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探索

2021-11-20 11:23王晓妮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

王晓妮

摘  要: 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为高职教育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有助于推动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学生技能和工匠精神。在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面临的实践教学重点不突出、教育理念陈旧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以职业技能大赛特点为导向,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专业社团、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 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5-0049-05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与工匠精神的提出

为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2008年教育部发起并牵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此后每年举办一届,逐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格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更高层次的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已于2020年底举行,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李克强总理也批示指出,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引导推动更多青年热爱钻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为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1]。

国家领导人在致信和批示中强调了工匠精神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中国制造品质的核心基础,2016年起工匠精神就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如2016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2018年“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2019年“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2021年“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职业技能大赛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大赛将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不仅是指对产品的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对卓越的富有创造性的技术与技能的追求,它已经成为现代职业人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因此,从对工匠精神内在价值的分析,以及工匠精神在职业技能大赛与高技术人才的培育运用来看,职业技能大赛中工匠精神的地位宗旨是不可撼动的[2]。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国制造”,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以后将逐渐过渡到“中国精造”,最终实现“中国创造”。在这过渡过程中,工匠精神作为最基本的劳动素质决不能丢失。一流工匠往往要从初次接触行业知识时就开始培养,而高职教育正是广大学子接受专业技能知识的初级阶段,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但是培养求学者怎样的实际能力,怎样来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探索的问题。如今由教育部发起并牵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给高职教育的这一难题不仅带来了启示,还指明了方向。根据多年职业技能大赛展现的实际效果,国家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并且可根据职业技能大赛体制及规程改进教学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最终实现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这一目标。

二、职业技能大赛对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影响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职业院校通过参加比赛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的青年学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实际能力和技能的提高,并迅速成长为国家与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工匠型技能人才。工匠型技能人才除了拥有精湛的技能,更需具备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大赛不但赛出了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拼出了高职学生自身工匠精神的基本素养。

(一)技能大赛引发工匠精神中的敬业精神

据调查,很多高职学生在大量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实践之后,才具有初步的专业技能认知能力,甚至工作之后才意识到自身所需的专业技能,使得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无法完成有效的学习与工作情景转换,从而对工作岗位产生恐惧、厌恶心理。而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环境、竞赛题目及评比要求都是零距离对接职业岗位环境、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能够使参赛学生了解本职工作的特点、需求,尽早做好知识储备,以便适应企业岗位环境,接受岗位工作,并产生专业兴趣,逐渐培养出对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3]。

当前各项职业大赛举办模式、赛项考核方向及内容无疑体现了企业岗位需求,这就为高职院校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大赛用到的专业软件也会在课堂中使用,这就满足了在校学生获取岗位工作知识的需求,增强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从上岗之初就能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技能大赛激发工匠精神中的专注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能大赛近几年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全,竞赛项目划分越来越细,而且比赛内容越来越多,评分规则设定逐渐细化,参赛院校不断增多,竞争压力愈来愈大。这就要求参赛学生对每个赛项、每道环节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即使做一颗螺絲钉也要做到最好。做事情要内心笃定且着眼于细节,耐心而执着,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大赛,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三)技能大赛培养工匠精神中的创新精神

各行业及企业为了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激励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国家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及竞赛内容都是专业基础知识结合改革创新后联合设置,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专业软件、新思路及知识新组合。各个参赛院校必须紧随其步伐,对原有的专业设备、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便满足参赛要求,取得优异成绩,扩大院校影响力。高职教师在教材编制、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思路设定、教学方式方法使用、课堂布置上也需与时俱进,适时创新。同时,技能大赛不仅向学生展现了未来工作岗位环境、工作内容及要求,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自身专业现状,感受到了专业知识的新旧交替,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斗志。

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为了体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发展形势,由行业协会联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职业技能大赛,不但使用了最新BIM技术、云计价,不断更新原有的计量计价软件,而且还根据行业新需求融入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增设竞赛项目,促使大赛导向下院校逐渐更新相关专业软件,引进智能教学设备,改变教学理念及方案,引导学生紧随工程造价行业改革创新的步伐。

三、高职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近距离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岗位环境,引用实际工作项目,融合职业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方式仍侧重于课堂教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且死板,教材内容及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教学方案传统刻板,教学方法仍是教重于学,不够灵活,实践课程内容及施行方式与专业实际操作情况严重不符,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无法体验技能操作过程中所应具有的职业素养[4]。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具,迫使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改革创新,然而在求新求变过程中放松了对学生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由专业知识学习过渡到专业知识实践的指导,導致学生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关键要靠实践,实践教育应存在于育人的全过程。目前高职院校将实践教育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主要是专业课程实训、社团活动,校外主要是顶岗实习、社会服务,但校内校外这两方面的实践教育均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提供学生技能实践的条件不满足。一方面,缺少“基地化、项目化、多样化”实际演练的场地、设备资料条件,另一方面,忽视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合理的实践教育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互相沟通能力、抗压减压能力,增强相互合作、组织协调、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但高职院校多注重实践形式,忽视了实践过程及效果。

(二)教育理念陈旧落后,阻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陶冶”异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从内心认可所受到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不断增设专业,但专业建设基础配套严重缺乏,根本无力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致使学生缺少专业学习兴趣。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为了院校建设,过于注重自身的利益需要、任务需要、名誉需要,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例如,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一味重视合作业绩而片面追求项目完成率,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导致“订单式”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脱离了设计轨道。

