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时代高职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21-11-22 23:23郭法牡丹江大学
灌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思政育人

郭法 牡丹江大学

一、正确的政治引领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的客观要求

纵观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风云多变的国际大环境要求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具有正确清晰的政治意识,必须具有明确的思想态度,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捍卫国家权利,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企图破坏祖国团结和统一的思想导向和国际舆论,必须具备明辨是非曲直的政治敏锐,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一个普通公民应有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作为祖国建设和发展的未来力量,青年学生群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培养和教育是坚决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们思想还不成熟不稳定,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和稳固,这个阶段充满极强的可塑性,当然,同时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稍有不慎极容易被动地接触甚至接受不良思想侵害。因此,高校课程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教育,是十分有必要,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客观形势要求。

二、课程思政教育是国内政治生态顶层设计的明确规定

为大力发展和实施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开好开足政治思想课前提下,国家继续加快发展和优化政治生态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整体规划,以高屋建瓴的思想智慧引领,从顶层设计中凸显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高等学校完成思政课程育人的同时,以全学科全课程参与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潜移默化地贯穿学生知识内容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全过程。

以国家宏观战略部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顶层设计的高站位、长远规划视角分析,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高职体育课作为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在课堂教学这一育人主阵地,如何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将思维塑造、思想引导及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保质保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具体要求。

三、协同育人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育人的必要补充

(一)课程思政育人有效填补思政课程未能覆盖学生学科学习全过程的空白

作为高校思想育人的主要课程形式,思政课是唯一的教学实现载体,是学生获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唯一直接方式。这种现状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导致了学生除了在思政课堂被动学习理论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知识和内容,其他学科和课程的学习过程接受不到较为明确的和较为科学清晰的思想教育。

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思政课程育人模式不具备多样性和全面性的教学现实问题,同时,对思政课程不能覆盖学生其他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各学科教师均能够结合学校特色和课程自身特点,充分发掘课程本身具备的思想政治资源和元素,将思想政治育人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实现协同育人的时代目标。

(二)课程思政育人有助于协同育人目标整体推进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措并举,协同并进的时代背景下,高职体育课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有效推动了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统筹规划,齐抓共管,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认同和明确的政治站位,为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和判断国际和国内舆情做好必要的政治引领,为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塑造个人政治和价值体系提供科学系统的思想引导。

实现协同育人整体目标,要求思政课程以外的其他学科一起参与,共同研讨,通力合作,最终达到高校每一个学科每一门课程都具有思政育人功能的大目标。一是必须在实际教学的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中贯穿和渗透具有学科和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二是必须在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体现和融入思政教育理念;三是必须在教师实际授课计划和具体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三)思政课程育人较强理论性特性需要课程思政以实践为抓手的有益探索

对于以往的教书育人过程,思政课以其体系完备、理论强、知识内容冗繁等课程特点,使教师教学可复制易传播等教学效果形式受到影响,使学生学习增加了不必要的主观畏难情绪,从而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思政育人发展进程。

为解决这样无奈又矛盾的教学客观现实,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思想和理念,结合专业特征和学科特点,以教师切身体验和生活经验,以学生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形式,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得到思想价值的升华,逐步找寻到人生观念的正确导向,学生在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锻炼的实际过程中完成个人价值体系的构建和重组。

四、高职院校体育课学科育人的必要需求

高校体育课偏重于关注学生外在形体强健,而忽略学生内在思维塑造与思想引领的现状,迫使体育课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有所改善,高校育人始终应该坚持育人是教书的前提条件和终极使命;应该始终遵循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作为高校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它具有学科门类较多、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能够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丰富和滋养内心的精神世界,加速构建学生个人价值体系。

高职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策略,并能够实施具体教学研究,既符合宏观政策要求,也能够增补体育课思政教学研究领域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作为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模式的有效补充。因此,体育课融入思政政治教育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体育课上的“意外”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