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1-11-21 10:56任宏
大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管理者校企管理工作

任宏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225101)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以学生为主要管理对象,对学生个人品质、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不同方面进行管理。这项管理工作始终在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系着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1]。在校企合作模式被建构与运用以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承担学生管理工作职责的管理者应注重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遵循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的新发展特点,立足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创新,打造出能够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为此,高职院校需从管理的理念、内容、程序、工具、制度、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构起完善的管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觉遵循学生管理的各项规则,从而提高个人的各项素质能力。但是在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运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发展问题。

首先,高职学生的差异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这一变化,管理效果迟迟得不到明显提升,这就使得整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阻滞。其次,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职院校沿袭传统的管理流程对学生进行管理,已经难以达到应有的学生管理效果。这意味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处于比较封闭的管理环境中,会导致学生管理视野不够开阔,还可能会出现管理信息孤岛效应。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学生管理要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两者的契合度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存在紧密联系,即人才培养的质量会受到学生管理实效的影响[2]。因此,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在校企合作开展以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随之做出应有的改变,让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并充分感受企业的文化,深入思考自己应成为怎样的人才,努力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二)学生管理要落实多元主体下的管理职责

以往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主体单一性的特点,然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却需要突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每一个主体在学生管理中都不可或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这一特点,建构起符合主体多元性这一特征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双向合作的方式,共同落实多元主体下的学生管理职责[3]。这意味着校企双方都需要在学生管理中做好明确分工,落实相关的责任与权利,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三)推动学生朝着自主发展的方向转变

校企合作是一种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以及职业实践等领域的认知能力的协作教育模式[4]。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实践学习的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学习时间与空间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可帮助学生拓宽专业知识结构。这一背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一个明显的要求,即管理者需改善学生的依赖型学习习惯,要促使学生朝着自主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让学生自觉配合学生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立足管理理念的创新,开展全新的学生管理工作

科学的管理理念能够辅助管理者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工作[5]。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做到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为接下来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对此,高职院校可引入科学育人观,明确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并基于此开展一系列的学生管理工作。

首先,高职院校可推进专业群建设,让核心专业带动专业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与相互促进,让专业间形成一股坚韧的合力,助力高职院校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进而逐渐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应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从学生的“德”入手,将立德树人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还要让学生懂得自觉转变角色、适应角色,让自己成为一个“职业人”,理清自己身为“职业人”应承担的责任。

最后,高职院校应注重引入开放式的学生管理理念,创设开放性的学生管理环境[6]。高职院校应怀着真诚、信任的态度,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体会到“工学结合”的优势,主动参与工学结合的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向企业开放教育环境,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比如企业可以派遣优秀职工前往高职院校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某专业的职业发展态势、职业岗位发展需求等,让学生在以后到企业中参与实习活动时,可以快速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企业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就业经验,从而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上,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立足管理内容的创新,建构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管理内容的创新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效果。在高职院校的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内容比较单一,既难以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管理,又不利于学生从中获取足够的成长。在校企合作理念下,高职院校在创新学生管理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化管理内容适当地融入学生管理内容体系之中。比如高职院校可融入“企业6S管理”。在企业经营中,“企业6S 管理”强调的是以客户与员工的满意为关注重点,而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可重点关注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最大的便利。“企业6S 管理”还强调全员参与,高职院校也可在学生管理中调动全员的参与积极性,让管理者、教师、企业和学生均参与进来,落实各自在学生管理中的责任。

第二,高职院校可以将全过程管理融入学生管理内容体系之中,从学生管理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监测与改进等方面入手,对整个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与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第三,高职院校可加入弹性管理机制,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双重考核,找出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及时改正不足,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立足管理方法的创新,推进多元化互动管理开展

在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改革中,高职院校可以将信息化管理方法引进来,让院校管理者、企业与学生共同展开信息化的多元互动,随时随地提出校企合作期间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多元化互动过程中,对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强的复杂性[7],一旦在多元化互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心理朝着负面的方向变化,则需立即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必要时可以听取学生给出的建议,对当下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企业也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他们与正常职工区分开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辅助高职院校合理地改进当前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学生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培养有良好心理品质与个人品格的优秀人才。

在信息化管理方法支持下的多元化互动中,高职院校应建立起联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8],管理者、企业与学生均可登录在线互动平台,多个主体相互之间可以展开形式多元的互动。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建构宽松的学生管理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快速适应在职生活,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立足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学生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管理制度的建构与运用,能够支撑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高职院校在推进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时,可以从管理制度入手,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应有的规章制度。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建构起教学质量监控机制[9],对学生接受教育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纠正学生“跑偏”的学习方向,也可随时把握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学习情况,便于管理者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学生管理中的督导运行机制,它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相辅相成的[10]。管理者可根据工学结合理念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教学督导工作办法等方面的内容,将教学、管理、学习过程的督导工作集于一体。高职院校可以建构多主体的社会综合评价机制,及时听取学生、家长、企业、新闻媒体、教育部门等不同主体的反馈信息,然后对学生管理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寻找不足,制定对策,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就需要应对新时期的挑战,采取创新的管理方法,推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都需要不断深思“如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这一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通过科学的学生管理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管理者校企管理工作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窗口和镜子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