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2021-11-22 10:49庞彩莲刘敏娟林景涛陈凯妮黄嘉莹吴品周正维许艳茹
海南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亚胺美罗培南烯类

庞彩莲,刘敏娟,林景涛,陈凯妮,黄嘉莹,吴品,周正维,许艳茹

东莞市大朗医院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770

铜绿假单胞菌(PAE)是临床上常见非发酵病原菌,也是当前多重耐药菌较为难治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由于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PAE产生了碳青霉烯酶,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极大困难[1]。本研究收集东莞地区感染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进行耐药分析及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东莞地区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PA共216株,其中痰标本139株,腹腔脓液17株,肺泡灌洗液30株,伤口分泌物12株,尿液10株,胸水3株,血液5株,收集菌株为患者的第一株菌株,剔除重复株。

1.2 试剂和设备 血平板、麦康凯平板、M-H琼脂平板、OXOID药敏纸片(江门凯林有限公司),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比浊仪、GN鉴定卡、GN09药敏卡等法国生物梅里埃原装配套产品(广州华鑫公司),亚胺培南缓冲液(上海科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来自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

1.4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取已分纯新鲜培养的平板上细菌,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整菌悬液浓度至0.5个麦氏单位,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GN卡、GN09卡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1.5 PAE产碳青霉烯酶及其表型检测 采用2017年CLSI推荐的eCIM试验检测CRPA是否产碳青霉烯酶[2-3]。取10μL纯菌落于2 mL胰蛋白胨大豆(TSB)肉汤中,放入含10μg美罗培南的无菌纸片,35℃孵育4 h±15 min,制备0.5麦氏浊度的大肠埃希ATCC25922菌悬液,将美罗培南纸片从TSB肉汤中取出,贴于已涂布有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H琼脂(MHA)平板上,35℃孵育过夜后,量取抑菌圈直径,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为6~15 mm或直径为16~18 mm但抑菌圈内有散在菌落,判断碳青霉烯酶阳性。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4]:采用纸片扩散法,严格按照药物敏感性实验流程及厂家说明书上操作,制备细菌悬液浓度为0.5麦氏单位,均匀涂布于MHA平板上,张贴4张亚胺培南(10μg/片)药敏纸片,纸片中心距离≥25 mm,在其中三张纸片上分别滴加10μL EDTA溶液(0.5 mol/L)、10μL 3-氨基苯硼酸溶液(40 mg/mL)、10μL EDTA溶液(0.5 mol/L)+10μL 3-氨基苯硼酸溶液(40 mg/mL),35℃培养过夜后判读结果。判定指标为若含EDTA溶液抑制剂的亚胺培南抑菌圈直径与单药相差≥5 mm以上,则可判断该菌株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若含3-氨基苯硼酸抑制剂的亚胺培南抑菌圈直径与单药相差≥5 mm以上,则可判断该菌株产丝氨酸酶。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WHONET5.6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菌株来源 216株CRPA菌株标本分布以痰标本为主,其中以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最多13.89%,见表1。

表1 216株CRPA菌株标本来源分布及构成比

2.2 CRPA产碳青霉烯酶检测结果 216株CRPA中产碳青霉烯酶83株,占38.4%(83/216),其中产丝氨酸酶38株,占17.6%(38/216),产金属酶30株,占13.9%(30/216),同时产丝氨酸酶+金属酶15株,占6.9%(15/216),不产碳青霉烯酶133株,占61.6%(133/216)。

2.3 CRPA的药敏结果 216株CRPA的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6.1%和72.6%,氨曲南耐药率为50.9%,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40%以下,见表2。

表2 216株CRPA的药敏结果(%)

3 讨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且有效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很多报道PAE耐药率上升与产酶有关[5-6];朱蓓伟等[7]还报道,PAE的耐药机制主要为外膜蛋白Opr-D2缺失和产SPM型金属酶。东莞地区216株CRPA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结果显示,产碳青霉烯酶共83株,占38.4%,其中产丝氨酸酶38株,占17.6%,产金属酶(MBLs)30株,占13.9%,同时产丝氨酸酶+金属酶15株,占6.9%,不产碳青霉烯酶133株,占61.6%。因此,本实验中产MBLs只是PA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之一,不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与刘涛等[8]报道相似。这可能是因为PAE固有耐药性、外膜蛋白Opr-D2缺失、非特异外排泵高表达作用、外膜通透性降低等导致细菌耐药;其次,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包括临床抗菌药物滥用、患者未遵从医嘱或未按疗程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在农牧业和鱼类饲养过程中大量使含有抗菌药物饲料等情况;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不当,导致交叉传播,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9]。

本研究中,菌株来源分布主要以痰标本为主,占64.35%,其次为肺泡灌洗液和伤口分泌物,无菌体液如胸水和血液比例相对较低。216株CRPA的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6.1%和72.6%,耐药率在50%~70%的有氨曲南,耐药率在30%~50%的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以下的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左旋氧氧沙星。与曾婷等[10]报道的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50.53%外、其他的耐药率均≥60%有差异。在CRPA中敏感性最好的是氨基糖苷类和阿米卡星,其次为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性均为75%以上,与王琼琼等[11]、张艳芳等[12]报道相近,因此,在用药时首选耐药率在30%以下的药物。

据万永艳[13]报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PAE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因此,临床应综合考虑感染菌的耐药表型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强化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14],对MBLs阳性的感染菌,即使亚胺培南体外药敏结果敏感,临床也应慎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将意味着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志谢:东莞市人民医院、东华医院及兄弟单位提供菌株。)

猜你喜欢
亚胺美罗培南烯类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中乙烯亚胺的迁移量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开展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的影响
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感染治疗效果及对PCT水平表达的影响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耐碳青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adeB基因检测分析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美罗培南不同给药时间对ICU重症感染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