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科技创新助力乡村环境振兴战略的探究

2021-11-21 07:21崔千朋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武进区美化现代农业

祁 峥 崔千朋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一 背景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2015年,常州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武进作为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环境美化的先进地区,成为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亮点的先导区。江苏科技大学王滢从武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创新性构建符合本地研究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南京农业和农经理工主要从研究生学术论文阐述武进现代农业园区及旅游产业结构的一些现状和相应的改进举措。武进区委农村办公室和区党校主要从政策落实高质量推进武进农村振兴为切入点,整体阐述武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在常高校的一些研究论文也更多的是从面上对武进现代农业进行论述,因此本文具有点对点的研究意义[2]。

二 理论意义

(一)目前理论界关于武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主要还是以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土地改革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居多,而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环境发展的研究材料较少,本文为武进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环境美化发展理论部分的查漏补缺,具有良好的梳理与指导意义[3]。

(二)今年,武进区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推广科技创新技术助力乡村旅游振兴也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结合乡村环境美化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积极探讨我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旅游振兴和乡村环境美化共同发展的可行性对策研究,可以为政府有序推进武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依据[4]。

三 实践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环境美化的重要风向标和助推器。农业信息分析、智能决策等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为武进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拓了新思路,有助于强化乡村人口精确管理,为武进区安排各项乡村振兴任务提供数据支撑。农业科技智能决策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乡村开发的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科技创新推动乡村环境和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加速乡村互联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商科技的创新模式也加速了乡村经营模式的转型,打破传统农村市场的渠道限制。

(二)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和环境美化的发展动力。农业技术和乡村环境发展有待提高是武进区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的短板,大力推进农业实用科技创新是重要手段。根据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求,美化乡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互联网和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强具有引领力的农业技术研发创新。比如:加快推进农业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高精尖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创新;依托科技创新发展乡村环境整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对多元、综合农业科技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的集成,推进各种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平台打造,依托科技平台,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孵化与转化。

(三)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环境美化的根本保障。针对现阶段武进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动态性,基于各种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科学分析、动态跟踪和全方位监测。要探索建设农业融合创新示范性平台,全力实施“双创”战略,探索扶持乡村农业融合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的政策制度,积极联合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拓展众创、众包、众筹等模式,共同推进农业融合创新。

四 本文提出的策略分析

(一)加快培养一批区域性农业发展的科技带头人。开展“乡村互联教育”模式,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多鼓励农业科研人才主动参与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产学研优势,切实针对乡村在农业技术、资源要素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实际需求,推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三农”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指导乡村建设一批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创新创业、融资孵化为一体的众创形式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营造“三化”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和双创载体,为农村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渠道,将双创服务平台引向农业农村。并且针对乡村产业特色、布局特征、生态条件和扶贫需求,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确保各个乡村都能获得行之有效的农技服务[5]。

(三)发挥区域优势,注重地方环境美化。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三实原则,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资源优势,提出以地方稻麦、花卉苗木、水产养殖、果品、畜禽、蔬菜行业为发展重点,重视武进地方环境美化,以“三园三带四片区”为发展布局,合理发挥区域优势,发挥智能经营管理模式。

(四)以科技力量为助推器,推广新型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技能培训,促进成果转化。发挥武进地方优势,以科技型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以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为支撑,以科技科普计划项目为抓手,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乡村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不同乡村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发展项目,提供技术促其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 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知识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广大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促使农民转变观念,运用科学力量发展生产,推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六)建立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武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发挥科技优势,整合资源,探索依靠科学技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结合科技扶贫项目,通过参与式扶贫,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批示范点,在示范点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建设及“六个+”科技帮扶服务模式,帮助乡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可借鉴和推广的科技扶贫新模式,以点带面,推进科技扶贫振兴乡村工作。

五 可行性分析

(一)武进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目前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6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数达4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技术支撑[6]。

(二)武进拥有科技创新驱动的核心载体。武进分布着常州“一核八园”的重要科技创新力量,拥有常州科教城和四个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以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加快推进武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产学研”合作体系和智慧成果应用体系的完善,促进科教成果在武进的转化,让科技创新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三)武进具有常州现代农业发展垂范作用,现代农业基础较好,乡村环境良好。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目标,为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亮点、探索路径、提供经验,努力打造成为特色产业聚集的精品区、经营体制创新的实验区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导区。

六 结语

常州市武进区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结合武进产业创新发展,明确了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1610”目标任务,以镇域振兴为基调、产业兴盛为关键,积极谋划科技创新改革新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乡村环境振兴战略实施,有效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特色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武进区美化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破解”方案设计类问题
美化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美化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The Mice Marry off Their Daughter老鼠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