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冬季文旅产业发展策略

2021-11-21 07:21其其格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冰雪内蒙古旅游

其其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引言

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冬奥会”)是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大型体育盛会。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唤起我国广大民众对冰雪运动的参与热情和冰雪旅游的强烈关注,使冰雪经济市场前景也变得十分广阔。据有关部门测算,2022年冬奥会将带动我国直接参加冰雪运动者达5000万人次,带动参加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人数超过3亿人次,冰雪旅游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其中仅滑雪每年就超过270亿元,冬季运动装备超过350亿元[1]。预计到“十四五”规划末期的2025年,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冰雪旅游将成为我国冬季旅游和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被称为我国北方绿色长城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内蒙古,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内蒙古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创新点和增长点,也是得天独厚的特色产业。

文旅产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产业,而文旅融合是一个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兴文化的过程。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是文旅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以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内蒙古,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中,冬季冰雪旅游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若继续改革创新和激发内蒙古冬季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完全可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宏伟目标。

一 内蒙古发展冰雪经济的优势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地广人稀,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拥有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冬季冰雪旅游资源。在发展冬季冰雪旅游方面,内蒙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自然优势和文化优势。

(一)资源优势

在地理位置上,内蒙古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北八省区,与其它省区之间交通网络发达,人文交流密切。内蒙古有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连绵起伏的沙丘和山脉、纵横交错的河流、神秘的自然景观等大自然禀赋的独特优势和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纬度使得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夏季短暂而酷热、冬季漫长而寒冷,同时伴有频繁的冰雪天气。然而,这些看似“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恶劣自然气候,实际上却成为了内蒙古冰雪资源富集和类型多样的发展冬季旅游的最大优势条件。如呼伦贝尔市的冰雪节、阿尔山市的滑雪、锡林郭勒盟的冬季那达慕、阿拉善盟的沙漠冲浪和冬季骆驼赛等具有深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冬季旅游项目,是内蒙古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冬奥会主办地之一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与内蒙古毗邻,虽然相隔不同省区,但两地间自古以来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人文交流历史。冬奥会的举办将有力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内蒙古冬季旅游和冰雪娱乐项目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与张家口市接壤,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大的地缘优势。丰富的冰雪生态资源是内蒙古的特色,抢抓冬奥会衍生的冰雪产业市场机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冬季观光旅游为冰雪经济的突破口,实现把内蒙古“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二)交通优势

近年来,内蒙古的基础建设发展迅速,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其中,京张(北京—张家口)高铁和张呼(张家口—呼和浩特)高铁的顺利开通对内蒙古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条高铁的建成,从呼和浩特前往北京的旅行时间将由原来的最快9小时,缩短到2个多小时。加上2014年建成通车的内蒙古首条动车线路(包头—呼和浩特—集宁和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使上述几个城市到京津冀的旅行时间将大幅缩短。另外,京沈(北京—沈阳)高铁内蒙古支线(赤峰支线和通辽支线)将内蒙古东部几个盟市前往京津冀和东北三省的旅行时间也大幅缩短。除此之外,内蒙古高速公路也得到快速发展。京藏高速、京新高速、海张(海拉尔—锡林浩特—张家口)高速、大广(大庆—广州)高速和省际大通道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对增进内蒙古与京津冀地区人员的交流往来和协同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民航方面,民航客运日益发达,各盟市和部分旗县都修建了民用机场,区内外(甚至国外)干、支线航线也日益增多。上述铁路、公路及航空网络的不断完善,对借助2022年冬季奥运会大力发展内蒙古冰雪旅游产业将发挥重要意义。

(三)文化优势

内蒙古不仅拥有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还有历史悠久而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草原民族传统文化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草原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宗教文化古老悠远、民族风情浑朴浓郁、工艺品也饱含民族文化特色,为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神奇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塑造成诱人的自然人文景观,蕴涵有深刻的文化基根,等待人们挖掘展示[3]。淳朴好客的草原人民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是内蒙古特有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发展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历史财富。内蒙古与西北、华北和东北八个省区接壤,使草原游牧文化与不同地区文化相互渗透和交汇融合,成就了文化多样性特征。内蒙古既有西口文化、河套文化、蒙元文化、红山文化,又有东北文化,也有与中蒙、中俄交流的跨国文化元素,既有物质文化形态的遗存,也有非物质文化形态的传承,因此形成了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并称为中国文化起源的草原文化[4]。草原民族文化是内蒙古最响亮的名片,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充分利用文化优势,促进草原冰雪文旅产业是内蒙古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最强大的地域特色。

