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远郊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18 07:34杨旦红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级职称社区卫生家庭医生

李 俊,江 雁,2,杨旦红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起始于2016年[1]。自2016年和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评价结果公布后[2-3],全国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积极从事科研实践,科研能力逐步提升,综合评价体系不断优化[1]。 2002年,上海市首次将科研成果纳入社区全科医师绩效考核体系,使得各基层医疗机构对科研更加地重视[4-5]。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一线人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一些健康策略有着更深的认识。一个优秀的家庭医生团队不仅要加强诊疗、预防、护理等能力,还应注重其他方面的能力,科学研究是其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方面[6]。本研究以地处上海市远郊的金山区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作为研究对象,了解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科研现况,为提升本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科研能力提供对策和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7个家庭医生团队的503名成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健康及压力现状和科研现状三大部分。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称、户籍、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岗位和工作年限。健康及压力现状包括健康自评、目前工作压力和目前家庭压力,分别采用良好、一般、较差和较大、一般、较小进行分类。科研现状包括科研成果(近三年科研项目立项、论文、专著发表及专利获得情况等)、科研兴趣(是否对科研有兴趣)和科研培训(近三年是否参加过有关科研的培训)三块内容。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制作问卷开展调查。被调查者于2021 年1 月4—8 日在线填写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97份,有效率为98.81%。

1.3 相关定义

文中的核心期刊按照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审《核心期刊参考目录一览表》加以界定。

1.4 质量控制

设定同一IP 地址只能作答1 次。由专人进行数据整理,对不符合逻辑的、缺项、漏项的不合格数据予以剔除。

1.5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导入Excel 2007 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SPSS 22.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进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调查中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年龄最大5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为(36.99±9.52)岁。其中男性111人(22.33%),平均年龄为(37.32±10.89)岁;女性533人(77.67%),平均年龄为(36.93±9.10)岁;年龄<30岁的155人(31.19%), 30~39岁的137人(27.57%), 40~49岁的150人(30.18%),≥50岁的55 人(11.07%);初级及以下职称的294 人(59.15%),中级职称的188人(37.83%),高级职称的15人(3.02%);本市户籍的406人(81.69%),非本市户籍的91 人(18.31%);在婚的390 人(78.47%),非在婚的107人(21.53%);本科以下的178人(35.81%),本科的309人(62.17%),硕士及以上的10人(2.01%);公共卫生专业的66人(13.28%),全科专业的143人(28.77%),护理专业的146人(29.38%),其他的142人(28.57%);工作年限<5 年的106 人(21.33%), 5~9 年的111 人(22.33%),≥10年的280人(56.34%);目前工作压力较大的209人(42.05%),一般/较小的288人(57.95%);目前家庭压力较大的149人(29.98%),一般/较小的348人(70.02%);健康自评良好的295人(59.36%),一般/较差的202人 (40.64%)。

2.2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科研产出情况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有87人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占17.51%。共计发表论文189 篇,其中核心期刊26 篇,非核心期刊163 篇。有40 人近三年内以第一负责人主持过市、区级科研课题,占8.05%;有3人近三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占0.60%。将有论文发表、有科研立项和有专利的均纳入有科研产出统计,共有94人近三年内有科研产出,占18.91%。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成果产出比较显示,年龄30~39岁、高级职称、非本市户籍、在婚、硕士及以上学历、全科岗位、工作年限≥10年以及目前感觉工作压力较大的团队成员科研成果的产出比例相对较高。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产出情况

2.3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科研兴趣情况

家庭医生成员中表示对科研有兴趣的有308人,占61.97%。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兴趣比较显示,年龄30~39岁、外省户籍、硕士及以上学历、公卫岗位、目前家庭压力一般/较小的团队成员表现出更高的科研兴趣。见表2。

2.4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科研培训参与情况

共有91人近三年参加过科研培训,占18.31%。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参与科研培训的比较显示,高级职称、非本市户籍、本科学历和公卫岗位团队成员参与科研培训的比例较高。见表3。

