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2021-11-14 09:39王世海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王世海

摘要:自新课改概念提出至今,各科目教师们在各个层面上都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至今显有成效,而小学时期是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第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质、激发其浓厚科学兴趣的重要时期。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着重推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应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针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方式的整体调整,应以科学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改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前言

小学生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其好奇心、想象力及思维发散能力都是很强烈的,但他们却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其注意力集中度。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完整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科学教学,可以为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形成,使他们在以后的各种实践研究学习中更主动、更轻松、更有效。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特点

综合性。在新课改中,基础科学课程涉及基础生物、物理、化学、地理、人文等多种学科,其知识体系是非常系统而广泛的,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在深化与社会科学的联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前提下,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构建解决自身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从生活中发现,而最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的。因此,新课改要求小学科学教学要贴近日常生活,要注重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的培养。

协作性。在现代社会集体精神的引导下,小学科学教学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交流技巧,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法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其培养目标。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赋予小学科学新的内涵,即既要发展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要加强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其团队精神、情感表达、思维发散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设计与策略是群体引导、团队协作等指导方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只有源头的水清澈,整条河流的水才会足够清澈。要在传统科学教学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师就必须要先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当代小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都跟不上当代科学水平的发展,科学这一门课程的内容涉及层面较为广泛深邃,教师若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会很难理解其抽象的教材内容,这表明传统的“听”“看”教学已不再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教学需求,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以引导式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独特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教师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入了解“活”与“动”的教育理念,以建构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培养与沟通。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以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此外,教师也应正确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落实小学科学教育的涵义与内涵,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结合教学实际经验,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切实反映、总结原有的教育行为,从而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三)放宽课堂设计,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科学是一门较为注重实践的科目,这门科目与其他部分文化课不同,不只需要教材纸面的理论知识记忆,更多的还是在实践中进行论证,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同之处和相悖之处。因此,在设计小学科学课程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方面,教师都要拓宽课堂的设计范围,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以及创造性思維能力。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也是科学这门课程最初诞生的原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生活化意识,要让学生习惯于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生活中、人生中的难题。

教师应多创设教学情境,以生活事例强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电灯,提出问题任他们进行思考:灯为什么会亮?为什么会发烫?然后学生们就会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实践思考、实践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

常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课堂气氛通常是比较单调枯燥的,老师按课本内容讲课,枯燥而乏味,也不习惯于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们自然对科学这一科目便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差。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或者组织趣味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新型教育工具,从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这一点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关于课堂内容的科普短视频、短动漫等,这些新兴知识载体都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积极性。

(五)完善评价机制

相对于课堂作业的书面成绩评价,教师更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要关注评价的多样化,目前课堂上的评价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相对较为传统,不管学生表现怎样,教师都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以及赞扬,以激励学生在下一次学习活动中再接再厉,以达到更好的成绩。二是学生互评,教师可让学生们依照座次两两交换作业,相互进行评改。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客观批改别人作业的同时,发现别人的优点,择取别人的长处,同时也可以发现别人的错误,从而警惕让自己不犯这种错误,是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三是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可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及空间重新阅览自己的作业,在这个“二次校对”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原来自己第一次的作业中有如此多的问题,从而在下一次作业时更加认真仔细。

(六)以实践检验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应密切结合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知识能力、实践能力的统一。对于科学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理论,学生或许会较为难以理解,因此教师一定要将其以实验实践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来理解理论、验证理论。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理论与知识的有效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验的规律,从而提高其科学认知水平。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宗旨应是以生命为本、以生活为本、以科学为本。教师应践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加强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设计,要使学生从生活现实中了解到科学,再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使小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为其今后更为广泛与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科幻画报,2018(10):194-195.

[2] 蓝云坤,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5):87-88.

[3] 于宝峰.实践新课程,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15.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