二 内蒙古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得到充分挖掘

内蒙古拥有极为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大部分地区初雪早、终雪迟、存雪久,降雪量丰沛,非常适合发展冰雪产业。尤其是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及锡林郭勒北部地区一年冰雪覆盖期长达7个月左右,这比著名的冰城—哈尔滨还要长近两个月。先天性自然优势和强大的政策推动使内蒙古冰雪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内蒙古还推出了多种冰雪产业与民族风情有机融合的不同特色文旅项目,如呼和浩特市的“冰雪狂欢·魅力青城”、呼伦贝尔的“冰雪天路”和冬季英雄会、冬季那达慕、冷极马拉松、“中国冰雪车王争霸打榜赛”;锡林郭勒盟的“天堂草原·银色锡林郭勒”;兴安盟的“温泉雪域·冰火两重天”;赤峰市的“银色阿斯哈图”;阿拉善的沙漠滑沙、滑雪、滑冰等,凭借当地的民族特色使冰雪旅游成了文化消遣、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从而提升文化价值。从呼伦贝尔冬季英雄会到兴安盟冬季冰雪邀请赛,从锡林郭勒盟银驼节到鄂尔多斯冰雪嘉年华冰雪旅游文化季,从东到西,内蒙古各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冬季文旅活动点亮了冰天雪地,冰雪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正蓬勃发展[5]。

(二)旅游业收入及旅游知名度明显提升

2019年,内蒙古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工作。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9512.48万人次,同比增长10.05%;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4651.49亿元,同比增长12.01%[6]。其中,全区共接待春节假日游客537.49万人次,同比增长16.30%;实现旅游收入29.95亿元,同比增长22.95%[7]。上述春节假日游客实际上大部分为冰雪旅游。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内蒙古旅游业遭受较大冲击。但疫情得到控制后,内蒙古采取旅游业“应复尽复”的努力下,全区整体旅游行业逐渐得到恢复。此外,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于2020年9月21日—26日在环珠三角地区的珠海,环长三角地区的上海,环京津冀地区的北京三地成功举办了“欢乐冰雪季 亮丽内蒙古”为主题的内蒙古冬季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内蒙古丰富的冬季文化旅游资源,完美展示了内蒙古冬季主题产品线路,大力宣传了内蒙古冬季节庆民俗旅游主题活动。

三 内蒙古冰雪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旅游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横向进行比较,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一直居下游水平,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内蒙古冬季旅游发展现状,主要仍以资源依赖和粗放型外延式开发为主,存在管理有待完善、产品单一、种类匮乏、文旅融合不足、品质偏低、价格偏高、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等问题。

(一)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目前现状来看,内蒙古冰雪旅游项目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滑雪、滑冰等传统冰雪项目,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来的走马观光式转变为更注重旅游内涵、舒适度、风俗文化体验等多方面。事实上,当前旅游模式和游客的旅游观念也悄然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整体旅游业已经进入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原来的传统旅游和观光旅游也正处在向现代旅游和休闲度假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内蒙古目前的冰雪度假类产品特色不够鲜明,产品缺乏创意,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相对单一的传统旅游产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对现代旅游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

(二)文旅融合不足,品牌化程度不够

一直以来,内蒙古冬季冰雪旅游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虽然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但因起步较晚,市场知名度不足等原因,与传统冰雪大省的东北三省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很多游客(尤其是南方游客)印象当中,内蒙古拥有辽阔的大草原和大量原生态自然景观,是夏季旅游的绝佳选择地,但对冬季冰雪旅游却相对陌生,这说明内蒙古冬季冰雪旅游产业的宣传推广工作和品牌化程度还有待加强。事实上,冰雪旅游与传统草原文化相结合是内蒙古地区吸引海内外游客、提升名气和展现特色的巨大优势所在。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内蒙古冬季旅游还没有达到传统草原文化和冰雪旅游完全相融合,重视力度和发展速度明显不足,可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三)景区管理有待完善,“一季养三季”现象突出

