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美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探究

2021-11-22 07:16陆志亮
小学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范画美术创作

⦿陆志亮

美术本身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但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都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初中美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相关教师在遵循学科教学要求和应用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有效的师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美术教学活动。对此初中美术教师应正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造出全新的美术课堂。

一、创设全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学探究意识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各色美术挂图,视觉教学效果较为平面化,搜集制作美术挂图也会花费教师很多时间,同时学生一开始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更遑论后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信息的管理和整合,信息可以是图像、文字、符号等形式,因此其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传统初中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对此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美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趣味。

例如,教师在进行《熟悉的物品》这一课时教学时,学生需要学会静物画的表现方法、静物选择与搭配关系等美学知识。首先教师先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具有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范画内容主要以水果、文具为主,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准备好一些水果与文具。而后在正式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逐一展示这些静物范画,并邀请学生尝试根据自己手中的水果和文具去动手模拟范画中的静物摆放位置。在范画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萌生各种各样的审美想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分享个人的审美想法,以此初步实现有效的师生合作探究。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拓展学生审美眼界

信息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信息的管理、整合、表现形式等方面,这些优势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初中美术的教学素材变得更加丰富实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他们的审美观念开始逐渐有个性化的特征。传统的美术教育很容易令学生的审美眼界得到限制,追根究底在于教师群体缺乏足够的审美资源以供学生欣赏学习。对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对应学科教学中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美学世界中进行合作探究,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开辟一个全新世界。

例如,教师在进行《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这一课时教学时,该课时的主要教学重点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点和人文特点。首先教师先制作好关于对比现实中的动植物与写意国画中的动植物的动态课件。而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入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的初步讲解,并用动态课件作为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主要素材,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去尝试总结课件中现实意象与写意国画中意象的异同之处。随后教师请每组学生派出代表来分享自己小组的主要赏析看法,并鼓励学生来具体点评课件中个人较为关注的写意国画,最终让学生的审美想法得到充分展现。

三、落实信息化创作平台交流,促进学生美术学习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既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也能更好地纠正学生当前美术创作中的不足。传统的美术展示往往都是教室展板中粘贴展示或者教师手动展示,只适合用于少量作品的展示。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让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这一大规模平台来进行更加有效的美术创作想法交流。

例如,教师在进行《情感的记录》这一课时教学时,该课时中学生需要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关系对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创作,作品需要有一定的色调和主题表现,更需要学生尝试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在班级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作品完整拍下发至对应的美术作品微信群中,学生之间先进行互相点评留言,教师再进行总结评价,同时选出优秀作品发到朋友圈用于展示,让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对于美术创作的灵感交互,最终进一步激起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美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时,一定要紧紧结合信息技术特点与初中美术教学需求,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广阔的美术世界,通过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整合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探究活动素材,从而让我国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步入一个全新阶段。

猜你喜欢
范画美术创作
美术篇
《一墙之隔》创作谈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浅谈对儿童美术教学中“范画”的认识
美术课堂中范画教学浅探
创作随笔
用范画引领儿童走进审美的世界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