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1-11-12 01:13王宗峰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鉴于令人焦虑的特殊学情,改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史的课程教学势在必行,选择性地采用类似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旨在倒逼学生认真学习,却又带有应试教育的无奈。

关键词: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

一、招生解析

之所以要对本专业招生情况进行解析,是为了更好从源头上了解学情,从而有助于依据学情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

淮北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于2016年正式招收本科生,设定授位类型为艺术学学士。该年度招生计划计40名,其中37名投放本省安徽,以确保生源的稳定,3名投放作为邻省的河南省,显然具有试探性;2017年度招生计划为50名,其中36名投放本省安徽,而邻省江西、河南和传媒业发展相对惹眼的湖南三省分别投放4名、5名、5名,也不过是投石问路;2018和2019年度,招生计划均保持为50名,均投放安徽本省30名,而江西、河南、山东、湖南四省均分别投放5名。2020年基于该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并不景气就业情况(疫情影响当然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的反馈,也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差强人意,我校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计划适时进行了适度调整,减招10名,控制回首届的40名规模,另外,根据生源报考信息反馈,迅速压缩了在本省安徽的投放量,减少到20名,仅占一半,而投放到江西、河南、山东这三个生源较多的邻省和传媒发展较为活泛的湖南省占了该专业招生总指标的一半。2021年度维持了上一年度的招生情状,既不想轻易放弃曾经花费心思设立的这个新专业,又担心其发展态势的走低,因此,暂时保留其较小规模,以观后效吧。

二、学情评介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阶段通常是没有开设戏剧戏曲影视方面课程的,一般情况下,成绩中等水平的高中生基本上也不会报考戏剧影视学类和编导类专业;往往只有很小部分高中生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或偏科严重)正常升学无望才不得不而无奈被动寻求高考出路,通常被家长或教师强行或诱导才选择报考这类专业,当然也不排除存在极个别确实怀揣着朦胧兴趣和模糊志向报考这种专业。从生源的这种现象可见,即便被录取的学生在总体上文化程度、文学素养,甚至学习习惯(尤其是主动性)也是很难如意的。

至于专业基础则更令人焦虑。笔者对我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问访,并与一些高中校领导进行过谈话交流,得到基本相同的信息:报考戏剧影视学类和编导类专业的高中生基本上都是临时抱佛脚花钱参加当地(县或市)纯粹商业性的专业培训班,能有条件到省城参加专业培训班的极少。这些所谓的专业培训班一般都是由当地一些社会闲杂人员投机取巧组织起来的;而所谓的培训教师基本上是花钱临时拼凑的,来自当地广播站、电视台等(如今融媒体中心)的已经算是具有所谓专业背景的了,临时拉来无固定职业的所谓“文化人”往往毫无专业背景。近几年,戏剧影视学类和编导类专业的在读本科生居然成为这类培训班的骨干“教师”。这些培训班基本上都是根据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专业考试大纲和往年考题,设法拼凑复习题和模拟题,花钱雇人炮制或购买答案模板,让参加培训的学生死记硬背碎片化的艺术常识、专业知识和答题模板以应付省艺考。笔者曾两次参与本省电影评论部分的命题,也曾两次参加这种专业阅卷工作。尤其是通过阅卷,笔者和许多阅卷者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很多学生答题基本上是在套用模板,甚至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尴尬现象。例如:电影评论写作部分(通常为90分),不论给定中外什么影片,不少考生都贴膏药一样强行说体现“新好莱坞主义”,而且基本语言都相仿,显然是死记硬背了应试模板,让人啼笑之余也油然焦虑,我们的考生被这类惟利是图的培训班误导到何种地步了。

三、专业教学改革尝试

基于上述学情,即便是侥幸招录进入高校的这类专业学生,其专业基础和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和态度都可想而知。笔者通过一段时期(约6周时间)电影史的教学发现,不少学生的电影知识(或说常识)匮乏得令人瞠目结舌,有的连电影《红高粱》的导演是谁都弄不清楚,还有的把导演杨德昌当成了一部主旋律影片;至于专业能力,更是令人揪心。再加上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一杯奶茶一部手机目光呆滞地打发时光),笔者认为,如果依照教授非艺术专业(常规专业)那样教授这类艺术生,必定会严重受挫,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于是,笔者决定就电影史教学进行改革,必须采取非常之举措,目的无非是倒逼学生看书(主要是教材)、看片、写电影短评,积累专业基础并培养专业能力。

笔者的做法是主要选择性地采用类似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一般提前1-3日(时间太早可能遗忘。)将根据教材设计好的问题发送给学生,要求其认真阅读即将进行的一讲内容以便解答收到的问题,课堂上仍然会给学生再留少量时间可供他们快速阅读该讲教学内容,然后随机抽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旨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并根据回答情况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组成部分;当然,作为任课教师,笔者也会适当讲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和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另外,提前将班级基本以宿舍为单位(结合自愿情况)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公推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组织本小组的命题活动。由任课教师布置命题任务:按规定的几种题型,各小组为每章教学内容命题一份并附参考答案,由各小组长负责经学习委员传送任课教师设立题库,课程考试将从这些这种题库中适当提取优秀试题(提前告知期末课程考试最后一题是电影评论,分值占30%-40%,但影片不定,以期以此倒逼学生看片写评论)。

这样一来,至少从逻辑上判断,学生会被倒逼着看书、看片并思考,因为课堂上的回答直接影响平时成绩,关涉到其切身利益;而且大部分学生也期待期末课程考试中能选中他们的命题,当然还有押题现象,因为如此,即有成就感,也确存取巧心理。

四、反思

从上述笔者所述的电影史教育教学改革,不难看出,这种改革是学情使然,实属无奈之举,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又能主动积极学习思考,何须这种旨在倒逼的改革。这种改革又不得不借鉴广受诟病的中小学应试教育机制,试图以考试倒逼学生学习;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学生则是被动的,外在压力未必能有效转变成为其内在学习动力。无论如何,在仍未找到更好方法取代这种做法的情况下,这种改革仍不失为颇为有效的尝试。

作者简介:王宗峰(1973.11-  ),男,安徽濉溪人,博士,淮北师范大学教授。

基金项目:安徽省質量工程项目(2020jxtd231);淮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项目(2020xjxyj037)。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