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类学校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的框架预设

2021-11-12 01:13母洁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

摘要:新疆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社区环境建设,富有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富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区大中小学在增强“五个认同”教育方面,就是要落实总书记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思想,激发各族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五个认同”教育,实现“美美与共”,为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社会基础。要努力通过网络、社会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强化各民族同胞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合作的意识。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留死角地推动各民族同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关键词:互嵌式社区;课程思政; “五个认同”教育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抓好学校教育,助推民族团结,形成“互嵌式”的交流基础。“将教育嵌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助推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改变过去的单民族担任校长制,倡导实行学校民汉领导交叉任职制,不分民族,广纳贤才,配强双语师资,实行民汉教师结对子,互帮互促,同时加大各民族教师培训的力度和范围,把南北疆的农村教师送往大中城市重点学校学习,把优秀的教师送往发达地区深造,形成一个学与教与时俱进的良好局面。在城镇,深入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让各族孩子从小学习、生活在同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下,共同接受公共文化的学习,通过混合住宿、同台竞技,语言上互通互学,提升双语交流的能力。” 如何通过切实增强“五个认同”教育,筑牢56个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我区教育系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

1.向学生正确地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清楚政治的认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也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上,总书记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根基和源头,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是国家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对于世界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贡献。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民族关系今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各民族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社会主义道路重要的政治基础。所以在2014年到19大到2018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反对把某民族区域自治异化成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权和偏差是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异化成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这两个偏差。按着总书记指示,我区大中小学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高度统一,价值观引领相向而行,在各门课的讲授过程中主要是多讲中华民族的共性,少讲或不讲本民族的个性。例如,师大教育科学学院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探索“五个认同”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实现路径。2018年开始,结合学校的整体规划,学院遴选了小学教育部分课程作文课程思政建设的试点。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尝试将“五个认同”教育和专业教学紧密衔接。其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挖掘课程专业知识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寻找专业知识讲授中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发挥人文思政天然结合的优点;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将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寻找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有机融合的领域,培养思想坚定、政治合格、專业扎实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这门思政课中,根据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重点讲清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冠了维吾尔的名字,只有一个含义,指的是你这个民族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承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主要责任,除此之外,各民族公民一律平等。根据某大学2019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硕士论文对于“五个认同”教育进行的前期调研分析,有 94%的大学生了解“五个认同”的内容,只有4%的学生只知道部分内容。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五个认同”认知度很高。在回答“您认为在新疆高校把“五个认同”教育融入育人体系是必要的吗?”时,认为“很有必要”的为 84%。通过《纪要》精神的融入,形成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大好局面,汇聚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2.从脱贫攻坚战视角,促进“两个共同”,向学生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扶贫力度,通过优化转移支付、对口支援、扶贫攻坚等措施,大大加快了我区的发展,改善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区大中小学在增强“五个认同”教育方面,就是要落实总书记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思想,激发各族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主要做法是延展课堂实践,构建“五个认同”教育第二课堂。在扎实推进“三进两联一交友”“民族团结一家亲”“双语支教”活动中,让学生与社会相嵌入、教师和学生心连心。除了严格落实学校三进两联一交友的常规要求外,学院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结亲连心家访活动,不仅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家庭的联接也有效构建了“五个认同”长效机制,使思想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自我教育,“五个认同”效果日渐显现。还是基于上述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在对于“五个认同”融入育人体系方面,全区主要高校有 95%的大学生都赞同“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94%的学生认为“大学课程的学习对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增强爱国心和民族团结有帮助”;而且,87%的学生都参加过本校或者本院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或民族团结活动。同时也说明,我区高校对“五个认同”教育非常重视。

3.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中华文化认同入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在党的19大的工作报告当中,总书记说,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是2019年的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社会氛围。结合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华文化认同的目标在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打破过去那种越教育民族分裂意识越强,越教育民族差别意识越强的问题,要努力通过网络、社会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强化各民族同胞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合作的意识。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留死角地推动各民族同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区教育系统在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方面的成功做法具有下列共性: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理直气壮地进行“五个认同”教育。按照《纪要》精神,结合自治区开展的阵地清查,真正做到“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将“五个认同”教育融入新疆高校的“三全育人”体系。例如,我校附中的具体做法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把“五个认同”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深入研究运用各学科课程丰富资源,扎实推进学科课程育德育人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还举办关于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纪要》精神解读和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讲座和培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去极端化等內容的精准诠释。大中小学常态化开展寒暑假前后教职工集中学习教育,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好“总开关”,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化教学改革,用好课题主渠道,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突出立德树人,挖掘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民族感情。如,乌鲁木齐市的大中小学以清明节为契机,采取网上签名寄语与网下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教师、团员、各年级学生到乌鲁木齐市及当地烈士陵园扫墓,深入开展“2019·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将传统节日跟学校教育融合起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强化亲情、友情,爱家、爱国,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等意识和情感培养,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三是做好舆论宣传教育,营造融情实践浓厚氛围。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思想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校园网、电子屏、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载体,深入开展“五个认同”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强大的宣传力量。如组织开展“校园之星”和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贴近生活,注重实绩,重点挖掘在某一方面对学校有突出贡献和影响力的学生和老师。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增强师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营造和谐向上、积极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上述工作有一个着眼点和落脚点,即总书记强调的,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的各族学生心中树立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必须懂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说清楚维吾尔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说清楚维吾尔民族的历史,维吾尔民族的形成史是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历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发展关系。通过在中华民族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历程当中,说清楚维吾尔族的例子,说清楚维吾尔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维吾尔族先民和中原的交往互动的关系。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我区各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成效显正态分布:在被问及“您赞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共同创造的吗?”和“您赞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吗?”都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尤其是新疆高校学生对中华民族有较高认同,对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的中华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精神有较深入的认识。”

