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研究

2021-11-22 02:41许凤莲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法治

许凤莲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传统文化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其中传统节日文化是最具表现力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表现形式。而国家对节日也做出了法定节假日这一规定,足见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既表现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还使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时间和精力去传承的保障。

1.传承优秀节日文化,结合教材渗透教学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也都有其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像是傣族也是一个比较重视传统节日的民族,每年都会如期举行的泼水节,盛况空前。除此之外,泼水节也是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国家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民族的意义与重要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一年级《快乐过新年》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因为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意义非凡。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春节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民俗文化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所以这个课下作业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完成。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1]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和学生一同分享有关于春节的视频资料等,其中包括一些除夕守夜,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视频内容,并且这种欢庆的状态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让学生通过视频去认识春节的来历和民俗,同时也能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通过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利于学生学习教材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特有的民族归属感。

2.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从学生生活出发

我国幅员辽阔,包含了很多地区,各个地区都有其传统的民俗文化,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时地方的特色民俗也是这个地区人民群众经过长时间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民风民俗,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他都是独一无二的,足以作为非遗传承。这些民俗文化的存在提升了当地人的凝聚力,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民俗文化涉及到的方面也非常广,其中包括一些礼仪,住房,饮食等等。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这几个方面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用学生最熟悉的当地礼仪,自家住房,还有就是吃饭饮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还能更好地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在教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中《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这些风俗,通过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去讲授教材,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和传承。像是饮食文化方面,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课堂活动,主题就是今天吃什么?然后让学生围成一圈进行谈话交流,让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家每天的饮食习惯进行讨论,然后在熟悉了所在地的饮食文化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授其他地区的饮食文化,[2]过渡到教材教学中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实践活动,像是做猫耳朵,这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小吃。学生通过自己双手近距离地去感受饮食文化,这时候就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讲授了,孩子们早已有所领悟。

3.传承我国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民族精华,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包含着数以千万计人民的信仰和遵循,是我们的国粹。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洗礼,但是传统文化所具备的魅力和价值是一直存在的。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外国文化也被人们所熟悉,所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应该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就给学生渗透,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激发学生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认真传道授业,不忘教育初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课堂中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在课堂中为学生贯彻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法治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