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读写结合化解写作之难
——“读写结合”法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荷花》小练笔板块的应用研究

2021-11-22 02:41李星鹏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反例荷叶荷花

李星鹏

(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罗松小学 广东 中山 523484)

前言

“读写结合”法就是“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部编版新教材陆续在全国铺开后,其编排特点以及设计理念多有改进,比如突出练笔的数量与习作的地位,最大限度开辟写作练习,锻炼学生写的能力。本文即根据统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荷花》课后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的具体要求,采用读写结合法开展教学。

1.读为基础,以读促写

读与写本身是传统经典素养“听、说、读、写”的两个要素,相互促进又不可分离,“读写结合”策略中“读为基础”是颠扑不破的法则,读本身是理解的强化和语感的培养,一切表达都以读为前提,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读的原则应一以贯之。本课教学过程中,即以读为前提,在各个环节中贯穿读的要求,为写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1:了解荷花的绽放的三种不同的状态,学习练笔小技巧其一。

教师:小荷才露尖尖角是荷花结出花蕾、还没开放的样子,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是荷花已经绽放、无比艳丽的样子,那本段中描述了荷花几种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总结后分享你的发现。

生:这段话中一共描写了荷花三种不同的状态。

师:描写了哪三种不同的形态,请在原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生读三种不同的荷花状态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再发挥你的想象力,读一读描写荷花状态的句子,边读边想象三种荷花的不同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生读)

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象是否到位,接下来请同学们边读边看大屏上的三种不同开放状态的荷花的图片,体会作者描写的到位。(生边看图边读边体会)

师:作者看到了三种不同状态的荷花,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在写话练笔的时候,我们也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学会全面仔细观察。(板书:全面仔细地观察)

该教学片段中,一共采用了四种读法,分别是自由读、个别分享读、想象读、看图读。自由朗读课文可总体上让学生大致把握荷花的三种不同状态,个别分享读是对之前自由读发现的验证,想象读则是对学生读的兴趣的调动和激发,对深入领悟和把握荷花的不同状态特点大有助益,看图读可以说是对想象读的预想结果的调节和直观化,而整个读的过程贯彻下来,同学们对荷花三种不同状态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作者描写荷花这种观察的细致和全面的手法也有了都有了很大更深的领悟。

2.修辞切入,感知其妙

“读写结合”法还是要结合习作问题要求,落实到相应的方法技巧指导上,让学生尝到技法的甜头,也就会慢慢获取写的心得,真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段教学环节中,特别从语言表达方面,突出了修辞上的指导,让同学们在领悟其对语言的美化作用。

教学片段2:画出第二段中你认为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好在哪里。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了比喻修辞,生动想象地写出了荷叶的样子。

师:一个个写出了荷叶的数量(生答:多),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生答:绿),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生答:样子)。

生: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饱胀用得好。

师: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用了夸张的修辞。

师:一起读一遍,体会一下,你是不是仿佛看到胀得要破裂的花骨朵儿?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师总结:修辞的确可以让文章更加优美,更加引人入胜,如果我们写的时候,也可以学到一种写的方法就是多使用修辞手法。(板书:多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很多日常习作指导还停留在第一层面,即指导学生读的层面,但对于读法的指导到写法的实践指导却是鸿沟一道,能够形成固定的经验体式者少之又少,这从侧面上说明写法的指导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让学生爱上写作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而修辞手法可以说是最容易切入的角度,也是同学们最能够感知和把握用法的,本环节让同学们在读中发现修辞之美、感知修辞之美、内化修辞之美,到练笔时就多一分用法领悟在心。

3.创设情境,体悟其美

某些词语的妙用需要创设情境进行拓展,让同学们在生动形象的场景中领悟其对语言的美化作用和效果,从过程中也渐渐学会多用准确生动词语的方法技巧,让文章也更加优美。

教学片段3:本段中同学们能体会出荷花的美,还多亏了几处字词的运用,用笔圈出来,并说一说你认为这样这个字或者词好在哪里。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用得好。

师:“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为了让大家体会挨挨挤挤的样子,找三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师:三位荷叶请挨在一起,这时候池面上吹来了一阵南风,三位荷叶挤了起来,风停了,三位荷叶又恢复原样,不一会儿南风又来了一阵,三位荷叶又挤了起来。那体会一下“挨挨挤挤”写出了什么样的场景和感受。

生1:用了拟人的修辞,很有画面感和动感。

生2:表现了荷叶的数量多。

生3:很有生机。

师:可见,用好了字词,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不少的乐趣,那是不是也可以让写话练笔更加准确生动,读起来特别有味道。看来我们又学会了一个练笔的技巧。(板书:多用准确生动的字词)

这个教学片段中,“挨挨挤挤”是同学们自己可以发现,但是不确定用到什么修辞手法,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就可以单独设教学片段,弱化修辞,强化使用效果,从描写的妙处着手来展开教学活动,“挨挨挤挤”的使用效果经过创设表演情境,免去长篇大论的讲说,让现场场景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词语使用效果。

4.推出反例,避免误区

很多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写法上的技巧,也能将该技巧落实到习作中去,但是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僵硬化表达方式,让技法使用适得其反,出不来效果。根据平时教学经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反例环节,让同学们只有讨论其利弊。

教学片段4:小练笔环节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句子,出示句子:

公园的菊花开了,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有粉色的,美丽极了。

师:请问这个句子造得好不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生:这个句子好,用了排比的修辞。

师:我觉得这个句子不好,不好在哪儿?(学生开始谨慎思考)

生1:虽然写出了颜色,还没有写出菊花的样子。

生2:句子平平淡淡的,没那么优美。

师:对,这是我们同学最喜欢造的句子,但是问题也出在这儿,用了排比的修辞,却没有写出菊花的样子和美丽,平平淡淡,没有味道。

师:接下来,我们的练笔中就要吸取这个句子的优缺点,同学们再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在课文第2段中描写荷花用过的方法技巧,学着用上,让你的练笔也一样优美精彩。

推出反例,打破思维定式,这种陌生化的教学方式,反而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同学们经过此次反例教学的指导,即便没有感知更多正面的范例的效果,但是起码已经了解了反例的不当和平庸之处,下一次就会在这种用法的贯彻中留心,并避免误区。

5.总结

本节课基于课后小练笔仿写第2段的要求,用读写结合法来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三种练笔小技巧和避免一种误区来达到仿写第二段的目标。在完成教学目标上,还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是为“读写结合”法服务。从总体效果来看,真正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话,还得大幅精减讲授环节,细化读法,切实贯彻读的要求,在各种各样的读中传递给学生语言美和想象美,达到启发写的目的。保证写的时间充足,保证对学生习作的反馈和评价全面有效。如此以来,这节课的探索才会更加有意义。

猜你喜欢
反例荷叶荷花
几个存在反例的数学猜想
荷叶像什么
活用反例扩大教学成果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叶圆圆
荷花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夏天的荷花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