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2021-11-21 07:21乔宇静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乔宇静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

为了推动我国智能旅游行业的发展,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促进智能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针对智能旅游行业的发展及智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问题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旅游展业人才,同时为了迎接智能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符合旅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以此来进一步满足智能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智能旅游和智能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打破未来旅游行业人才紧缺的困境,推动我国智能旅游行业的发展。

一 智能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分析

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旅游以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 样的背景下,给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旅游产业的发展脚步,旅游管理专业亟待进入到优化、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发展阶段,培养更多既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1]。这也促使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开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深化专业教育体制改革和专业深层建设,促进课程升级和改造。但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和旅游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来看,其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甚至有些地方相差甚远,严重限制了智能旅游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二 智能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模糊

就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智能旅游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定位模糊、人才培养层次低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设置未能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技术的应用,未能就当前行业需求做出准确判断等,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完全符合智能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质量普遍偏低。

(二)课程比例失调

国家教育部门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为4:6,但就目前高校课程设置比例来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大多为5:5,甚至更高。可见,专业课程的比重被明显弱化,这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另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比重失调的问题,使得智能旅游要求的高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无法得到保证。

(三)智能化课程严重缺位

智能旅游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旅游专业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适当降低理论课程的比重,适当增加技能培养和技能掌握类别的课程。但就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智能化课程严重缺失,甚至部分学校只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和办公软件课程,科技类课程和网络营销课程几乎为零。

三 智能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一)明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目标

在智能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要结合智能旅游时代特征,对课程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旅游基础知识、现代科技手段、网络营销技巧、世界主要国家文化风俗、行业通用礼仪,且熟悉旅游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程序、服务规范、基本技能、管理学知识等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3]。高校应根据总体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定位每一门课程的具体目标,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其次,高校需要以智能旅游行业为导向,课程目标的设置应着力于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即加强对学生行业服务技能、基础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潜能、高科技手段和网络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这些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保证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

智能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应适当加重实践课程的比重,多分配技能培养和技能掌握方面的课程,理论课和技能课比例应为5:5,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发展;其次,高校旅游管理课程结构设置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选修课程,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智能旅游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现代技术网络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旅游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应突显高新技术特色,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营销等课程,以此来满足智能化旅游服务需求;最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应遵循“理论够用,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开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增强语言课程、网络化和智能化课程的比重,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满足智能旅游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4]。

(三)重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

在智能旅游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直接对应职业素养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智能旅游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对职业素养进行分解,并将课程内容一一对应,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模块,再通过一个个任务去实现。比如:在专业技术类课程内容设置中,学校可以根据智能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增设“网络应用技术”“数据信息收集与整理”“智能设备的应用”“网络营销”等课程内容,以此来体现旅游专业高新技术性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高校还需要结合智能旅游特征,建立跨课程的项目化和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开设一批创新型课程,如高新技术应用、智慧旅游等课程。同时高校还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设组合课程,通过某一具体的任务或项目,完成课程内容的对接,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课程群,以此来突显旅游专业综合的特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5]。

(四)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施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完成课程体系的建设后,还需要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优化[6]。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设计能力,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并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如物联网教学、电化教学、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高校极改善校内的实习实训条件,将更多的先进技术手段引入到实验室和实训室,如AR技术、VR技术、远程技术、智能客房系统、智能酒店管理系统等,建设一批先进的网络仿真实验室,模拟行业展示环境,增强实训效果,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智能旅游行业的特点,加强智能化课程的建设并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完善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等方面,优化旅游专业管理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符合智能旅游需要的人才,推动我国智能旅游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