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高校支持体系研究①

2021-11-21 13:42罗智敏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纲要体育运动高校学生

罗智敏

(新疆财经大学体育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2016年国务院针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开展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方针,在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将健康教育纳入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加大对体质健康教育的开展力度,以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为目标,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纲要对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以此为基础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地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支持体系的建设,通过完善体质健康教育的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丰富的体质健康指导,帮助学生在开展学业的同时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1 当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地将青少年群体作为体质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并且明确提出了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的具体要求,《纲要》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置的100%达标,确保青少年每周可以参加3次以上的体育运动,并保证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的优秀率提升到25%以上[1]。这些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和教育部门对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的重视,也使得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根据《纲要》的具体要求,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大力的建设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支持体系,增加了体育运动在学生校园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旧面临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下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亚健康状态几乎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现象,根据《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的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了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且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了比较普遍和值得重视的健康问题[2]。究其原因,首先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饮食种类的不断丰富增加了肥胖问题发生的几率;其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也非常普遍,在大学生群体中熬夜、晚起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了身体机能的紊乱,增加了各类健康问题的发病几率;最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造成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各类外卖快餐、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不吃早餐、夜宵加餐这类的饮食习惯造成了肥胖和各类疾病的发生,诸如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早,这也体现了青少年群体整体体制健康管理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1.2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未来栋梁之才,大学生群体的体制健康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但是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当中,长期存在着重学业、轻素质的问题,学校教育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业问题上,但是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情绪问题等却缺乏关注,甚至像体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与体质健康管理相关的课程经常被其他专业课程占用,这种情况造成了高校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滞后。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的重视,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旧存在着执行力差的问题,例如一些学校并没有成立专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部门,缺少完善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持系统,甚至连最基本的体质健康管理人员都配置不齐,只有校医或保健医生进行日常基础的健康问题处理;其次,国家要求高校必须配置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医生,但很多高校并没有配置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多学生长期受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困扰,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得不到重视,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也反映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缺失[3];此外,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在课程设计、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体质健康管理的要求,体育课程的开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生体测也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要求,只看重体测的通过率,却忽略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分析,这些现象反映了部分高校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上的滞后性,重视程度低、执行力差,造成了体质健康管理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

1.3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持系统的前提,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保障,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体质健康管理的软硬件设计建设还不够完善。在硬件条件建设上,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比较单一,能够给学生提供的设施只有操场、球场和一些比较简单的公共健身器材,且一些公共设施的维护不及时,出现了老旧和不能使用的情况,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够开展的体育运动比较有限。

2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高校支持体系建设策略

2.1 建立多方协作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包括了几个核心的模块,体育训练、身体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等都应当属于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范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之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集合各方的力量,打造一个完善、系统和专业的支持体系,才能充分借助各方的优势实现整体化的统筹和促进。首先,将高校心理健康中心、校医院、体育部等相关部分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统筹,明确在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中各方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同时加强几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实现数据的共享、信息的交流和案例的共同处理。如校医院在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时,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共享给体育部和心理健康管理中心,由体育部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和体育训练,而针对一些存在心理和情绪问题的个案也应当及时与心理健康中心进行协同处理,给出完善的干预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已经出现和潜在的体质健康问题;其次,加强与校外一些专业机构的合作,定期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和配合,如与一些专业的体质健康管理机构进行合作、从外部聘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通过这样的合作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最后,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由中心统筹各个相关部分的工作,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跟踪体质健康管理的推进结果,对一些重点个案进行完整跟踪和及时反馈,通过这样的形式健全现有的学生体质健康系统,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利用[4]。

2.2 完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软硬件建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置的100%达标,要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体系,就需要从软件和硬件建设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快学校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补充公共体育设施的种类,并对一些老旧和不能使用的设施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针对一些个性化的体育运动,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共享体育馆”的形式,由学校提供体育运动的场地,学生可以自备器材或使用学校有偿提供的运动器材开展体育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5];另一方面,针对软件建设的方面,加大体育课程开发的投入,丰富体育课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如引进街舞、瑜伽、普拉提等当下高校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运动形式,组织成立相关的体育运动社团活兴趣小组,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效率。

2.3 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既能实现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科学分析,还可以实时跟踪和记录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情况,从而借助科学化、自动化的管理工具,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基于此,学校应当加快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配置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自主开发和使用一些体质健康管理的平台,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掌握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情况,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健康和情绪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其次,利用手机APP、微信平台、学校网站或社群发布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方法[6];再次,利用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帮助学生简单便捷地预约体育运动、场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项目,定期开展一些关于促进体质健康的线上活动,如“乐跑打卡”“街舞风采”“早睡早起”等相关活动,通过一些趣味性的线上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3 结语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高校应当基于这一背景,配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广泛开展相关活动,加快软硬件建设的步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体质健康管理服务,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纲要体育运动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体育运动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