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的研究

2021-11-21 16:53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空间图书馆服务

孔 宇

(萍乡市图书馆,江西 萍乡 337000)

“十三五”时期,我国提高了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推动了全民阅读及立法工作,成立文化旅游部加快了文化产业与旅游行业的融合,为提升全民素养奠定了基础。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完结,“十四五”必然秉承“十三五”精神,继续推动文化产业建设工作,大力推动图书馆环境建设工作,提升以“阅读”为中心的空间服务质量。公共图书馆通过打造阅读空间,不仅彰显了公平、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更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将原有的图书、阅读价值上升到空间、交流领域,体现了图书馆在社交、学习、休闲等方面的服务价值。

1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研究的背景

在“互联网+”驱动下,“第三空间”理论逐步被图书馆界所接纳,并广泛应用于自身的服务中,关于“图书馆作为场所”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阅读空间与传统的阅览室不同,其加强了读者与图书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具有特殊含义的“空间”场景,是图书馆开展个性化阅读服务、加强读者互动交流的重要虚拟空间[1]。

“十三五”期间,国家为支持公共图书馆发展,确保全面阅读工作的顺利开展,先后出台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文件,并就打造阅读空间给出了相应建议。在此基础上,为保证阅读空间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均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免费开放,并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免费的服务职能。由此可见,阅读空间建设是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基础。

“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将打造阅读空间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共图书馆以“城市书房”为主要形式,打造了包括东莞“城市阅读驿站”、韶关“风度书房”等覆盖多个城市的新兴公共阅读空间。“十四五”时期,各地在开展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工作时,如何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的理论要求

2.1 彰显平等和包容的服务理念

党的十九大指出,2020—2035年作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首要阶段,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服务效能,强化自身服务均等化建设。《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全面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应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公益普惠,深入基层”的原则,规划还指出应做好困难以及特殊群体阅读需求的保障工作。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能够更好地开展,“十四五”规划还应继续坚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制化、平等化进程,并将均等化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在阅读空间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彰显平等、包容的服务理念。

2.2 推广优质的阅读资源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将“重在内容,提升质量”作为全民阅读工作主抓的重点。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正呈现日常化发展趋势。与其他共享空间相比,阅读空间旨在推广优秀的阅读内容。目前,图书馆空间转型工作正稳步开展,人们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图书馆环境以及建筑本身这一现象的产生也成为必然。但是,过度追求感官体验往往容易造成工作方向的偏移。例如,天津滨海图书馆将假书作为装饰,虽改善了场馆环境,但相比读者,游客的人数更多;北京篱苑书屋则存在数量众多的盗版书。这些图书馆均未能有效发挥自身职能,偏离了阅读推广的发展方向。作为衡量居民阅读水平的重要指标,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图书馆通过打造阅读空间,可实现优质阅读内容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居民文化水平,最终带动居民精神及文化的双重提升。“十三五”期间,图书馆领域的各项工作基本都围绕阅读推广的最终目标展开,阅读空间的打造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不断优化文献资源配置,实现优质阅读内容的推广。

2.3 打造新时代的智慧阅读空间

《“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将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等纳入工作重点,《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同样将提高数字化水平作为工作任务。由此可见,“十三五”期间,提升新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工作重点。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智能技术优势,实现与图书馆空间的有机融合,通过打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智慧型阅读空间,以智能化带动服务质量的提升,以数字化拓展虚拟空间,已经成为“十四五”期间图书馆打造阅读空间工作的主要方向[2]。

3 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空间的模式

3.1 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阅读空间

打造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其向标准化、均等化方向发展,不仅是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需要,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一般而言,在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融合的过程中,阅读空间通常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将作为城市图书馆总馆的分管体系,拥有统一的服务以及运行体系。二是传统图书流通点职能得到拓展,将被作为功能完善的小型图书馆投入使用。三是深入社区,将社区作为选址重点[3]。

为更好地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阅读空间可采用两种模式,即深入城市街(社)区模式以及文旅结合模式。前者以书房形式为代表,一般将有商铺、市政服务中心、学校等临近街道、人口较密集的地区作为选址标准;在管理上,各分馆书房中配有自动借还机,提升了自动化程度,实现了市区各书房间的通借通还。书房作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重要的阅读场所,同时也是市民文化休闲的重要阵地。而后者在选址上更偏重于将旅游景点、酒店、机场等作为选址标准;在管理上,图书馆通过成立分馆或服务点等方式将其纳入图书馆总分馆管理体系,由旅游经营单位完成场地提供、日常管理、图书调配、人员培训等工作。

