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配画为抓手进行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2021-11-12 01:43郭艳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郭艳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教育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学生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校外艺术教育也随即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外少年宫利用诗配画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点粗浅尝试。如:带领欣赏诗配画作品,感受中国诗画之美;让学生学习给古诗配画,体验绘画创作之趣;引导学生领悟诗文的意蕴,触摸传统文化脉搏。一系列的實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诗配画;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在当前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学生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培养和人格培养是重中之重。[1] 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对树立学生人格,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很多,如:诗词、书法、国画等等……

在校外少年宫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诗配画”作为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有效地抓手。

诗配画中诗句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便于吟诵。其中的配画又是诗文意境的有益补充,图文并茂,小学生喜闻乐见。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就会熟练吟咏几首。因而,利用诗配画的艺术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操作简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艺术,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下面是我在校外少年宫利用诗配画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点粗浅尝试。

一、欣赏诗配画作品,感受中国诗画之美。

在小学各年级都有古诗教学的章节,其中的配画也是专家精心挑选的,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文意境。于是我就有意识的地利用校内精彩插图帮学生感受诗配画的诗画之美。

在小学课本中,他的古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课本配画精美,将诗句的内容集中展现出来,成为理解诗句的有益补充。

为了让学生对诗配画的画面创作有更全面的理解,我补充了网络上的一幅《画》的诗配画图片。让学生讨论:同是一首诗的配画,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们经过用心观察发现,小学课本上的这幅配图把《画》这首诗的内容全面地表现了出来,而第二幅配画选了诗词中的重点部分进行绘画。让学生在比较和探究中发现给诗配画的方法。

即:可以画出诗词的全部内容,也可以选最精彩和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绘画。

再如《咏鹅》,诗句的理解很容易,而诗句的画面美、色彩美是这首诗的一个独到之处。于是我带着学生们观看配画,让孩子们找一找,画面上有哪些颜色?学生纷纷回答:白、绿、红、蓝。我又问:“大白鹅身上最漂亮的颜色有哪两种?”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是白色和红色。接着我提出质疑:“如果画面上没有清清的河水,大白鹅的羽毛还有这么白吗?” “没有”。“你们看骆宾王小时候就善于观察,只用了白、绿、红、清几个字就把诗句的色彩之美生动描绘出来。

王唯的诗,苏东坡曾赞到:“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谓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鸟鸣涧》、《山居秋暝》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我便多展示这些古诗配画让学生欣赏。学生从欣赏与思考中领悟到:我们在给诗句配画时要仔细品读诗句,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诗词的神韵。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既欣赏了精美的绘画作品,又提高了对古诗的品读和领悟能力,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学习给古诗配画,体验绘画创作之趣。

在给古诗《望天门山》进行配画时,大家都对最后一句诗的意境有困惑。有同学认为“孤帆一片日边来”应该指一叶帆船已从太阳降落的海平面驶来了,帆船应该是近景。而更多的同学则认为应是一叶帆船从日落处缓缓驶来,船是远景,方能将船喻为“形如一叶”,说得有理有据。经过争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同意后者。

这种有益的争论使大家对诗的意境明确了,完成的作品也比以前更加细腻丰富。不仅如此,争论得多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不知不觉得到提高。

有一首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家对“山郭”二字如何用画面表达犯了难,大多数同学交来的作品想当然的重点画了一些远近不同、浓淡相宜的山峰,楼阁等建筑掩映在树林之中,山上酒旗飘扬,乍看甚为满意。而有的同学却提出异议,说画得不够确切。他们认为”山郭”不是指大大小小的山峰,由词语”城郭”指的是城外的围墙可推知,山郭也应该是山的外围靠近边缘的地方,并且从许多书籍和影视作品上,也经常发现酒家总是开在山脚的小村边,由此可知,这里的山郭应是山边。同学们的质疑使大家豁然开朗,纷纷带着彻悟而愉快的心情,重新给诗句配画。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领悟诗文的意蕴,触摸传统文化脉搏。

中国古代诗歌不仅画面美、韵律美,而且很多诗歌托物言志,体现了诗人做人的气节,这也是我国诗歌的一大特色,体现中华文化的本体特征。

清代郑燮的著名画作《竹石图》,可谓古代诗书画一体的绝佳典范。画上几杆翠竹傲然挺立,画上的题诗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凿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不仅很好的契合了图意,还间接的表明了画家做人的气节,托物言志,读后令人叫绝。另有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不体现出诗人做人的气节、舍身报国的决心。于是,我让学生用诗配画的形式重温诗句,感受诗人刚正不阿的气节和舍身忘我的精神,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托物言志”、“文以载道”的艺术追求。

学生们在一次次的创作活动中使诗书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他们在品读中感悟诗句意蕴,在创作中提高绘画能力,在一次次心与心的碰撞中擦出灵动的思想火花,逐渐养成了乐于品读古诗、乐于探究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

结语:

综上所述,以诗配画为抓手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让学生们在品读古诗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感、感悟高度凝炼的文字表达艺术。在诗配画的创作中提高绘画创作能力和艺术美感,在深入研读中领会文人高尚的精神追求,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