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1-11-14 07:09张宏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8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互联网

摘要:民族博物馆具有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发挥着传递人类文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现阶段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状况,本文以民族学博物馆为例,通过剖析其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探究新时代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立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互联网+

博物馆信息化建立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让自身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民族博物馆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博物馆,不仅是观众了解民族文化、间接实施民族学田野实践的第二讲堂,还是传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明,宣扬我国卓有成效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维护民族团结的要要场所。在信息技术不时进步的今天,民族博物馆的信息化建立要紧握时代脉搏,充分应用新时代进步产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Mobile互联等当代信息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更多、更优质的文明服务。

一、博物馆信息化的概念阐述

依据百度的描述,“信息化”的定义是以当代通讯、网络、数据库科技为基础,把研讨对象各部分数据上传到数据库,再提供给所需人群应用于生活、工作等相应领域的一种技术,运用该技术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行为效力,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就理论而言,博物馆信息化是用数字化方式对文化遗产信息实行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然后经过信息化技术完成文化信息和服务的充沛交互,为用户提供数字化展现、教育和研讨等服务。

就民族博物馆来讲,受展厅空间限制和资金投入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极具特征的少数民族文物只能深藏在库房中,不能够充沛的开掘和发挥其重要的价值。民族博物馆经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建立和使用,能够在多个方面增强自身的文化信息服务功能,能够愈加智能地实行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营建更富感染力的陈列观赏体验,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并完成跨时空、跨地区的信息同享,从而增进文明的传播、互鉴与传承。

二、民族学博物馆信息化建立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一)文物数字化管理单薄,应增强数字化建模

民族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品种多样,随着对文物藏品应用方法的逐渐增多,无法规避地对文物自身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并对文物日常维护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受损的文物无法迎合数字化维护和展现的需求,不能给观众带来真实的体验。怎样合理处理藏品维护和应用两者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脱离传统文物保管形式,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管理办法,创建高精度文物三维实体实景模型,对馆藏文物实行数字化建模与展现,既可使文物获得合适的维护和应用,也能够给大众供给更多、更好的文物观感体验。

(二)文物展现方法单调,应增强虚拟化展现

通常情况下,民族学博物馆展览的文物数量远远小于实际文物量,多数文物多年被珍藏于库房得不到利用。这就急需创建和运用馆藏文物的精准数字化建模和三维虚拟展现系统。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民族学博物馆的信息化建立亟待展开。近年来,民族博物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文物实行科学保护和利用的研讨,并借助官方網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了网上虚拟展厅,对文物藏品实行图文、音视频多方位生动展示。站在信息化的角度来说,虽然文物实体展馆展现客观生动,但经过信息化技术对馆藏文物实施的开发、应用和传达,不仅更加有效地在文物保护上起了很好地作用,并且可以在时空上脱离原本的展现形式和方式,特别是将传统博物馆的实体文明服务迁徙到虚拟博物馆中,供给旅客愈加开放、方便的文化信息的虚拟遨游和互动体验,提高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应用和传达,完成文化资源的共知和同享。

(三)博物馆与大众的互动不频繁,应增强科技体验

传统的民族学博物馆展览,展品按类别陈列,只能单一地传递文物信息和关连知识。随着信息化的运用,有部分文物藏品实体创建了简易的模型和360度全景遨游展现,丰富展陈效果,但大众仍是被动获得相关的文物实体信息,在面对观众渴望进一步了解和探究更多的信息要求时,博物馆急切需要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代科学技术,创建完好的、虚拟的数字化民族学博物馆服务系统,使观众运用网络对馆藏文物进行全方位了解,欣赏其数字化影像、音频、图文等有关历史文明信息。在“让文物活起来”办展原则的激发下,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当代信息化技术使文物藏品不再展示单一的文物信息,而是能够更有效地与观众互动,观众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对感兴味的展品观赏与阅读,进而增加与文物藏品之间的互动体验。

(四)博物馆硬件设备较落后,应增强基础设备升级

民族学博物馆在对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抢救、保护和应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类历史文明的光辉得到再现和传承。很多民族学博物馆展厅和库房设施落后,民族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所以,如何延缓民族文物自然损坏的的进程和避免人为破坏,强化民族学博物馆硬件建设提上日程。比如:及时开发恒温恒湿系统、文物防火防盗监测系统、客流量监测系统、文物网络安全防范系统等等,对文物实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使得对文物的管理方法和使用技术一直处于更新升级之中,处于科技前沿。只有这样,民族文物的信息化利用方能产生最佳效果。

(五)博物馆走向信息化,应重视信息安全

民族学博物馆在信息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馆藏数字化资源推向互联网,进而出现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今世界,博物馆信息化进程不可阻挡,信息化建设与高科技文化相伴相生,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同样不可缺少,他们共同支撑专业、高效、安全的信息化建设。

结语

民族博物馆不仅仅是面向大众提供展览的场所,更是传播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需要建设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打造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只有做好文明、科学与科技的完美对接,才可以保障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王子安. 浅析新时代博物馆”互联网+宣传教育”的探索与实践[C]// 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0.

[2]梁志敏. 新时代开启博物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新征程——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J]. 文化月刊, 2019(7).

作者简介:张宏(1968.02-),女,回族,河南固始人,大学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互联网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