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1-11-23 11:30王海燕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猪只公猪病猪

王海燕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农业农村局 山东青岛 266400)

从养殖场的养殖情况来看,导致猪布氏菌病的原因有很多,其根本原因就是布鲁氏杆菌大量繁殖,该菌有很强的适应性,不论是在干净的环境还是在被污染的环境下都可以存活很久,不过布鲁氏杆菌的敏感性也非常强,像生活中常见的烧碱溶液、漂白粉等都可以迅速将其杀死,饲养人员应当切实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给猪只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让猪群可以健康成长,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全面推进养殖场的发展。

1 流行病学特征

不同日龄都有可能患猪布氏菌病,一旦染病就很容易导致猪只病死,但是相比于公猪来说,母猪的发病率会比较高,特别是刚刚生产的母猪。另外,病猪的乳汁、精液都有可能成为猪布氏菌病的传染源,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病猪的胎盘、尿液、粪便、血液等。通常情况下,治疗人员如果在猪染病后采取治疗措施病猪会被治愈,如若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猪只出现永久性带菌症状[1]。

2 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5 月龄以下的仔猪不容易感染发病,妊娠期的母猪患猪布氏菌病之后很可能胎儿无法保住,流产率最高可以达到28%,怀孕第二个月到第三个月是流产发生率最高的时期,但是这时的胎儿还没有成型,流产后的母猪很容易会将流产胎衣和胎儿吃掉,因此养殖人员一般无法发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饲养人员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在流产之前母猪会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的情况,与此同时母猪的乳房部位会出现肿胀;如果母猪流产发生在妊娠前后,则仔猪通常不会受到影响,不过有的仔猪由于身体虚弱也会出现死亡情况[2]。不仅如此,母猪在流产之后也很可能会出现关节囊炎、坏死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如果饲养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也会导致母猪留下一些后遗症;公猪患布氏菌病则会表现出关节炎及睾丸炎,并且发病一般都比较迅速,表现出的主要症状就是睾丸肿大,如果饲养人员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会使得公猪的睾丸出现萎缩,严重的话公猪的睾丸坏死,丧失配种能力。

3 病理剖检

病死母猪子宫黏膜深部囊肿,呈现灰黄色、栗粒状,流产母猪在胸腔内部和腹部会出现一些纤维性的渗出物,脾脏部位出现明显肿大,出血症状明显,肝脏部位也有一些小的坏死灶;仔猪的脐带、胎膜部位也有水肿和出血点,纤维蛋白吸附在胎膜表面;如果进一步切开病死公猪的睾丸部位有出现坏死灶,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公猪患病初期有坏死性炎症发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随着病程的增加患病公猪的睾丸会逐渐萎缩并且伴随有出血点[3]。

4 诊断要点

4.1 血清学检查

一般来说,猪布氏菌病的发病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在病菌侵入到机体之后随着病程的增加病猪的血液中也会出现凝聚抗体,紧接着抗体凝集的滴度会增加,流产后半个月是血凝滴度的最高值,这种阳性反应大概能够持续2~3 年。近几年随着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养殖技术的不断优化,血清平板凝集反应和血清试管凝集反应也开始被用作猪布氏菌病的诊断中,通常诊断人员会在母猪流产后的7~10d 采血,这样可以更好地让血清学检测的结果更具权威性。

4.2 细菌病学检查

在对病猪进行细菌病学检查时工作人员要将流产母猪的分泌物分离出来,同时也应当将被流产胎儿、胎衣等制作成玻片,然后进行革兰氏染色操作,染色一段时间后镜检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病原菌呈现出革兰氏染色阴性,然后再对其进行深入观察。

4.3 鉴别诊断法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人员一定要注意区分猪布氏菌病以及猪弓形体病、猪伪狂犬病等,只有养殖人员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才可以更快地找到治疗方法,让布氏菌病发病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从而确保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5 防治措施

5.1日常饲养管理

饲养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养殖场的相关规定来开展养殖工作,养殖人员只有定期展开猪舍消毒工作才能够避免各类疾病在猪场内传播,切实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饲养人员也应当在养殖时多去关注母猪的反应,尤其是处于妊娠期的母猪,一旦发现母猪出现疑似流产的情况应当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首先要将母猪隔离,之后再对母猪进行血清学检查,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是阳性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若治疗过程中出现死亡情况也应当立刻进行深埋处理,不仅是病猪的尸体,连同病猪的分泌物、流产的胎衣等都要深埋。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工作人员也要用75%酒精对整个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消毒,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猪布氏菌病的传播扼杀在摇篮中。

5.2 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预防是当前我国各大养殖场预防猪布氏菌病的有效措施,其中最常用的疫苗有M5 株、A19 株、S2 株,疫苗种类不同功效不同,S2 株是现阶段我国最优质的布氏菌苗之一,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好。为更好地保证免疫接种效果,养殖人员必须要切实做好相关的养殖工作,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外来种猪进出,没有特别情况尽量选择自繁自养的方式,尽量不要从其他场区引进猪只,这样才可以降低各种疫病发病的概率。

6 结语

总而言之,猪布氏菌病一旦暴发就会呈现大规模趋势,且病猪的致死率也非常高,病猪大规模死亡会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基于此各级部门应当从管理上抓起,定期开展养殖教育工作,让养殖户可以更加重视猪布氏菌病。不仅如此,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采取相关考核培训工作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地学习猪布氏菌病的相关知识,各大养殖场管理人员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切实保证免疫预防及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猪布氏菌病的发生,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猪只公猪病猪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种猪选育中的“家系”问题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如何调教种公猪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