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绘本阅读与表现性活动的有效融合

2021-11-22 14:31罗健艳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表现性鲨鱼绘本

罗健艳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心幼儿园,福建南平 353000)

引 言

将绘本阅读渗透到表现性活动中,教师需要有对接融合意识,让绘本阅读发挥重要助学作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常规活动中,都有绘本阅读的渗透契机,教师可以结合绘本阅读设计游戏、表演,培养幼儿阅读绘本的自觉性。绘本资源极为丰富,表现性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二者有很多契合点,教师需要做好对接研究,让绘本阅读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

一、集体活动,绘本与互动融合

幼儿园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这无疑是重要的教育契机。教师借助绘本阅读进行表演设计,能够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集体活动大多有表演展示任务,与熟悉的绘本内容有更多对接点,教师要做好融合性设计,让绘本故事顺利进入表演环节。幼儿对绘本故事有很强烈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绘本内容,给幼儿带来多种感官的冲击,确保演绎活动的顺利开展。绘本故事具有趣味性、情节性,适合进行表演设计,教师从融合角度进行整合,能够创造更多演绎机会[1]。

例如,《我好快乐》这一绘本故事介绍了一只快乐的小兔子。当快乐来临时,它会高兴地跳起来,也会笑个不停,还会陪伴家人。教师可以先让幼儿阅读绘本,然后要求其饰演这个角色,利用多种场景进行调度,以表现小兔子快乐的性格。因为有集体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表演,在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理解的同时,拉近家长与幼儿的距离。

幼儿对绘本有特殊的情结,对表演也比较热衷,教师将二者紧密结合,能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在阅读绘本故事时,教师要给予幼儿指导,使其顺利进入绘本情节中,为集体表演创造条件。亲子活动中设置演绎绘本故事任务,能够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绘本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在选择时,需要做好深入的学情调查,为幼儿设计合适的活动。

二、区域活动,绘本与游戏衔接

幼儿园有多种活动分区,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教师将绘本与游戏衔接,能够对游戏进行升级处理。绘本故事有情节性,与游戏融合后,能够呈现其角色特征[2]。绘本故事进入游戏后,教师要做出必要的引导和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区域活动没有固定形式,可以是游戏互动,也可以是角色故事演绎,只要能够提供自我展示和体验的机会,就是可以接受的设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为幼儿设计合适的区域活动。

例如,绘本故事《爱笑的鲨鱼》讲述了一条爱笑的鲨鱼,在海底世界,每天都能够和身边的植物、小鱼进行游戏交流,这些植物和小鱼能够从中获得很多快乐的故事。教师可以将这个故事创编成区域游戏,利用一些玩具设计海底世界,让幼儿戴上小鱼的头饰,让饰演鲨鱼的幼儿披上彩纸设计的鲨鱼服,并设定具体的游戏程序和规则。再如,鲨鱼与小鱼捉迷藏,小鱼们都躲到一些障碍物下,鲨鱼要到处寻找。被鲨鱼捉到的小鱼,要跟随在鲨鱼身后……游戏推出后,幼儿都想饰演鲨鱼这个角色。教师要合理分配角色,体现和谐主题。

幼儿参与到绘本故事创编的游戏中,获得了更多互动体验,如何将这种平常经历变成心灵触动,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游戏设计时,教师需要有自觉对接意识,利用绘本故事进行游戏设计。这不仅能丰富教学设计资源,还能为幼儿创造更多体验机会。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展开对接思考,利用绘本故事进行对应设计,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幼儿由此形成的学习认知更加牢固。

三、亲子活动,绘本与表演相结合

亲子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选择,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更有信心,还能够让家长增强教育意识。亲子活动有多种呈现形式,教师有意识地将绘本内容融入其中,可以给活动增加一些情节,也能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3]。部分家长对亲子活动不是很熟悉,教师如果在亲子活动中渗透一些绘本内容,可以给家长带来一些启示,确保亲子活动的顺利开展。绘本故事内容广泛,教师必须做必要的引导,让家长参与到绘本阅读活动中,这对亲子活动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的妈妈真麻烦》这个绘本故事讲述了妈妈整天围着孩子转,关心衣、食、住、行等多个细节,显得很啰唆。教师可以将这个绘本改编成演绎活动,让幼儿在表演中对妈妈的呵护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改编过程中,教师应对这个故事情节进行删增,增加幼儿理解妈妈的相关情节,让幼儿用行动来报答父母恩情,如给妈妈搬凳子、递毛巾、端洗脸水等,让妈妈获得更多情感体验。

将绘本故事内容渗透到亲子活动中,不仅可以将亲子活动提升到更高水平,也让更多的幼儿和家长受到教育和感动,这样的设计自然深受欢迎。教师对绘本故事进行必要改编,并吸收了部分家长的意见,确保了亲子活动的适合性、教育性[4]。亲子活动有广泛的含义,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其定义为一种比赛,而应从思想角度开展渗透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四、常规活动,绘本与生活对接

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开展教育,也可以借助绘本内容。绘本故事有直观性特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绘本故事,能够提升教育的有效性[5]。在观看这些绘本内容时,幼儿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要精选绘本内容,注意对接生活认知基础,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绘本《风到哪里去了》时,教师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进行了解读,在引导幼儿阅读时,将其与添加衣物相结合:我们平时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果天气寒冷了,就要添加衣服了。如何才能判断天气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风到哪里去了》吧。又如,在教学绘本《丽塔和鳄鱼迷路了》时,教师对生活中识记道路的方法进行集中整理,要求幼儿学会自行辨认方向。为了让幼儿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设计了展示活动,要求幼儿讲述自己辨识道路的经历,介绍一些生活经验。在讲述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做一些纠正,给予幼儿更多鼓励,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利用绘本进行表现性活动的设计,能够为幼儿带来全新的体验。常规活动与生活学习密切关联,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有贴近意识,创造更多学习契机,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6]。

结 语

绘本阅读与表现性活动有更多对接点,教师结合绘本设计活动,能够使幼儿形成更多深刻感知和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引入绘本,能形成绘本表演;在区域游戏中融入绘本,能形成故事游戏;在亲子活动中对接绘本,能完成迁移教育;在常规活动中渗透绘本,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绘本阅读与生活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做好对接研究,以提升活动品质。

猜你喜欢
表现性鲨鱼绘本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绘本
绘本
绘本
鲨鱼来袭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背负恶名的鲨鱼
鲨鱼
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