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打开习作之光——习作教学经验谈

2021-11-23 02:31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朱振超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3期
关键词:探险习作笔者

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朱振超

上习作课,很多老师嘴里常说“难”,所以一听到要上习作就连连摆手。习作有这么难吗?笔者自己也上了很多习作课,虽然常规课会和公开课有一些形式上的区别,但同根同源,主线还是一致的。笔者并不觉得难,反而常常因为习作课上学生的思维火花感到惊喜,这正是孩子才有的感受,孩子才有的视角。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课堂应是向位置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老师上课时常会出现自己不曾预设的那一瞬间,捕捉住这一瞬间,然后老师的反应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瞬间是放课后解决,还是灵光一现结合进当堂课的知识点,特别考验教师的智慧。笔者在这里,提供一些自己经过课堂实践得出的经验,作为参考,抛砖引玉,期待同行们更多的思路和改进。

一、思维先行

1.激活发散性思维

作为一节习作课,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充分发散的,没有任何捆束,没有“要这样写才好”“这么写才完整”,而是给学生时间,想怎么写都可以。写完交流的点评也应该充满了自由,没有标准要求,不是必须要以“达到老师的要求”或者是“达到教材的要求标准”才是好,而是大家觉得好就是好。文章本天生,妙手偶得之,喜欢看,想看,这就是对文章最好的评价。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下册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一课时,有位学生写到了自己变成了一粒灰尘,进入了电脑里进行探险。一位学生在评价时提到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以“探险”为主题,而不是以自身变形为主题,笔者引导学生说:“习作的要求确实是把重点放在探险,可是如果没有作者精彩的变形,那么这个探险就显得莫名其妙,没有根基。所以,变形能让探险有了那么一丝合情合理,更让人有代入感,也更好看。”接下来评价时就有同学提到了看这篇文章时有那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觉得文章看着很有意思,看到同学写的句子就想继续往下看,这是学生最真实的表达。他们可能说不出“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这样的专业术语,但是一句“我想看下去”已经足够表达对文章、对语句的喜爱了。读者看书阅读,也是因为被文章吸引,才想去看的,而不是因为运用了大量修辞、写作手法、语言结构等的技术性。

2.促动延展性思维

教师在和学生的文本、语言交流的思维碰撞中出现各种创造性的见解,引出了学生之间各种启发、各种想法、各种灵感。新课标说:“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尽管整堂课在主线的贯穿中前行,但是许多学生偶然的灵光乍现让课堂更生动,也更精彩了。很多人看习作课,总是在学生进行练笔的时候感觉无聊,其实我们等的,就是在这段沉默的背后,那一次次的交流中展现的、厚积薄发的瞬间感悟,所以等待是值得的。

二、理念支撑

1.个性的课堂理念

笔者上习作课,有一个特定的风格套路——讲、写、评,三次使用,三次强化。笔者的课堂就是习作课的讲、写、评的风格。

一个教师所拥有的教学格调,需要将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形成符合自己自身的教学特色,从而在课堂上最大化地对学生的个性教育产生适应性和高效性。教师要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需要在课堂中不断磨砺,提升自我,塑造个性化的教学来影响自身的课堂模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笔者还记得专家在评笔者课的时候说:“内涵深刻,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能让人耳目一新却又真切高效。”诚然,内涵深远,想法丰富且有创造性,才能拥有形成语义丰盈、韵味悠远语文课堂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多看、多想、多磨,坚持品析优秀的课例,解读优秀教师的课堂。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个性和素养有时候比老师还强,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拓展知识渊博、多学科均有所涉猎的老师,才有能力把各项知识灵活组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特性的反思理念

教师对自身教学所进行的反思,是纠正教师课堂纰漏、减少教师教学遗憾、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教师有强烈且清醒的反思意识,明晰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能力、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改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反思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笔者所任教的年级经常有计划开展年级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反思、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记录和存档。有这样的学习比较和反思总结,能找寻到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在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思考如何内化为自己的养分,在日后的教学中吸收,成长。

总之,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猜你喜欢
探险习作笔者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老师,别走……
去探险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跟踪导练(四)6
习作展示
第一次探险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