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研究

2021-11-22 02:41张焕清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圆柱数学教师试题

张焕清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圆玄小学 广东 广州 510800)

目前,很多小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并不高,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造成了打击,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面对学生的这些计算问题,数学教师往往会笼统地总结为粗心、马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成熟不假,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并不能粗暴简单地归咎为学生粗心,教师应当反思自己的计算教学。因此,笔者通过对教学经验及教学案例的研究,总结出了目前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有效开展计算教学的策略。

1.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的现状

1.1 计算课很难上得出彩来吸引学生。由于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对周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结合多种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计算的教学,以此丰富课堂内容。但是在当下对于老师来说,计算课是很难体现出彩的地方,所以也很少有老师上计算教学的公开课让大家观摩学习。[1]加上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自己主动去思考、探索,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计算数学的积极性,导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的效率。

1.2 练习内容枯燥乏味。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并没有重视对课堂练习的设计,通常习惯先将教材中的题目做完,然后再列举一些类似的试题让学生练习。由于试题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比较相似,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练习中很难提起兴趣,计算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例如,学习“分数除法”时,教师列举了一个试题:小明体重30千克,是爸爸体重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们刚刚算出爸爸的体重是90千克,教师又会提出一个问题:小芳的体重是23千克,是妈妈体重的?,妈妈体重是多少千克?这种重复、枯燥的练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计算教学的质量。

2.有效开展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的策略

2.1 合理创设情境引出计算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要重视计算教学,认真上好计算课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一定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计算学习。将情境融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老师可以创设“周末陪妈妈去超市买水果”的情境,超市的水果琳琅满目,都标着价格:苹果19.8元每千克、葡萄12.8元每千克、香蕉7.2元每千克等等。妈妈想三种水果各买2千克,请你算算各需要多少钱?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并且还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时意识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需要明确在计算教学当中的一些困境,并且学会创造一些数学计算教学的条件,让小学生在自己实践当中感受到计算学习的乐趣,以此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

2.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练习。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计算练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3]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A、B、C三个不同的等级,在布置计算作业时可以将问题的难度进行一定的控制,比如数学基础较好的A类学生的试题为:有一根4米长的圆柱钢材,将它分为两段以后表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分米,已知每立方分米的钢材重7.8千克,求这根刚才的重量;数学基础一般的B类学生的试题是: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37.68平方厘米,高为6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数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的试题是:已经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为6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这种分层式的练习方法,既可以做到“提优”,也能做到“辅差”,保证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了计算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大大提升,更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数学教师需要尝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计算课出彩,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得计算教学能够获得一定的提升。

猜你喜欢
圆柱数学教师试题
圆柱的体积计算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