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批注,让语言与思维共生长

2021-11-23 02:31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代丽丽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言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代丽丽

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它借助言语、符号等形式,将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意愿,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得以锤炼,思维品质得以不断进阶。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需要聚焦批注进行系统的设计,通过批注让语言与思维共生长。下面结合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实践,谈谈如何引领学生展开批注式阅读。

一、示范引领,批注得法

批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法,要达到批注的预期目的,需要学生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批注点。如何让小学生批注得法,教师示范效应不可忽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批注范例,引领学生学会运用批注进行阅读。

1.于语言出彩点批注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学生要习得文本精彩需要借助语言载体。因此,小学语文批注要善于引领学生于语言出彩点进行批注,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辞藻、句式等的精彩之处,通过批注促进学生语言素养发展,并借助语言深入思维内核。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我抓住文章第二节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进行批注:草原是令人神往的、美丽的。本文在展现草原美丽时,借助优美、生动的语言加以表现,请围绕语言对文章第二段进行批注。如“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运用四字短语,言简意赅,生动勾画出草原上群马飞驰、马上男女老少衣着神态令人神往。用你的眼睛发现美,并将这些美借助批注表达出来。

教师亲身示范,给学生批注搭建了支架,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是批注阅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语言精彩处批注,提高了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并通过批注锤炼学生语言能力。

2.于文本细微处批注

细节决定成败,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也注重打造细节,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等,体现作者精妙的构思,传递作者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批注时,不妨于文本细微处批注,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和思维灵敏性。

例如,《丁香结》一文,文章中“积雪”和“莹白”都是指丁香花。然而,在行文中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运用丁香花,而是借助“积雪”和“莹白”的言语表述形式,这是一个不易为人所察觉的细节。围绕该细节,我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学习: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能够窥见作者精妙的构思,说说文章中“积雪”和“莹白”是指什么,能否换成丁香花,拿起你的笔进行批注,表达你的见解。通过批注,学生不仅认识到这样处理可以消除重复累赘之感,也综合运用借喻和借代,将丁香花洁白、繁多、纯净、轻柔、光洁等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3.于文本空白处批注

留白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常见方法,也是由文本语言有限性所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批注,能够将文章蕴藏的思想、情感等还原出来,给学生创造语言操练和开动思维的机会。

仍以《丁香结》为例,文章结尾处作者运用“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问句结尾,留有空白。我抓住此处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文章结尾是一个问句,试着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批注,将问句转化为陈述句,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通过问句和陈述句转换,促进学生语言素养发展,也在比较中深化学生阅读思维。

当然,阅读中可以批注的地方很多,如写法、立意、疑难处等,教师要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发现,通过示范引领学生学会批注,提高批注效率。

二、因时制宜,有机操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要有机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读前、读中、读后因时制宜地进行批注。

1.读前自主演练批注

批注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基础上,如果离开了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批注就好比无源之水。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读前批注,给学生创造自主批注的机会。课前自主阅读批注时,为了提高批注有效性,教师不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做到放中有扶。

如《花之歌》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引导学生阅读批注时,我给学生进行这样的提示:批注是感悟语言、提升思维的有效路径。批注时,可以抓住词语进行批注,揣摩词意和表达效果,可以抓住精彩的句段,鉴赏其修辞、句式等,可以抓住凸显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作特色等,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不断寻找有价值的批注点,自主阅读《花之歌》并进行批注。

读前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加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围绕教师的提示、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自主批注,做到有收有放,精准批注。

2.读中展示批注成果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批注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并给学生创造阅读批注展示的机会。为了提高课中批注运用效果,教师要做好前置性工作,对学生批注情况进行全面把握,从而运用学生的批注作为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

《花之歌》课前批注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将批注成果拍成图片上传到班级网络空间,并对学生批注情况进行批阅,以及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为课堂展示进行铺垫。例如,在批阅时,我发现一个同学对本文“以物喻人”的写法进行批注。于是,在批注展示时,我有意识放大“以物喻人”这个批注词汇,让批注的学生说一说什么是“以物喻人”,作者又是以什么物喻什么样的人。这样,学生的批注翻转为导读案例,一节自读课在批注展示中得以深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也得以汇聚,阅读自信心更强。

3.读后拓展深化批注

课堂与课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习方法,课外寻机遇。教师要基于课堂批注,突破课堂学习空间束缚,引领学生进行拓展性批注,从而将批注推向深入,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和思维训练机会。

《花之歌》一课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我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批注,从而引领学生思维更进一层。鉴于《花之歌》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围绕本单元主题,我布置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在实施拓展性阅读时,要求学生运用批注方法进行阅读,并将不同文本比较阅读作为批注的一个重点。通过拓展性批注,将批注内化为学生阅读的一种习惯。

总之,批注是实施语文阅读的一种有效路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时,要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发挥教师示范效应,引领学生学会批注。同时,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等环节,合理地进行批注,并将批注成果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促进学生语言素养和思维品质协同生长。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言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语言是刀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