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视角下的山东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探讨

2021-11-21 07:21尚现娟管芳笛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旅山东数字化

王 红 尚现娟 管芳笛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7

一 文化旅游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文献资料角度进行分析,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类型各不相同,二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和国外在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二十多种类型,其中最突出的要属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交错研究领域、单纯性的文化旅游这两大类型,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色。

第二,国内和国外的文化旅游研究类型分别为民族文化和遗产文化,同时这两种类型也是构成文化旅游的核心部分,研究参考文献数量极多[1]。

第三,在城市不断繁荣的发展背景下,国内外不同地区形成的城市文化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当前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一大热点。

而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类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的文化旅游研究内容缺乏重心,不同研究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差异性较大,研究资料相对较多的要属戏曲文化和内画艺术,主要在京、冀、鲁、粤四大流派等;而国外研究重心则放在艺术文化和事件文化旅游方面,具体包括美术艺术展览、庙会和音乐节等。

第二,民族文化旅游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主要趋势,强调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微观和宏观等角度论述了旅游研究内容;而国外研究比较冷门,难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各省份文化旅游侧重点研究不同,河南在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进行主要研究,湖南山水文化旅游研究,云南集中精力创造民族文化旅游,山东积极打造优秀文化旅游品牌,研究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精品项目,如“好客山东”、济宁曲阜孔子文化圣地[2]。

综上所述,国内外文化旅游侧重点不同,但对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用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和消费研究还是相对较少,而且受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面临疫情大考,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山东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2020年4月,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山东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随着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出现,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互联网+”新型文化成为新业态,山东智慧文旅融合,以智慧创新撬动山东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3]。

(三)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对山东文化进行新时代的梳理和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是为文化内涵研究和文化发展研究提供尽量多的资源。同时将旅游中的文化建设问题落实到国家软实力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层面。

第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彰显文化,文化推动产业。以旅游文明素养培育为抓手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从而实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第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化对人能够产生熏陶作用,陶冶人们情操,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减少社会动荡,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现实意义

第一,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旅游生态,助力旅游消费升级;第二,改变现在旅游现状,激发旅游产业原生活力;第三,提升人们精神需求,充分发掘和赋予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在文化问题上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二 山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原因

(一)文化和旅游融合内涵

模式融合程度不高,一个原因是新模式里的老套路,即文旅融合仅仅是多个项目的简单叠加,而文化处于核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第二个原因是文旅产品多但是相似度高,个性定位不清晰,优势不明显,游客对多个项目的体验感不强,导致旅游兴趣下降。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因素

发展层次不清晰,在管理层面、供应层面和需求层面三个层面分层模糊,对影响各层的主要因素分析不明显。在管理层面,政府部门如何更容易地识别旅游地公共服务需求,在提高旅游产业服务效率方面缺乏技术支持;在供应层面,创新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加快文化旅游新形式融合,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更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全新形式,从而开辟旅游产业新空间[4];在需求层面,探索数字技术改变游客的行为和体验认知,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旅游需求。

三 山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优化对策

(一)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向数字化转型

疫情常态化加速了人类活动向数字世界的迁移,通过数字化实现新管理,新服务,新的竞争力。第一,数字化思维深入到产品开发和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化技术加快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第二,数字化平台建设,整合平台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多链条地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重构文化旅游产业供应链和产业生态,推动新数字模式和新业态快速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注入新动力。第三,文旅产业场景的改变,文旅产业“破界”离不开文化真创新与数字文旅新场景。文化的最大优势在内容,旅游的最大优势在场景。

从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出发,文化作为内容核心,城市文化变成可视场景,文化艺术与旅游融合呈现新场景,提升“游览观赏、文化交流、美食、交通、住宿、康养”全方位体验,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从而推动整个文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快数字人才培养

为了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小程序、数字博物馆、云上文博会等数字化平台上线应用,随之“互联网+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升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向导,不仅需要文化和旅游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数字化技术知识和手段的人才。

通过文旅系统人才培养变革,引进一批高学历、接受新事物快的年轻人来充实文旅产业团队。在高校进行试点开设部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媒体应用的文旅类课程;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信息化人才投入到数字化技术研究中;激发社会企业、协会、机构投身到文旅产业数字人才培养中。通过政产学研用等模式,提升旅游产业人才的数字化技能实训能力。

四 应用分析

(一)山东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和技术应用分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5]。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内涵、形态与模式不尽相同,旅游产品开发所应用的科技手段也不同。对山东省景点依托型、文旅小镇型、主题游乐型、复古型、原生自然型等人文旅游多种文化旅游模式及所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应用手段进行社会调研、具体分析,推动山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与优化、改进。

(二)山东文化旅游产业的数字化科技应用分析

随着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的推广与市场发展,山东文化旅游产业的科技应用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技术含量更高。文化和科技相辅相成,文化新需求、新思想对科技产生推动作用[6]。

五 结语

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理念融入文化旅游模式中,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在政府主导和社会支持下,以旅游为载体为平台,旅游及文化传播为目的,创新了数字化视角下文化旅游模式的探索。文旅产业在文化传承和发展发挥主要的作用。文化旅游和数字化技术结合,与时俱进,迎合主流消费者的需求,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国社会进步、和谐起到了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文旅山东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