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旅游发展大会下国际旅游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研究

2021-11-21 07:21罗学锋孙秋月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多语种秦皇岛国际化

姜 蓝 罗学锋 孙秋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引言

2020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名单,秦皇岛作为全国28个示范单位之一,成为文旅融合后河北省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1]。2020年12月11日,文旅部在秦皇岛组织召开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2]。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拥有162.7公里海岸线到223公里的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弘扬文化精神,以《河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将秦皇岛打造成一流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为起点,以《秦皇岛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总体规划》中加快推进以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的新时代“沿海强区、美丽关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为出发点,本文拟从研究和完善城市多语种外语标识,规范旅游景观、公共领域多语言使用及商业标牌的译写,增加多语种的智能引导,搭建疫情常态化下“云旅游”多语种智能化平台,以期增强秦皇岛市涉外旅游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旅融合,大力推进秦皇岛市国际化旅游城市语言环境建设。

一 城市标识系统国际化建设

城市标识建设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来到一个城市,首先关注的是城市的各类标识,在标识的指引和帮助下展开各项活动。城市标识起着重要的形象展示、路径指引作用。在前期课题组成员调查中发现,本市对外英语宣传标识中存在不少问题,公示语使用率低且不规范。如:同一个名称翻译标准不统一,是使用单一的罗马字母拼写还是全部音译或部分音译较混乱,主干道路迎宾路上的名称译为:YINGBIN Rd.,在秦皇岛火车站的广场标识上被译成:Ying Bin L,在迎宾路上的秦皇岛城市规划馆的展牌上译为:Yingbin Street;类似的用词不恰当错误在秦皇岛火车站地下停车场的接站等候(待)区,不到一米的距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翻译 Station Waiting Area, RECEPTION DEPOT WAITS FOR THE AREA;地下通道的指示牌上的公交车首末站的英文标识分别为Bus Terminal Station, Bus Terminals;路牌指示牌的大小写混乱;用词不恰当;还有拼写错误、汉语式表述很多,有些地方把“由此下楼”翻译成Way to down the stairs,表达啰嗦,不易让国外游客所接受,实际上译为“down”即可,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较容易达到标识应该起到的作用;5A、4A级重点景区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容易使外国游客产生混淆。2018年6月由市宣传部、市外事办、市旅游委员会、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开展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有奖网上纠错活动,邀请全市各界人士对全市的旅游景区、道路标识等各类公共场所和宣传渠道的外语使用情况进行纠错,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基于《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和《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3]及国外相关标识的翻译标准,将发现、更正一批有明显错误和使用不规范的译文,加注简洁的英文翻译或释义,完善提升解决城市标识,规范重点旅游景区外语标识,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倡导建设体现本市特色的国际化宣传用语,提升新时代本市形象,营造符合国际旅游城市建设需要的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

二 多语种旅游资源国际化建设

多语种外语环境建设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部分。以秦皇岛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提升城市旅游资源的多语种国际化建设,为国际游客提供更优质的多语种旅游服务有助于加强游客对城市的了解,还可以提升城市整体旅游国际化水平。 2020年8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在我市山海关古城举办,4天时间,古城接待参观非遗展览游客9.03万人次,项目销售总额近600万元,旅游总收入达到 9600万元[4]。

通过实地调研拍照,目前山海关古城区旅游资源多语种翻译主要是汉语、英语、俄语和韩语,景点的语种过于单一,语音导览中文占多数,但是扫码后几乎播放的都是中文介绍,形同虚设,国际语言环境的多元化格局不明显。无论是景点的公示语翻译还是旅游宣传册、多语种门户网站的建设,都需要丰富语种的数量,比如日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阿拉伯语等语种。针对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本市共有十几所本专科高校开设了小语种和涉外旅游专业的智力库,整合资源,编制游客本族语的文字和视听材料,来展示我市长城历史、山海文化、民俗风情,引起国内外游客的共鸣,延长他们旅游目的地的驻留时间,真正让长城的“龙头”舞起来,让长城沿线的非遗品牌走向世界。

三 涉外旅游服务人员“语言美”建设

涉外旅游服务人员的语言美,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载体。不仅能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美景中蕴含的独特文化,感受城市的历史,还能得到知识的丰富和精神的升华。但在旅游市场上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涉外导游数量少,语种少,小语种人才更是奇缺,不能适应我市入境旅游的需求。结合《2020年本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5],依托“秦皇岛瀚海国际化语言风景研究中心”,发挥高校涉外旅游资源和外籍教师,加强涉外部门、窗口服务人员的语言服务水平。涉外导游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注重引进人才、教师优化基础上,组建并培养双师型的双向型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搭建模拟实训室,注重实操训练,同时邀请涉旅企业走进学校,应对市场需求,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针对性地开发课程或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快用在实践环节,缩短知识与产出的距离。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尝试建立与文旅产业紧密联系的共建共管共享的国际化涉旅产业学院,做到真正的“学为所用”,就业无忧,实现旅游服务人员语言标准国际对接。

四 “云旅游”多语种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建设

智能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是国际一流智慧旅游城市的重要标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虽然阻断了线下通过旅游文化交流,讲好故事,但是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中国移动直播行业“战疫”专题报告》[6],2020年2月全国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比日常增加21.5%。同时用户量明显上升。在这特殊环境下,文化旅游产业“云旅游”已成为重要旅游新模式。传统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依靠人员讲解、张贴海报、发放旅游宣传单等形式向游客发布旅游信息和提供旅游咨询服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效果欠佳。用互联网思维,探寻对外传播中的智慧旅游,利用先进的科技,结合游客自身的移动终端,发挥新短信平台触摸式旅游咨询机等通信与信息技术和设备,增加了游客互动的新体验。

2020年秦皇岛智慧旅游平台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文旅部《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名单》的地市级智慧旅游平台。“秦皇岛旅游文化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也被评为2020年河北省“文化旅游•十佳账号”[7]。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打通“畅游秦皇岛”“幸福秦皇岛”APP、秦皇岛外语频道手机版、本市重点景区数字化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间的数据互联,借助5G等新兴技术整合线上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企业电商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推进景区防疫智能化,一部手机“放心游”秦皇岛,一站式导览服务,借助于美丽中国APP,打造多语种“云端”旅游服务系统,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信息查询。2019年,平台上线旅游产品1005款,订单54.4万单、服务游客128.6万人次,平台流水7122万元[8]。涉外旅游产品智能化引导,语言无障碍,全景VR下立体互动,提升国内外游客的服务水平,促进旅游服务环境的优化,让秦皇岛本土文旅资源与国际范儿亲密接触,美丽港城的颜值更靓、国际化元素更多,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体验更具吸引力,秦皇岛的美丽,让世界看得见。

五 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一次国际化旅游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研究,用世界语言讲好长城文化、长城故事,结合高校资源,助力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探寻对外文化传播中的新技术、新体验、新融合,提升本市旅游产品、非遗文化的国际品味,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城市国际影响力,以语言环境建设助推国际化建设,服务涉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多语种秦皇岛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2019“中华诗词—秦皇岛海港金秋笔会”启事
70年,上外故事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2019“中华诗词——秦皇岛海港金秋笔会”启事
活动预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hina ”系列 多语种移动客户端上线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