4.先行试点适时推广各民族学生互嵌式的寄宿制学校

在社会层面,通过“五个认同”教育,实现“美美与共”,为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社会基础。我区教育系统落实落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通过努力推动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或者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各民族同胞创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创造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同胞聚聚聊聊,说说唱唱,来来往往,通过各民族混居杂居,让各民族同胞做得了和睦邻居,教的成知心朋友,结得成美满姻缘。例如,全区义务教育段各学校(含幼儿园、高中)坚持常态化开展每周一集体升国旗唱国歌、部分地区学校周二至周五在班级升国旗唱国歌、学生宣誓,国旗下讲话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发声亮剑活动,主题党、团、队日及主题班会等活动;组织“爱国爱疆爱人民”主题培训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美丽新疆40年》和影片《厉害了,我的国》等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 坚定不移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工作。以我校附中为例,从2018年秋季学期起,该校义务段全面实行民汉混合编班,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利用假期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国语强化,同时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附中校园的使用,明确具体要求,确保学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开展各项工作、举办各类活动、召开各类会议、教师日常办公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对国家意识的认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让爱国主义情怀植根于学生心中,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再比如,全区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增强“五个认同”教育实效性。全区各学校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在结对认亲的基础上加强走动互动,谈心交心,关爱帮扶等工作。依托民族团结教育月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具体可感的活动,使各族师生在学习上关注、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帮扶,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推动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互助,交流交融。

5.因地制宜推进大中小学实行民汉混班教学和混合住宿

我区教育系统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在增强“五个认同”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效是显著的。通过调研分析,两组关键数据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一选项认同度为100%,其中有 84%的学生表示非常赞同,并非常满意“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 86%的学生认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仅有 22%的学生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只有2%的学生“没有想过此类问题”,可以看出调研的学生的目标非常清晰。对中华民族有较高认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是当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表现。“新疆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表示高度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现出极大地信任和肯定。这是新疆高校学生“五个认同”的重要表现。”在调研中,有 84%和 16%的学生分别“很赞同”和“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7%的学生对“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 21 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常有信心;且他们“平时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活动的动机”,有 92%的学生动机认为“这些理论是科学的”。

“五个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各门课程均能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向而行,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级主管部门能够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发声亮剑等活动,“五个认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同程度地在以下问题:一是全区各学校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史国情和中国梦教育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形成适合学校层面运行的系统完整成熟的“五个认同”教育的实施方案。二是从学校层面对“五个认同”教育很重视,抓得很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措施不多、方法单一、活动载体有限,“五个认同”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诸类课程中的有机协同、深度融入不够。三是“五个认同”教育内容还不够系统。表现为“五个认同”教育的主题不够明确,“各自为政”,内容的选取上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五个认同”教育主要还是依靠政治课老师和班主任,力量相对弱小,教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解读的针对性、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四是“五个认同”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和制度保证基础还不够坚实。

意见建议

1.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中央治疆方略,进一步强化对“五个认同”教育的再认识,站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认识“五个认同”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制定符合实际接地气务实得力有效的举措。

2.顶层设计“五个认同”教育工作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五个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考虑实施元素,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健全工作责任制,制定完善成熟的实施方案。提高教育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加强队伍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建立一支政治过硬、理论素养高、人文社会知识扎实,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抓好立德树人工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改进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努力开创“五个认同”教育新局面。

4.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活动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五个认同”教育内容,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方式加强教育,拓宽教育渠道,注重将“五个认同”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依托民族团结教育月及“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引导学生从每一个“微行动”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自觉践行“五个认同”,使“五个认同”切实融入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五个认同”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倩,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 会第三届年会暨“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7-07-19

作者简介:母洁(1973—),女,汉族,河北省乐亭人,助教,管理学硕士,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教学团队项目 《课程思政引领预科英语教学体系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yks04;新疆民委(宗教事务局)民族宗教政策研究所民族研究项目《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XJMW-009) 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