近年来,内蒙古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促使各盟市冬季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大量建设和开发。然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个别地区在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开发或跟风投资,造成开发者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为突出,有些地区存在“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规模较小景区还存在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经营管理不完善,价格高且服务差,特别是“一季养三季”现象比较突出。此外,有些旅行社与景区之间存在衔接不到位或重团客轻散客现象较常见,甚至双方合伙“坑客”现象也屡见不鲜。个别景区向游客出售的门票仅包含一个基础项目(如滑雪或滑冰),顾客入场后其它游乐项目还需要重复买票,并且费用较高,类似行为容易使游客产生抵触心理。上述个别现象不仅损害自己的名声,更要损害内蒙古的整体旅游形象。

四 发展策略

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不仅使我国冰雪体育项目快速发展,更使得我国冰雪旅游和群众的参与热情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内蒙古冬季冰雪产业的发展需要站在冬奥会的契机上主动进行更多创新性探索,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针对内蒙古冬季冰雪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科学谋划和创新规划机制,构建品牌体系,挖掘特色文化,紧紧抓住冬奥会的历史机遇,打造传统民族文化和冰雪旅游相融合的区域特色旅游品牌。

(一)大力开发不同优势资源,与特色民族文化相融合

内蒙古拥有辽阔的草原、神奇的景观、浩瀚的林海、壮观的沙漠、连绵的群山、交错的河流湖泊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内蒙古大力发展冬季旅游的先天性优势。充分发挥内蒙古特色民俗风情的文化优势,大力开发民俗游、边境风情游、温泉疗养游等冬季旅游产品,让游客全程体验内蒙古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体验骑马或骑骆驼、品尝民族特色饮食、观赏民族风格的歌舞表演、参加冬季“那达慕”大会、参与“男儿三艺”竞技比赛、体验别具风格的篝火晚会等,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将冰雪观光、民俗体验和休闲运动有机结合。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节、演、会、赛”等十大旅游要素潜力,丰富冰雪旅游产业业态,把农、林、牧、渔等产业融入其中,打造草原冰雪全天候旅游经济体系,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8]。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冰雪旅游健康发展

打造内蒙古特色冬季冰雪旅游品牌和推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的主导将起到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冰雪旅游的整体发展,应当由政府牵头善于抓重点、攻难点,以破解制约冰雪产业发展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瓶颈问题。从现状分析,资金短缺是制约内蒙古冬季旅游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产业的开发。此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和社会资金的力度,同时加大对旅游业的专项补贴,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9]。政府特有的公信力、影响力、号召力和执行力是内蒙古冬季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坚强后盾。

(三)完善管理机制,塑造内蒙古旅游新形象

因受地理、气候等外在条件所限,内蒙古旅游行业(无论是夏季游还是冬季游)普遍存在“一季养三季”现象。内蒙古气候特色四季分明,旅游业也随之出现淡季和旺季之别。然而,纵观国外部分旅游景点,因科学合理地创新和规划,很多著名旅游景点基本上没有冬夏之别和淡旺季之分。如日本北海道是世界有名的四季旅游目的地,夏季有广阔的草原、浩瀚的林海和美丽的海岸线,冬季有知名的滑雪场和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项目。此外,数量众多的高尔夫球场、马术俱乐部和温泉养生馆等配套度假娱乐设施,使游客可不分季节地前去旅游。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使北海道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事实上,内蒙古旅游资源并不匮乏,甚至更丰富更有特色。然而,在管理机制、硬件设施、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上的欠缺和不足,使内蒙古大多数旅游景区和景点急功近利现象较为突出。因此,以改革创新为导向,加快实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完善旅游管理机制,打造品牌化建设,塑造旅游新形象是内蒙古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 结语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内蒙古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内蒙古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一步。借力冬季奥运会,发扬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冰雪旅游项目是内蒙古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旅游产业及旅游产品只有融入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更具魅力、更有活力[10]。冰雪衍生的文化艺术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财富。冰雪生命周期具有可再生性、可重复性、可循环性,为人们带来生生不息的财富预期。冰雪赛事对应微众,冰雪运动对应小众,冰雪观光对应大众。冰雪产业需要大众化市场的支撑,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需要大众的广泛参与[11]。依托“冬奥会”的历史机遇,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努力实现内蒙古的冰雪旅游和传统民族文化相高度融合,对接现代冰雪文化,大力提升内蒙古冬季旅游文化的体验价值和品牌塑造是内蒙古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内蒙古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猜你喜欢
冰雪内蒙古旅游
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闫锡聪
旅游
冰雪幽默来袭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