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回归分析评估手臂对盆腔血管3D-DSA成像质量的影响

2021-11-16 09:12王国亮胡茂能周丽芬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伪影盆腔手臂

王国亮 胡茂能 含 笑 杜 丹 周丽芬

3D-DSA是介入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动脉灌注3D-DSA在盆腔动脉栓塞治疗过程中相对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助于识别靶器官血管[1-2]。虽然该技术对于临床成功有潜在的好处,但是为了提高成像质量而将患者的手臂举过头部上方,可能会中断工作流程,增加手术时间,并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3]。以往影响CT图像成像的研究表明,手臂放置在扫描视野内会降低图像质量[4]。为了优化图像质量,在做盆腔动脉灌注3D-DSA时会同CT检查一样将患者手臂举过头顶,脱离扫描视野的做法[5]。本文目的是分析盆腔动脉灌注3D-DSA检查过程中患者手臂放于身体两侧(在成像的身体区域内)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和伪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1月盆腔动脉栓塞术中获得3D-DSA图像的91例患者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手臂放于身体两侧的4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1例,平均年龄(55±18)岁,女37例,平均年龄(36±12)岁;手臂举过头顶的43例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平均年龄(69± 13)岁,女35例,平均年龄(32±12)岁。

1.2 设备与材料 GE Innova-3100IQ型DSA,LF高压注射器及配套针筒,稀释至60%的碘佛醇320造影剂100 mL。

1.3 图像采集方法 ①观察组:患者手臂置于身体两侧并用约束带固定,以免采集图像时与设备发生碰撞。②对照组:患者将双臂举过头顶,并用约束带保持该姿势。在每次采集后,手臂被重新放置在身体两侧,以避免麻醉或镇静时因上肢伸展引起的损伤。图像采集前,选中3D模式,视野选择20×20,旋转速度为40°/s,旋转270°,延时注射1~2 s,注射速率3 mL/s,注射总量15 mL,注射压力300PSI[6]。将靶血管放置视野正中,先对正位,再确定侧位,进行旋转采集测试,确定没有碰撞危险后开始曝光采集。患者屏气成像,在整个图像采集周期内维持造影剂注射,以保证最远端分支动脉的充盈。

1.4 图像重建与分析 图像采集完成后,传输至GE AW4.4工作站进行重建生成三维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图像(1.36 mm轴向MIP、5 mm轴向MIP和10 mm冠状MIP),见图1。由两名介入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中一名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他们对重建的二维多平面重组图像(2D)和三维图像(3D)分别以1~5分进行评分,评分标准:1分只有髂动脉主干显示;2分有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显示;3分:有部分脏支或壁支主干显示;4分:脏支和壁支主干完全显示;5分:脏支和壁支主干及分支完全显示[7]。放射条纹伪影在重建的横断面图像质量的评分从1(不影响)到3(重大影响)[8]。呼吸运动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评分为0(没有影响),1(较少影响),2(较多影响)或3(重大影响)[9]。同时还收集了每位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以评估其对图像质量和辐射照射的潜在影响[10-11]。将这些参数作为血管成像质量的协变量进行分析。记录各3D-DSA的辐射剂量面积乘积(DAP),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图1 横断位、MIP、VR图像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利用kappa检验进行评估,以评估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k值的评价标准参考Altman的指南,<0.02:差;0.21-0.40:一般;0.41-0.60:中等;0.61 -0.80:好;0.81-1.00:非常好。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或Kruskal Wallis检验(两组以上)评估血管成像与协变量的相关性。一个逻辑回归模型被用来评估血管评分和手臂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2D图像和3D图像两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 Kappa统计数据显示,评分者之间在总体2D图像和3D图像血管评分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手臂位置也类似(见表1)。血管成像评分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1 2D图像和3D图像两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比较

表2 血管成像评分

2.2 血管成像与手臂位置均无显著相关性 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血管成像与手臂位置均无显著相关性(见表3)。在协变量分析中,血管成像评分与两名评分者在2D和3D图像上的呼吸运动评分显著相关(P<0.0001)。血管成像评分的中位数随呼吸运动评分的增加而降低。评分为1者的评分也与BMI显著相关(P=0.04),但评分为2者的评分不相关。对于评分为1者,BMI>30者血管成像评分低于BMI≤30者(见表4)。评分为2者发现横断位图像上的条纹更有可能影响观察组的图像质量(P=0.007),但是血管成像评分与条纹伪影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没有关联(见表4)。了横断位图像上的条纹伪影的研究结果见表5。

表3 逻辑回归分析血管成像评分与手臂位置之间的关系

表4 血管成像评分和协变量参数的关系

表5 条纹伪影评分与手臂位置的关系

2.3 辐射面积乘积(DA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辐射面积乘积(DA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观察组(平均26.1 Gy cm2;范围4.2~ 102.6 Gy cm2),对照组(平均23.9 Gy cm2;范围6.1~73.4 Gy cm2)。

3 讨论

多项研究表明3D-DSA在盆腔动脉栓塞术中起到指导治疗的作用[12],但是手臂的位置对术中图像质量的影响尚未得知。目前盆腔3D-DSA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将患者的手臂举过头顶,离开成像视野,这样就会中断手术抬高手臂,然后在3D-DSA完成后将手臂放回身体两侧。本研究中,2名介入医生对图像的评分分析,确定3D-DSA成像与手臂的位置无关,而仅仅与呼吸运动和体外因素有关。采集过程中患者的运动对图像质量有显著影响[13]。

当手臂在视野范围内时,重建图像中的光子饥饿效应和光束硬化伪影会对胸腹常规诊断CT图像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盆腔血管显示方面,术中3D-DSA在视野范围内手臂的影响并不具有临床意义。首先与常规CT系统相比,血管造影系统对旋臂散射辐射的滤波程度较低,导致光子饥饿效应相对降低。其次在整个3D-DSA采集过程中,血管造影系统实时调节X射线管输出,以补偿身体厚度和密度的变化。传统的CT系统根据预测模型进行调整,而不一定考虑到手臂的特定厚度和密度。因此血管造影系统不太容易出现光子饥饿效应。最后与CT相比血管造影系统的X射线投射次数更少,在相同的总照射剂量下,每个投射的光子更多,再次降低了光子饥饿效应对图像质量的潜在影响[14]。

在本研究血管成像评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例更明显的条纹伪影。在检查了所有有大量条纹伪影的原始3D-DSA投影数据后,我们注意到视野中反复出现的电缆或金属物体,用于连接心电图和脉搏血氧仪的电缆包含不透明的金属线,产生光子饥饿效应和光束硬化,导致横断位图像中的条纹伪影。在介入手术过程中,这些类型的电缆通常是沿着手臂进行传输的,当手臂被抬起时,这些电缆就会从视野中消失。因此,在开始手术前,将电缆从盆腔部成像视野中移开,手臂对3D-DSA不再有影响,成像效果满意。此外,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只关注动脉血管的显示效果,而没有探讨手臂位置对软组织图像质量的影响。

介入放射科医生意识到每次实施3D-DSA时,将患者手臂重新置于头部上方会中断无菌程序流程,增加程序时间,但基于3D-DSA成像对手术的临床益处,往往愿意接受较长的程序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重新定位患者手臂的情况下进行3D-DSA可能不会对导管超选血管的显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介入手术时行3D-DSA将不会临时中断手术,降低术中感染风险,对患者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伪影盆腔手臂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MR螺旋桨扫描技术在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变大变大
盆腔积液怎么办
完美的手臂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大树为什么有那么多手臂
7个动作,还原纤细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