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限定v-ing小句作附加语时的写作差异研究

2021-11-12 15:48张希希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语料语料库用法

张希希

(武汉文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345)

研究表明,国内外学生使用非限定小句的频率日益增长。如Marcela Malá[1]以语料库为基础,对英语书面语中非限定从句使用变化进行历史研究,发现非限定从句在书面英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外学生广泛使用非限定小句而非选用带限定动词的从句,部分原因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英语限定动词失去了大量的动态性,而谓语的名词性成分,即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在语义用法上逐渐占主导地位。当非限定小句作附加语时,可表示多种语义关系,从而替代传统从句。因此,本研究以非限定v-ing小句的附加语语义属性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非限定v-ing小句

一般来说,限定性和非限定分别对应谓语和非谓语。现代英语语法学家将小句等同于从句,故通俗意义上的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所引导的句子分别对应限定性主句和非限定小句。英语中的许多结构如果含有非限定成分,就很难归类为从句或从句复合句,判断的关键是非限定成分是否构成非有限小句。

Bingjun Yang[2]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出发,提出了非限定小句的定义标准。方秀才[3]为研究非限定小句的名词属性用法、形容词属性用法和副词属性用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从语境因素解释了学习者和母语者具有显著差异。

二、附加语

状语从句是十分常见的句型,是英语句子中重要成分之一,而附加语(adjunct)属于状语的一种。附加语是一种附加在语句中不影响句子整体格局的成分,通常提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方式等信息[4],作用等同于状语从句,即附加语修饰的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研究认为附加语就是指状语中的环境因素,如时间、原因、条件、让步、结果、行为方式和伴随状况等。

三、研究设计

(一)语料检索

研究语料采用《基于语料库的-ing小句使用差异对比研究》[5]中的目的语料。虽然TECCL有生语料和CLAWS附码的POS语料,但是LOCNESS语料库只有生语料,因此研究采取控制变量法,放弃TECCL中的CLAWS附码的POS语料,都选择生语料,再用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开发的绿色软件Tree Tagger进行自动标注,该款软件的标注准确率达到97%以上。

根据以上词性符码语料,研究利用AntConc3.5.0中的“Regular Expression”检索工具,检索库中所有动词的限定及非限定v-ing小句用法,数据见《基于语料库的-ing小句使用差异对比研究》[5]。

(二)高频词及其非限定v-ing小句检索

由于目前没有软件或者工具可以对非限定v-ing附加语用法的语义属性自动且精确分类,而以上语料库检索的词条量过于庞大,因而研究在目的语料中只精选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高频动词,将其非限定v-ing小句附加语的语义属性进行手工分类。筛选过程如下:

先利用AntConc打开TECCL的大学生作文语料生文本,在word list按词频排序,筛选出前20个高频v-ing形式的动词(不包括其形容词、名词等用法);LOCNESS语料操作方法同上。结果发现有7个词相同,这7个词按频数高低依次是:being,going,doing,living,having,taking,using,本研究最后只留两个只有“使役动词用法”的最高频词:live和take。

随后,检索其非限定v-ing小句,以Live为例,参考检索表达式:先输入“[Ll]iving_VVG”作为限定与非限定小句的检索项对“living”(包括大写)进行筛查;然后,利用“S+_VBS+s(S+_[RXNP]S+s)*living_VVG”表达式检索,即检索出其作谓语动词的用法。由于文本数量可操作性较强,进而人工筛选,分别生成这2个动词在目的语料中的频数表,见表1。

表1 高频词非限定v-ing小句频数分布

(三)附加语语义属性分类

为了更好地分析中外大学生的非限定v-ing小句附加语写作差异,研究按语义属性分类,筛选出这两个高频词分别在目的语料库中的有效语句,并在每个索引行语境下进行分析,最后留下以下四种语义属性和误用进行讨论,得出频数结果,见表2。

表2 高频词非限定v-ing小句附加语语义属性频数分布

四、分析与讨论

本文采取定量分析法,探究中国大学生和外国大学生对非限定v-ing小句的附加语写作差异,研究利用“Chi-square Caculator”对表1、2中频数进行卡方检验,数据,见表3,表4。

表3 中外大学生高频词非限定v-ing小句频数卡方检

由表3可见,中国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相比,在使用高频词非限定v-ing小句时,中国大学生的统计结果基本呈现“偏多使用”,但是使用take的非限定v-ing小句时,两者差异并不明显。说明中国大学生对于live有过度使用的嫌疑,而在take的使用上接近国外大学生水平。

将表2中的living和taking在目的语料库标注维度的原始频数相加,分别利用卡方检验验证中国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之间在这两个动词的非限定v-ing小句用法上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4。0,所以中外大学生在误用维度上体现了显著差异性,说明中国大学生比国外大学生多犯错误。

表4 中外大学生高频词非限定v-ing小句附加语语义属性频数之和卡方检验

综上数据说明,中国大学生在本文所研究的非限定v-ing小句附加语语义维度上,尚未达到国外大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在原因和伴随这两个维度上。并且中国大学生所犯语法错误更多。这些结论对外语写作教学有一定启示,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适当地多应用非限定性动词短语如现在分词的附加语语义用法,该用法是笔语写作中十分正式的书面语用法。此外,教师应在外语教学理念及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入语料库数据,以确凿的本族语写作语料为基准来指导教学,不能仅仅依赖课本资料及自身经验直觉来组织教学。最后,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在非限定v-ing小句附加语语义维度上的错误用法并及时纠正,以真实的国外大学生写作句式为模板进行讲解,以消除错误使用。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以非限定v-ing小句的附加语语义属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法,探索中外大学生的英语写作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实际书面写作中对非限定v-ing小句的附加语掌握和使用上的不足以及语法错误明显,对教师教学反思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非限定v-ing小句除了有附加语语义属性外,该小句还有名词属性以及形容词属性,笔者将在未来研究中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以期更加全面探索中外大学生在非限定v-ing小句上的使用特征,为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提供新的外语教学研究方法。

由表4可见,中国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使用这两个高频词非限定v-ing小句附加语的用法特征体现在:在使用动词live和take的非限定v-ing小句附加语时,基本呈现“较多使用”或“偏多使用”;中国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在条件以及时间这两个语义维度上差异虽然不明显,但是在时间维度上是“较少使用”,而在条件维度上“较多使用”;相对于国外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在原因和伴随着两个语义上均表现为“偏多使用”;在误用维度上,根据表2、4数据,国外大学生误用值为

猜你喜欢
语料语料库用法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