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理标志保护推动乡村振兴

2021-11-23 06:21杭冬婷辽宁社会科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5期
关键词:标志现代化建设

杭冬婷 辽宁社会科学院

引言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其农业水平曾一度领先世界。从当代人的眼光来追寻中国数千年来的乡村发展史,研究乡村社会建设和发展,为乡村的振兴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理标志保护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手段,值得带家人去考量、探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农业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值得人们去思考、探究。

一、从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

(一)乡村建设的起源

梁漱溟先生在《乡村建设理论》一书中明确阐述了乡村建设运动由浅入深的四层起源:第一层城市快速发展,乡村大量人口迁移导致乡村结构遭到破坏,进而激发起乡村自救运动;第二层起源于中国乡村无限制的破坏,强迫乡民不得不采取措施,乡村建设运动实为乡村的自救运动;第三层起源于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必将拉动乡村建设;第四层中国自古以来的农业强国的结构遭到破坏,新兴的城市化进程虽然稳步上升,但还未完全取代老的社会形式,乡村建设运动的进行是必要的。梁漱溟先生认为,第四层乡村建设运动,才是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乡村建设的发展

自1840年开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挑战,西方的现代化工业文明日渐取代手工农业,传承数千年的乡村宗法社会开始解体。晚清政府在这种冲击下,也开始思考如何打破僵局,走出西方列强的控制,重新掌控这个古老的国度——学习西方强有力额现代化国家,从维新变法到洋务运动,直至清末的各种政策,无一不是这个国家对于自我的救赎,都是能被记载到历史中的重要的政治事件。

直到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资本的不断膨胀,导致乡村的经济反而越来越差,传统的乡村文化显得黯淡无光,毫无希望,乡村社会出现了大量无组织、原子化的力量。乡村的变革史真正意义上是从十年内战开始,先后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好不容易迎来了短暂的发展时期,却又因为五年计划的启动,宣告着我国正式从农业过转向工业国。由于基础薄弱、设备设施欠缺,工业化路程极为艰难,在舍弃乡村发展机会大力支持城市化进程,乡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1978年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度唤醒了乡村农民的积极性,这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乡村迎来的最大的一次希望。

(三)乡村振兴是乡村建设的延续与创新

在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逻辑下,加强城镇建设理念的提出,致使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我国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悄然发生改变,乡村振兴计划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对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地理标志保护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帮助愿景的实现。

二、以地理标志保护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对策

(一)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保护

地理标志最早起源于法国,最开始是运用于对葡萄酒产地的一种保护措施。地理标志指的是某一商品来源于某一地区,该商品相关的品质、特性都与该地理区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的一种标示。“地理标志”最早提出于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提出,在1994马拉客什会议之后(通过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被正式确定为一个专业度的国际法律术语。而我国在《商品法》中有明确的定义:标示某种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息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于波认为,地理标志具有多重价值,诸如:法律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市场秩序紊乱,加之地理标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导致大量侵权假冒产品丛生,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于地理标志的建设、保护。我国根据国外的相关文献形成了专业的地理标志保护措施:一是工商部门的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保护体系;二是质检部门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体系;三是农业部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系。

(二)建立地理标志保护的策略

1.完善地理标志制度

一是建立环境地理标志保护。利用当地环境的特色,建立符合乡村环境的地理标志。例如有特色的景色、特色美食等等,皆可以发展成为地理标志。同时地理标志的建立有利于乡村环境的发展,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其中的部门有害产物进入乡村,加之乡村的处理措施不恰当,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导致乡村建设艰难。原有的生态环境,地理地貌遭到破坏,只有保护好环境,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乡村。

二是建立产业地理标志。根据乡村的特色产品或者特色产业,构建相应的地理标志,以诚信为本做生意,在市场上打出属于自己乡村的产业地理标志,能够打响属于乡村的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作为生产地产品的标志性产物,良好优异的地理标志能够在市场上推动产品的销售,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标志,形成品牌。这有助于实现产品的附加属性,能够更好地推动其他产的加速发展。

三是建立乡风文明地理标志。中华民族拥有五十六个名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或语言、或行为、或习俗,这些都可以作为乡村的地理标志,良好易懂的乡风文明地理标志,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同时地理标志作为新型的知识产权,能够促进乡民的法律意识,帮助乡村更好的融入到法治社会当中去,更好地帮助乡民知法、懂法、守法,对于塑造乡村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做好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实现城乡差距缩小的重要,必须要结合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要结合乡村当地的特色,开展适合于当地的相关产业的建设,帮助乡民走出贫困时代,步入全新的城镇生活。同时也要注意对于乡村的保护,不仅仅是对于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为中华的传统文化留一片传承,让后续子孙能够体验到我国的强大之处。现代化进度的加快同时也促进了乡村向城市化转换的进度,领导班子要切合实际的帮助乡民走出伪现代化,积极建设现代化的乡村。

3.结合农村发展现状设置地理标志,带动乡村现代化转型

新时代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其实就是不断的推进和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转型,使乡村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一是建立农业现代化地理标志,乡村当中大多数还是以农民为主,在山坡地区难以有效地引进现代化机械,但在平原地区可以有效的引进现代化机械,同时也可以作为一定的地理标志;二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一直是法治国家,建立健全属于自己乡村的法律法规,能够给外界一定的威严性,能够更好地建立地理标志。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度,农业化国家曾一度是我国的主题,在农耕文化时代,我国有着极其辉煌的时刻。现代化工业的加入,导致我国暂时落后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于落后地位,但是我国一直在努力追赶,不仅仅要完成城市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要带动乡村向现代化转型,建设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乡村。地理标志保护作为推动地理地区产品的合法手段,能够很好的在市场中打出属于各自乡村特设的产品,在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中,为相对落后的乡村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能够体现国家对于乡村改造的决心,地理标志是农村和市场相结合的发展产物,依托于地理标志乡村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产生全新的发展理念,以期更好地建设乡村,进而为我国现代乡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地理标志保护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建设手段,同时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于乡村风貌的保护,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实现党的治国理念,也是可持续化发展的延续,其综合性之广,能够很好的帮助乡民知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市场化高度建设的今天,能够在城市化进程中分一杯羹,更好地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三、结语

回顾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统的农业社会导致中国落后,现代化工业的崛起将中国从被奴役的时代中解放出来,并且现代化建设使得中国逐步变迁,城乡化建设的巨大差异,使得国人不断思索新的图强之道。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完善能够更好地帮助国家繁荣富强。

猜你喜欢
标志现代化建设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边疆治理现代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认标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