(三)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

名师出高徒,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来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多数教师都是从校园直接到校园,没有参加企业工作的经验,教学研究多偏向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缺乏专业技能操作及职业素质培养经验[5]。而由于薪资及学历问题,返校的企业技师人员较少,这样也就导致高职院校缺少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人员[6]。如何培训现有教师人员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聘请企业人才进校施教,组建综合能力强大的师资团队是目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资金投入有限,不能满足专业建设需求

高职院校长远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还包括用于育人的资金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办学资金要么来源于财政拨款,要么自负盈亏,不管哪一种都是资金有限,难以支持院校教育改革创新。高职院校资金不足,专业教育所需要的场地和设备建设、教学资源配置都受限制,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群及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就业指导、职业素养心理建设更是无力达标。其次,有限资金分配不合理,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是沿海城市高职院校的投入量较多,发展质量好的院校投入多,其他院校投入相对少。再次,高职院校自身对资金分配使用不合理。历来高职院校偏重于专业教学,而对专业队伍建设比较轻视,难以达到专业长期发展的要求。总之,资金缺乏导致办学条件落后,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

四、基于技能大赛培养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多年来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先后采用了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素养教育等方式,但效果一直不佳。从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引发了各行各业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技能大赛,疏通了校企之间的隔阂,促进了校企合作,推动了学徒制和产教融合的进展,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检验并展现了职业教育成果,营造了职业技能至尚的浓厚气氛。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座通向目标的桥梁。

(一)技能大赛引发教学改革,使教学融合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的出现,直接否定了高职教育中的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部分,参加技能大赛使得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大赛要求而进行教学改革,增设行业前沿领域的课程,选定职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体系并重且包括专业新材料、新技术的教材,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做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完善实训室和实训内容建设,尽可能模拟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培养学生真实的专业技能[7]。由于技能大赛模拟企业工作模式,赛项内容从项目信息搜集、项目分析、项目实施直至项目提交完成均由学生自己实操,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查阅项目资料,并快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资料,以便帮助项目分析决策,帮助学生养成敬业之心[8]。在项目分析、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力求创新的精神。目前随技能大赛出现的学徒制、产教研结合教学模式,正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上的重大改革,力求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工匠型技能人才。

(二)技能大赛促进校企合作,校企共铸工匠型技能人才

职业技能大赛多数是由行业协会、企业和高职院校联合举办,为了技能大赛能够顺利进行,企业需要了解职业院校及学生情况,而高职院校需要企业实践操作的指导,由此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及协同合作,企业参与课程教学环节,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技能,与学校共同培养定向学员,共铸工匠型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取得全国和区域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会被相关企业关注,成就校企合作事项,院校借此机会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及时修改、完善教学计划,满足行业岗位现实所需。而企业委派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定期进校对学生进行实际岗位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快速地掌握行业先进软硬件技术,同时帮助学生逐渐改掉了以往懒散、拖延、粗心、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精益求精,以及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改变了学习风貌,而且还缩小了学生与企业所需职员之间的鸿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9]。

(三)技能大赛引领专业社团,社团助燃工匠热情

为了吸引学生的专业兴趣,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自主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根据各自专业创办不同的专业社团。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委派专业骨干教师进行社团活动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备赛和为企业定向培养人员。社团活动及各项选拔赛的形式可以完全参照技能大赛,并将优秀社员选定为社团负责人,辅助院校组织社团活动,按照实际运行情况在社团学习中形成强带弱、老带新形式,一方面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举办专业知识讲座、技能竞赛、优秀作品展、优秀校友座谈会等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同時邀请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在专业实训室悬挂技能大赛奖状、奖杯及获奖学生宣传册,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技能大赛培养师资队伍,促进工匠人才培养

技能大赛迫使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前往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感受企业文化,体验职业精神,接触实际工作模式和实际项目操作过程,进而提升实践能力。这一方式目的在于促使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以赛促教,以教助赛,赛教结合,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上,不再照本宣科,切实施行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和指导大赛过程中利用在企业所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10]。技能大赛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能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还能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不但展示了实质性的工匠精神,展示了高职教育成果,还为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及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更是为高职院校实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最终目标提供了最佳途径。进一步推动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缩小了校企对接距离,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努力改善高职院校教学环境,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使高职教育更加符合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EB/OL]. (2020-12-10)[2021-06-01].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dzt/zhrmghgdyjzyjndc/ssjj/202012/t2

0201210_403962.html.

[2] 李宇容. 高职职业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育研究[J]. 高教学刊,2018(22):171-173.

[3] 李晓敏.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21(4):26-28.

[4] 顾剑柳.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意义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5):176-177.

[5] 张秋玲.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突破路径[J]. 江苏教育,2021(4):27-31,54.

[6] 张蓓. 以专业技能大赛促进高职建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J]. 南通职业大学合学报,2018(3):49-51.

[7] 董玉峰,邱硕,周艳海. 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索[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6):119-123.

[8] 张乐涵.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8(31):75-78,82.

[9] 杨正俊,王耀,钱振勋. “项目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分院为例[J]. 江苏教育,2020(36):30-34.

[10] 张德文.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3-45,54.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