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融入灾难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1-11-22 23:23杨光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灌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灾难体育课教学内容

杨光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领土和资源,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常常会引人深思:面对看不到的灾难和看得到的生死离别,我们能做什么?应以什么方式,什么措施面对灾害和意外?不难看出,我国的确认识到灾难教育的重要性但也清楚教育中缺乏灾难教育环节,缺失实践实操教学模块,即便是进行理论讲述和宣传片警示,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灾难观。为了使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灾难观念,科学看待灾难发生及规律,提高灾难意识,掌握“防、减、备、救”灾的相应应急措施,提升抵御灾害的能力,故此,我国形成了党中央“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融入意外伤害、自然伤害等灾难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一)国家对高校灾难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

2014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和《教育督导条例》,及时颁布了暂行办法,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维护教育改革发展。此办法的出台及时有效处理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做了重要指示: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是国泰民安,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才能实现,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安危问题,国家兴旺更无从谈起。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灾难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培养学生“三观”、锻炼主观能动性以及赋予各种能力的主要阵地,应当担负起教育的重要责任,让学生看到生命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也极度缺乏生活的阅历和经验,面对外界社会的突变,心理极易受到波及和影响,对待外界的压力和意外伤害,并没有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更谈不上灾后的心理恢复与重建,种种因素加速了高校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进行灾难教育的必要和决心。故此,在高校课程中融入灾难教育应当给予支持与肯定。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具备实施灾难教育的独特优势

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具备实施灾难教育的优势。首先,公共体育课对于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适应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它是由公共体育独特的教学方式所决定的。公共体育课多以实践为主,对灾难教育的输入与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学习面对意外伤害和自然伤害应当且必须做的。再次,公共体育具有与灾难教育共同的教育目的。公共体育教育的首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发展身心,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灾难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是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懂得和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技能,树立正确灾难观念和意识,正确看待灾难的发生及其规律,提高灾难意识,掌握防灾、减灾、救灾的应急措施,提升抵御灾害的能力。如此一来,公共体育教学中融入灾难教育内容更加能够突出学科优势,提升灾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现状分析——以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为例

本研究以个案的形式分析目前该院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该院自2018年从河大全面接手公体课以来,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及实际情况,遵照“把体育教育贯彻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公共体育必修课。在师资方面,有专职体育教师3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教授运动技术理论与技术20余门(田径、体操、篮球等)及体质健康锻炼的方式方法,但对于意外伤害与自然灾害等的灾难教育没有涉及。

在前期收集资料时,对学生就灾难的认识进行了简单访谈,发现只有极小部分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伤害和灾难意识薄弱,认为根本没有预设过遇到此类事件,可见学生对灾难教育的知识匮乏程度。另外,也了解到在学校进行的安全或灾难教育多来源于班会、说教、视频教育等看、听、说的途径,忽略了灾难教育的实践特点。即便是军训时期辅导员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也没有真操实练机会,导致学生意识淡薄。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学生必然束手无策。

在与领导的访谈间了解到,以往的学校教育确实没有融入安全、灾难教育等教学内容,而体育教育仅仅是身体的教育,并未真正延伸到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但通过近年的灾难事件,领导们也看到灾难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公共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强烈赞成在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灾难教育内容,且要求增加学时和教学比重,将“自救与急救”列为学校公共体育课的亮点,突出公共体育课的亮点,作为学校的特点。这足以看到领导层面对这一改革与创新的大力支持。

此后,与公共体育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访谈,部分教师认为灾难教育最重要的是理论灌输与讲授,认为大学生已经是独立思考的成人,理论知识一旦储备足够,就能激发其面对灾难的自主能动力;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应着重运动安全教育,强调运动的环境安全、运动的科学与正常体姿、运动损伤后的处理等内容,着重体现体育的重要性,认为灾难教育根本无法全面囊括,应当在国防教育及选修课中呈现;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赋予了公共体育课更多负担,原本学生体质提升就是举步维艰,再加上灾难教育,无疑造成更多教学压力,导致原本公共体育的教学课时与内容缩水;仅有小部分认为灾难教育与公共体育教育具有共同的目的与目标,提议需要对教育内容、学时和学分分配得当才能使二者高效结合,达到最佳优化。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融入意外伤害、自然伤害等灾难教育的预设

(一)教学大纲的预设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纲领,对整个教学活动起方向性引导作用。故此,提出预设:大一基础课:新编教学大纲以实用健康体育理论、身体素质练习、田径、体操、武术、球类、游泳、常见运动损伤、淹溺等急救与自救等为教学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得到锻炼,为二年级选项课打基础。

二年级选项课:为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开设。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专项上课,主要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气排球等24项及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的急救与自救措施、心血管疾病及意外的应急救护等,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该项目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其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掌握意外伤害和心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自救能力,全面增强体质。

大三及以上公体选修课:面向本科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开设,开设的项目以学生普遍喜爱的项目为主,主要有篮球、足球等9项,结合学校条件而定,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体育保健课:为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课程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与保健体育教学。项目主要是选用对身体康复效果好的传统体育项目,如传统养生功法等,并辅以其他有利于健身保健、增强对疾病抵抗能力的项目。

(二)教学内容的预设

正因为灾难教育教学内容的缺失,在新编教学大纲中特意增加灾难教育,努力打造成体育课的亮点,营造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新编大纲的预设已得到了领导、教师与学生的初步认可:预计在大学体育(一)中增加“急救与自救”知识,这其中主要是常见运动损伤内容为主。大学体育(二)因有游泳内容,这部分加入游泳中常见的突发事件,例如淹溺、急救溺水的自救与互救等,增加“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和自救知识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内容。大学体育(三)增设例如遇到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狗咬伤等一些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伤害、自然灾害(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等灾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大学体育(四)增设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急救(心源性缺血,突发倒地)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主要以胸外按压配合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术为主要内容。这几个模块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不仅具有递进关系,而且与其他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突出重点。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融入意外伤害、自然伤害等灾难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一)转变以往传统公体教学的模式,结合院校特点、地域特色及灾难教育的特性,转变单一守旧的填鸭式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二)建立新的目标体系,构建融入灾难教育教学内容的新的课程体系;(三)整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内容和技术内容,规范每节课的模块课时,增加灾难教育的模块内容,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海姆利克”等基础性医学知识列为必选内容,提高学生救护技能与相应的心理素质。努力将教学内容构建成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金字塔形式;(四)调整灾难教育融入的方式,增加情境游戏、模拟状况等环节提高学生自救与急救的心理素质,试图通过多种实况模拟方式,直观且生动的传授面对灾难的措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灾难意识,培养其面对灾难的自主能动与主观能动力;(五)根据学生面对模拟灾难的反应,针对性的做出判断,因人而异的制定运动处方,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缺陷与短板;(六)运用多媒体与实践模拟结合的教学媒介,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待灾难教育保持清醒认识,指导学生操作动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正确判断自身及其他同伴的身体反应,并作出正确的心理表态与技术反应。

猜你喜欢
灾难体育课教学内容
雷击灾难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地球灾难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