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北京文旅产业发展策略

2021-11-21 07:21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旅北京旅游

申 妍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02;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引言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地区各行业均受到疫情的冲击,其中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2020年一季度由于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全面停滞,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别负增长83.4%和87.0%,旅游经济指数创下历史新低。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重大的自然灾害、国内外政策的调整、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流行性疾病的传播都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作为近些年来的旅游业中的新兴产业,逐渐弱化了旅游活动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通过变革旅游方式、拓宽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发展空间等手段,减少外界客观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拉动旅游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 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

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兴运、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旅游业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也是北京经济发展中的重头产业。但是旅游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政策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从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属于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两者之间有着相同的交集,相互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旅游活动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今天,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注重体验参与的特点日趋增强,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之下,将智力因素和思想火花与原有资源完美结合,通过重组、整合原有的静态旅游要素并加以模型化和动态化来重新定位和推出,进一步增强原有产品、服务的体验性和吸引力,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并彰显文旅产业的魅力。

二 北京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是一座拥有3000年历史文化的古都,它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遗迹、艺术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是北京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样的资源优势成为了北京文旅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此外,首都完善的基建设施、便捷的交通、兼容并包的政策和高等教育人才的汇集等条件都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早在2015年以前,文旅产业在北京就已初见规模,各大景区推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市级民俗旅游村的崛起、各大剧院上演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节目……市民的旅游活动逐渐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形式发展为“沉浸式体验+休闲度假+主题旅游”相结合的形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不断变化,产业结合所衍生出的新型旅行项目不断涌现。

近几年来,随着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文旅产业迅速发展,像“数字文旅”“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也层出不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也在结合文旅项目积极探索5G应用,与各大企业运营商合作,在旅游景区大力推动智能服务、大数据检测、数字文旅等活动。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去年发布的《2019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建议,完善旅游科技创新政策,把数字科技纳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支持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景区、数字民宿项目,构建产业升级的数字化基础。

今年,即使文旅产业受到疫情的重创,但由于技术的不断创新,文旅产业在年中开始逐步从疫情的恐惧中缓过劲来,重聚信心,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提升基于新技术的业务创新能力。2020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智慧旅游的产业数字化和消费场景化的战略导向,部署了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等十项重点任务,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实现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智慧化升级等目标。

三 北京市文旅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北京文旅产业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

即使当下北京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不少关于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措施,但仍缺少专项资金的投入,文旅产业在设施的完善和渠道的宣传上缺少专业指导,北京的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缺少专业指导规划,从而形成当下“遍地开花”的情况。

(二)游客对文旅项目的参与度不高

北京不少文旅项目仍是观光旅游为主,体验为辅的形式,旅游者往往还是流于产品表面的观光旅游层面,很少会有沉浸式体验,因此游客的动态参与度和体验感较差。疫情对此类项目影响颇大,观光旅游受到限制,从而这些表面上打着“文旅”口号的项目盈收大打折扣。

(三)文旅产品设计缺乏亮点

北京作为帝都,皇家文化和老北京民俗文化普遍存在于各个景区,导致文旅产品“跟风现象”比较明显。例如:各大公园和博物馆都打着文创的口号不断复制,很少能推陈出新。再加上当前管理者对于产业的认知仍处于传统层面,很难支持具有现代工艺和技术的文旅项目。

(四)高层次复合型文旅人才的缺口很大

人才历来都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产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北京的高校目前来讲很少开设相关的专业,文旅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后备军的培养也落后于产业发展的步伐,这将会成为未来北京文旅产业发展的束缚。

四 后疫情时代北京市文旅产业发展策略

北京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方条件,把握好产业发展的方向,寻找推动产业转型的动力源。

(一)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指导企业渡过难关

首先,应加大政府对北京文旅产业产品研发和新项目开拓的资金支持和投入,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汇集资金。同时提高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并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对文旅产业的产权保护。疫情前期,各企业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场宣传和产品预订等方面,受疫情影响普遍出现资金流断裂、现金不足的情况;其次,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切实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以城市价值主线为脉络,着眼于景观开发和文化创新相结合的整体性项目,在时间和空间的旅游角度规划旅游拓展,推动首都文化旅游规模消费。

(二)疫情推动前沿科技发展,加强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当下,文旅产业依托北京的科技优势,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得以发展,科技元素在产品研发、项目创新、市场开拓、产权保护等领域起到带动作用。由于疫情带给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文旅产业应借助科技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和行业联合,致力于培育以科技和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新型文旅产业,新型文旅产业以内容能够为驱动力,加强游客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具有更长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文旅新品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要以创新思维和观念指导创新实践,通过优化机制体制,突破现行管理体制的约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强化市场主体地位,促进管理创新。后疫情时代,创新是文旅产业的重点,大批文旅企业开始着手打造体验式文化园,建设“内容体验和衍生品开发”为主要特色的文旅项目,将旅游项目品牌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形成具有品牌引领的全产业链市场,促进北京文旅品质全面提升。

(四)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充分利用北京的教育资源,吸引、汇聚、培育具有高层次复合型文旅人才,通过发挥北京高校教育,制定“专才+通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交叉综合能力的人才;其次,依托科研机构学术研究的优势,共建文化旅游研学基地;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模式,吸引更多拥有综合学科知识、多元行业经验并具有国际视野的文旅人才;最后,多次开展跨界交流合作,为新时代文旅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五 结语

当今社会处在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研究和挑战不止。受疫情影响,今年文旅产业发展态势未达到预期,但从中远期发展来看,北京经济基本面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文旅市场持续向好和稳定发展的格局没有改变。通过提升文化内涵,促进传统要素转型升级;通过主动对接市场,将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要素;通过发挥文化感召力,扩大旅游影响力。直面主要矛盾,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导向,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文旅北京旅游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北京,北京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