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级中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调查

2021-11-18 07:40印庆华王晔华杨玲玲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科病原菌抗菌

印庆华,王晔华,杨玲玲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1],占用医疗资源,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医院感染事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2]。由于侵入性诊疗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患者住院后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也日渐艰难。为了解某院近几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系统地掌握相关数据材料,便于制定合理有针对性的院感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对该院2016—2019 年连续四年的医院感染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某二级综合性中医院2016 年1 月—2019年12月全部33 463例出院患者的相关资料。

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确诊患者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 2号) 进行判断。排除标准:住院不足48小时的患者。

1.3 病原菌鉴定

采用Siemens Micro Scan Walk Away 96 PLUS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2016—2019年符合标准的住院患者例数分别为5 774、 7 359、 8 142、 8 817例,四年医院感染共发生391例和398例次,四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75%、1.33%、1.23%、1.04%。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4.14,P<0.01)。见表1。

表1 2016—2019年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比较

2.2 科室分布情况

2016—201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肿瘤科、内科二组、外科、内科一组。对各科室连续四年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外科及内科二组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2016—2019年医院感染科室分布情况比较

2.3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情况

2016—2019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手术伤口、胃肠消化系统。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四年构成比分别为50.49%、 44%、 42.16%、 31.18%;其次为上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见表3。

表3 2016—2019年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2.4 病原菌送检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016—2019年医院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为77.66%、79.00%、82.35%、89.25%,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标本送检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率

2.5 病原菌构成

2016—2019年从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测出病原菌247株,其中 G+菌66例(26.72%)、G-菌155株(62.75%)、真菌26株(10.5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

表5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构成 (株[%])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是住院患者常见的风险因素。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范畴,医院感染在医院各个科室均有发生的可能性[3]。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及精神负担,也为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占用了紧张的医疗资源,因此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本文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科室分布特点、常见病原菌构成、抗菌药物使用、标本送检情况,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目标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为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2016—2019年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连续四年均低于国家对二级综合性医院院感率指标的要求,且维持在2%以下。从数据上看出,医院感染发生率四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2017年本院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有关,从起初的摸索到功能的不断提升,监测水平不断上升。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控制与医院对感控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投入分不开。不论从科技还是人力,本院均给予极大支持,不断完善制度文件,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的培训与督查工作。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及时与临床沟通,了解情况,制定干预措施。

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肿瘤科、内科二组、外科和内科一组,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有所出入[4]。究其原因,与医院科室设置有关,因为本院未设立重症医学科、 ICU、烧伤科等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多为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内科二组以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居多,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外科主要以手术切口及泌尿道感染为主;内科一组患者以高龄、慢性基础性疾病为主,抵抗力低下、激素类药物使用频繁,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其与相关研究[5]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联[6]结论一致。

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与相关研究一致[7]。这与医院病房环境设施陈旧、通风环境差、患者年老体弱、医务人员手卫生等执行不标准有关。呼吸道感染仍旧是医院感染的重大难题。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仅次于下呼吸道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自身基础性疾病及留置导尿管是导致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尿潴留或术后患者,应及时掌握留置导尿管指针、缩短留置时长,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日常消毒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 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真菌感染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可能与患者年龄较大、术后免疫力低下、应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等有关。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上呼吸道,一般情况下数量少而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大量繁殖导致疾病。

2016—2019年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超过70%,高于相关研究结论[9],这主要与患者高龄、基础性疾病多及免疫力差等因素相关。今后应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

医院感染标本送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院感部门及时与临床沟通和感控制度不断完善有关。临床医师对微生物标本送检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从而更好地意识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意义。另外从送检的标本细菌检出情况看,不合格标本仍占一定比例,今后将着重加强对标本采样技术的培训和监管。

本院是一所二级综合性的中医医院,由于本身的科室构架、医疗资源等因素导致住院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研究的某些数据与相关三级综合性医院数据存在一定差异。由于二级综合性中医医院相关医院感染研究结论较少,本文的数据分析只是对该院实际情况的剖析,以便为同级医院参考。

猜你喜欢
内科病原菌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