3.2 面向未成年人服务的阅读空间

在阅读空间打造过程中,图书馆必须将未成年人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首先,考虑到未成年人对空间环境具有较强感知能力这一特点,在面向未成年人打造阅读空间时,图书馆不仅要确保其功能的适用性,还要保证其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次,考虑到未成年人实现发展的主要方式在于主客体间的交互,图书馆应经常举办亲子共读会、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通过阅读空间举办的各类活动,未成年人能够与馆员、家长等不同群体加强联系,从而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阅读能力。

3.3 以经典阅读为主题的阅读空间

经典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在打造经典阅读空间的过程中,应依托自身馆藏特色,举办经典文献系列活动,有效激发市民参与经典阅读的热情。深圳图书馆打造的“南书房”项目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阅读空间之一,该项目将阅读、活动以及展示等集于一体,为读者提供家庭书房式的阅读空间,其主要活动有:①结合自身馆藏特点制订经典阅读书目。图书馆以家庭为视角,将人文性、经典性以及可读性读物作为经典阅读的筛选标准,营造社会阅读新风尚。②以“萍乡学人书房夜话”为主题举办文化沙龙。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借助阅读空间积极调动萍乡本土学人的能动性,通过沙龙等形式实现城市间的文化交流。③举办各类诵读、演绎活动。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类诵读、演绎活动,积极邀请专家、群众共享经典。

3.4 以地方文献为主题的阅读空间

地方文献兼具历史性、地方性等特点,合理利用地方文献能够起到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肩负着收集、整合、开发地方文献的任务。为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图书馆应根据地方文献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馆藏体系。目前,我国部分图书馆在构建阅读空间时以地方文献为主题,并开展了相应的推广活动。

4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4.1 强化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理论支撑

长期以来,图书馆将满足公众个性化阅读需求、保证其拥有平等阅读权利、有效推动阅读推广工作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在进行场馆改造、重建过程中,图书馆应以阅读行为、环境行为、空间设计等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促进阅读空间的长久发展。由于公共图书馆受众较广,不同受众对阅读空间的环境、构成因素等都存在差异化的感知体验,因此图书馆应深度研究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行为,特别是特殊儿童、残障人群以及老年读者等,挖掘不同阅读空间下可能会产生的阅读推广效能。

4.2 分析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各种因素

在特定的阅读空间背景下,读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阅读行为。事实上,在阅读空间内,读者阅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是其生理、心理因素共同缔造的结果,往往会受外部空间环境影响。由此可见,通过打造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热情、产生良好互动体验的阅读空间,将有助于读者保持良好的阅读行为[4]。图书馆以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借助定量、定性等分析办法,能够分析出促进阅读空间发展的各种因素。图书馆阅读空间发展因素涵盖光照、温度、声音、设施、位置、网络环境、馆藏资源、馆员等,对上述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阅读空间的发展。

4.3 关注公共图书馆特殊人群的阅读空间

2017年,ALA芝加哥年度会议通过了《关于图书馆作为负责空间的决议》,该决议指出,公共图书馆针对特殊人群需求,在设计阅读空间时应坚持平等、多元、包容原则。现阶段,针对特殊人群打造的阅读空间仍以实现平等阅读为基础,在如何发挥阅读空间的激励作用等方面的效果尚不显著。考虑到这部分人群的特殊性,图书馆应为他们配备更专业的空间设施,还应根据特殊人群的具体情况,明确其阅读需求、动机及行为,并提供差异化服务[5]。公共图书馆应坚持以融合教育理念、学习需求层次理论等为指导,通过深入分析特殊群体与阅读环境之间的关系,完善阅读空间体系建设。

4.4 重视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标准规范

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的各项规范、标准以及相关指南等,都是保证图书馆阅读空间功能顺利实现的重要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先后出台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文件,规划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但是,我国在设计指南的编制、建设标准的更新以及相关补充条款的设立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以IFLA为例,该组织发布的一系列阅读空间建筑标准,以及针对特殊群体编制的建设指南、准则,对我国阅读空间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空间图书馆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QQ空间那点事
服务与咨询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