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策略探讨

2021-11-21 07:21余益辉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九寨沟外国游客

余益辉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以及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很多的外国人到中国进行工作、学习以及旅游观光。他们的生活日常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融入都与旅游翻译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能够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很多地方都从旅游翻译方面入手,提供给外国游客更多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机会[1]。比如大量的旅游翻译宣传册、旅游广告翻译成英文版本,还有很多城市都增加了英文标识牌的设置。旅游翻译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外国游客前来参观,更多的是想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功能主义翻译的理论和旅游翻译概述

功能主义翻译的理论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赖斯认为,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同的翻译文本需要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她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指示功能,而且翻译中译文的风格也要以原文为导向,翻译中可以利用“规划法”使读者在阅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获得与原文的读者相同的心理感受。在赖斯这种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化,最终形成了本文所提到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再纠结于直译和意译,更加关注的是翻译的功能性以及目的性。功能主义翻译主要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目的的实现人际间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把握翻译的目的,并且也要尊重原文的内容实现对原文文本的翻译,进而完成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旅游翻译主要是指与旅游有关的翻译活动,这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以及跨心理的交流活动。旅游翻译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包括对风景名胜的介绍、旅游宣传标语以及旅游文化的翻译,这些内容都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旅游以及旅游文化的窗口[2]。在进行旅游翻译时还需要特别注重读者的思维差异、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不同。因此,在旅游翻译中不仅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化,而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和原文同样的意思和情感,这也就是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翻译中的策略包括音译、意译、顺译、直译以及删减等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辞藻华丽、句式反复的中文文本需要从语言维度出发,化繁为简;在处理译文时应该从交际交流的角度出发,多使用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旅游翻译一定要以功能性为主,使文本的翻译既符合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又能够从读者的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使翻译真正能够达到对我国的旅游及文化进行宣传的目的。

二 在功利主义视角下旅游翻译的策略

旅游翻译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了旅游行业的发展而实施的翻译,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旅游文化发展是向国际游客传播我国旅游文化的非常关键的渠道,因此翻译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推广以及旅游区形象的宣传。旅游翻译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进步。旅游翻译一方面具有信息传递与诱导行为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的途径。在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可以采用以下的翻译策略。

(一)删减

在旅游翻译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删减这个翻译策略,因为对于内容的翻译本身就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译过来,特别是旅游翻译中会包含很多表达情感的虚词或者中国标准和文化中特有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原文呈现的话不仅不利于读者的理解,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定的误导,让读者感到非常生涩,从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3]。在进行旅游翻译的时候,如果直接按照原文进行翻译而不考虑目标读者的话,译文则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更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译文的连贯性也无从体现。只有解释性的翻译才能使读者真正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含义。但是针对标识牌的翻译,由于其空间非常有限,所以可以采用省译的策略。

例如:在进行“国家AAA级风景区”的翻译时,这个标准是中国特有的对旅游景点等级划分的方式,国外并没有这样的标准和说法,在进行翻译时可以适当的采用删减这样的翻译策略,可以通过其他读者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景区的层次,从而吸引游客对景区的兴趣。

(二)合并

基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中,合并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翻译策略。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不同,在中文的旅游宣传中会出现很多修饰性的内容用来表达景区的特色以及对景区风景的描写。这些内容都是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和审美进行表达的,如果直接进行直译的话不仅会显得内容过于冗长,不符合英文表达的结构,而且显得会比较夸大其词,会让国外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针对这些内容可以进行合并翻译,将这方面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进行翻译,表达既简洁又符合英文表达的习惯[4]。例如:在某些景区的宣传的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及极高的学术地位享誉全国,蜚声海外。”对于这样的句子就可以合并成为一句译文进行翻译,让读者能够迅速抓住内容的重点,这样也更加符合英文表达的习惯。

(三)虚实互换

在汉语的表达中擅长写虚,而英语中比较讲究写实。因此在进行旅游翻译时应该注重虚实之间的互换,将原文中表达的一些修饰的成分进行具体化的处理,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对真实的场景和内容产生兴趣,而且还有利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比如“丰富多彩的陈列收藏以及声情并茂的讲解。”这些内容都非常虚,在进行翻译时可以从实际出发,“丰富多彩”体现在哪些方面,都有什么样的陈列和收藏,“声情并茂”又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具体化的内容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对于景区的兴趣。

(四)增译

在翻译中有删减同时也有增译,增译也是进行旅游翻译的一种非常好的策略。旅游翻译不仅要尊重原文的含义,同时还应该在原文意思的表达上为了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进行一定的增译。增译策略的使用不仅能够突显原文的内容,还具有宣传和帮助读者理解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原文中的九寨沟的翻译时,如果直接进行直译则翻译出来是“Ninevillage Valley”这样的翻译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在表达上就有所欠缺,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够,也没有表达出九寨沟独有的特色。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可以结合九寨沟的特点进行翻译“The Ravine of Nine Tibetan Villages”,这样的翻译既尊重了九寨沟原本的名称,而且体现了九寨沟的特色[5]。有很多外国游客都对我国的藏族文化非常感兴趣,在九寨沟的宣传中加入藏族特色的元素无疑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还能够了解到更多的藏族文化特色,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是非常好的旅游观光的选择[6]。

三 结语

旅游翻译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旅游和文化的窗口,也是吸引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在进行旅游翻译时一定站在功能主义理论的视角下,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从国外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以及英语的表达习惯方面入手进行翻译,通过删减、合并、虚实互换以及增译等方式进行旅游翻译,突显中国特色和文化的同时提高旅游翻译的质量。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九寨沟外国游客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越南书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