感,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全国各高校已经在这个方面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市场、创新创业需求等因素的变化也需要不断更新,由此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化中,本文对江苏某高职学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相关需要注重的培养关键点,以期对以后的此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婴幼儿课程体系人才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人才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