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探析

2021-11-21 07:21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岷县文旅融合

李 波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甘肃定西 748400

引言

旅游和文化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可以推动旅游的效益化、品质化、特色化,促进旅游产业可以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可以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并且发挥增量的效果[2]。岷县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区位优势独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目前县域文旅融合不深入,文化旅游发展较为滞后,必须统筹谋划,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助力县域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一 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文化高效能传播。不断扩大的旅游消费人群,赋予了文化传播更大的能量,将更多的文化产品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添了动力。

(二)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可以将更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用文化增加旅游附加值,使旅游以文化要素为基础朝着品质化、特色化发展。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在旅游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文化日益成为一只“无形”的手,将有效推动旅游业迅猛发展[3]。

(三)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更好地拉动内需。作为第三产业的引擎和龙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激发巨大的消费群体,继而使得城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同时可为提升长期投资效益和拉动内需注入新的动能。

二 岷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岷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坐落秦长城西起首遗址,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类型的史前文化灿烂夺目,有馆藏文物1240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84件。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岷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岷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悠久的历史,特殊的环境,勤劳的人民造就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现在我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30处,其中已公布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4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20处,石刻6处,近现代史迹纪念址6处。馆藏文物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均有收藏,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近年来,岷县深入推动旅游发展,打造了狼渡滩景区、三十里铺红军纪念馆景区等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

(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前景为岷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从政策机遇来看。当前,文化、旅游同时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战略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十九大,通过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中央决定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是从国家顶层设计上把“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真正达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目的。国家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4]。

三 岷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文化旅游的前瞻性认识不足。当前,虽然我县文化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加之相关人员和职能部门思想认识仍不到位,文旅融合发展进展缓慢,效果很不理想。二是文化旅游部门职能融合不够。原文广部门和旅游部门各司其职,文化和旅游业务形式广泛、种类繁多,且长久以来一直独立开展业务。近年机构改革实施,机构、人员整合刚刚到位,重头戏还是职能融合。三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当前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企业开发跟不上。文旅行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尤其是在岷县,中药材资源吸引了大部分企业的目光,很少有企业涉足文化旅游产业,这就导致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然跟不上时代潮流。四是文化旅游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岷县近年加大了对文化旅游发展的投资力度,但财政投资有限、资金严重不足仍然是影响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开发进程的主要原因[5]。

四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要着力推进理念融合。首先要将以文促旅的理念摆在首位。要深刻认识到,旅游活动以文化需求为重要动因,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文化资源,要想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文化创意是重要途径。旅游活动同样与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息息相关。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文化创意的有效引入、思想道德观念的大幅提升对于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增强产品吸引力、提升旅游品位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将以旅彰文的理念重点突出。要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以旅游为重要动力,文化传播将旅游作为重要载体,文化交流也同样将旅游视为重要纽带。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供给渠道、供给类型,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繁荣都与旅游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受众群体及覆盖面,可以通过发挥旅游公众参与多、传播范围广等优势来实现。

(二)要着力推进职能互补。岷县机构改革已整合到位,将原来的岷县文广局和旅游局整合为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人员转隶已到位。各职能部门要以“三定”方案为工作要求,将本职工作落到实处,并结合工作岗位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将融合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敢于打破旅游和文化的行业边界,确保履职到位。要强调顶层设计的完善,规划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岷县全域旅游规划即将开始编制,要借此契机,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提出融合发展新概念,针对融合发展制定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三)要着力推进产业融合。首先要大力促进业态融合。实施“文化+X”“旅游+X”战略,促进旅游、文化及相关产业共同体,推动其融合发展,持续培育新业态。深入开展“互联网+”战略,将科技融合到文化、旅游的发展当中。推动“花儿”“巴当舞”“剪纸”等传统技艺进重点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景区。进一步推进已有融合发展业态如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提质升级。其次要提供平台,带动产业发展。按照“园区支撑,项目带动、示范先行”的产业发展战略,要培育扶持并发展壮大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岷县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打造旅游文化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平台,从而为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奠定深厚基础。

(四)要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要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并营造人文环境,深度打造“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精心包装“花儿”“洮砚”“剪纸”“宝卷”“青苗会”“巴当舞”等民间传统文化,通过传媒演艺公司进行大力宣传,促进岷县民族、历史文化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品牌。

(五)要着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合作。要努力打造“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哈达铺纪念馆”“岷州会议”纪念馆红三角旅游圈,积极开拓兰州、甘南、陇南、定西、天水等周边市场,组织推介岷县“五月十七”文化旅游、乡村旅游资源,加大对狼渡滩、“岷州会议”纪念等4A级景区及红军长征途径岷县各红色旅游景点的挖掘开发[6]。

猜你喜欢
岷县文旅融合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机
新机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岷县
《融合》
破次元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