2.5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有科研产出、科研兴趣及科研培训为因变量,以表1、表2、表3 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结果显示,职称、学历、工作岗位进入logistic 回归模型。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OR=0.296)、本科以下学历(OR=0.140)科研产出更少,公共卫生(OR=7.067)、全科(OR=3.419)、护理岗位(OR=3.920)相比其他岗位人员科研产出较多; <30岁(OR=2.240)、 30~39岁(OR=3.124)、40~49岁(OR=2.372)相比≥50岁者更愿意开展科研,目前家庭压力较大(OR=0.476)的则科研兴趣较低;初级及以下职称(OR=0.236)参与科研培训较少,公卫岗位(OR=3.692)则更倾向于参与科研培训。见表4。

表2 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兴趣情况

表3 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培训参与情况

表4 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本研究显示,近三年来上海市远郊家庭医生的科研力量还十分薄弱,形势不容乐观。科研产出仅为18.91%,且产出绝大多数为非核心论文,在科研立项、专著、专利等方面数量较少。与此同时,科研培训参与较少,仅为18.31%,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7]。有科研兴趣的为61.97%,虽然高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调查结果[7],但整体水平仍旧不高。虽然近年来金山区卫生健康委通过建立优秀人才评选的机制和奖励策略来刺激基层社区的科研能力,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仍然较少。这提示要在此基础上,搭建更为合理的科研发展体系,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从而改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现状。

3.2 影响家庭医生团队科研现状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称、岗位及目前家庭压力是影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科研现状的主要因素。相比初级及以下职称和本科以下学历人员,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及以上人员科研产出较多。分析原因,可能与中、高级职称人员本身业务水平较高,更容易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容易发现科研切入点有关,也可能与中、高级职称的评选条件以及单位对中高级职称人员科研有着更高的要求有关。相比团队其他人员,家庭医生团队中公共卫生、全科、护理人员科研产出相对较多,这与家庭医生团队是以公共卫生、全科、护理人员为核心建立的机制相关,而这三类人员几乎全部为医学专业出身,相比团队中其他岗位人员,可能与在校期间受到过更好的科研教育有关,从而有更强的科研能力。

在科研兴趣方面, 50 岁以下年龄段和目前家庭压力不大的人员有更高的科研兴趣。分析原因,这可能与低年龄段人员多数还处于初级和中级职称,需要通过科研产出晋升职称,且低年龄段人员相比年龄较大者有更好的教育背景,更愿意将学习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当前家庭压力不大的人员则能抽出更多的业余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在科研培训参与上,初级及以下职称科研培训参与较少,公共卫生人员参与科研培训较多。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单位对初级及以下人员科研培训要求不高,也可能与初级及以下职称者目前职称晋升压力较小等因素有关;公共卫生人员参与更多的科研培训可能与其专业大健康、大数据观念的特点更容易引发科研兴趣从而寻找更多的机会参与培训有关,这也与上述公共卫生人员有更多的科研产出相匹配。众多的家庭医生团队科研影响因素及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3.3 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科研建设需要多措并举

科研对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支撑与引领的作用[8]。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守护社区居民健康的“第一人”,是将各项卫生政策落实到位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各项卫生政策制定的重要发言人,良好的科研开展可以使家庭医生团队工作及建议更具科学性。目前,我国整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研设施不足,科研支撑较为薄弱,进而导致社区无法进行高质量的科研工作[9]。为此需要多措并举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科研建设:一是要结合当前的家庭医师制度改革,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 纲要》[10]和《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 激励机制的意见》[11],继续出台一系列社区家庭医生科研支持、奖励和人文关怀政策。二是创造条件,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提供更多的科研专题培训机会,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三是充分利用医联体联动机制,借助上级单位的科研资源。四是丰富手段,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利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12],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科研方向,开展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点,真正做到家庭医生团队建设科、教、研、用的统一,更有力地推进辖区卫生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高级职称社区卫生家庭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新疆地区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高级职称健康体检血脂和血糖结果探究
建立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卫生高级职称评聘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我省优秀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迎来新机遇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