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进程中全员运动会体系的构建

2021-11-23 12:23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全员运动会

王 莉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河南 洛阳 471000)

高校是我国培养大学生和新世纪建设优秀人才的主要基地,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关键,但是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却逐年堪忧。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滑,学校体育教学的责任不可推卸,究其主要原因与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体系整体构建不足关系密切。2018年,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启动德育、体育、音乐和美术4个学科一体化课程建设,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全民健身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各个高校对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全员参与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竞赛体系改革的必然方向。本研究将对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理念指导下的高校体育竞赛体系改革进行分析,对运动会的组织形式、竞赛体系、参与群体以及奖励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运动会模式。

1 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

课外体育活动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以及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也能够补充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的不足。我国高校均在大学一二年级安排每周2个学时体育课,体育教学的时数少时间短,单纯依靠体育课时间安排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差距甚远,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提升和运动习惯养成的任务主要由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完成。多数高校尽管已经实行体育选项课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因为高校扩招、教师数量不足和场地器材不足等原因,教师不能够对不同运动基础、不同运动喜好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个体指导,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动作技术规范而缺乏体验运动乐趣的指引,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逐渐消失,也从侧面造成大学生体质状况不佳。

1.2 体育竞赛是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助推器

体育竞赛可以锻炼参与人的竞争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体质健康状况和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体系的完善,将会充分考虑到精英和大众等群体,设立多元化的学校竞赛体系,力争做到全员参与,成为覆盖全校大学生的运动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让每一个人都有参加竞赛的机会。开展班级、年级间内容多样的体育竞赛,让不同运动基础、运动喜好的大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升参与项目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基础。全员参与、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竞赛体系,不仅能让每一位参与者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也能使体育课程的教、学、练、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促使每一位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1.3 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进程中完善体育竞赛体系的方向指引

体育竞赛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具有展示体育教学成果、展现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功能,多数高校在课余时间组队训练备战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以及各个项目的单项运动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群体活动和体育竞赛相结合,积极开展班级和年级之间的体育竞赛,完善体育竞赛体系,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和体育节。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成果展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完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举办大学生乐于参与的全员性运动会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性部分。

2 全员运动会概念解析

全员运动会,就是在运动会的办赛理念、竞赛内容和竞赛形式上完全创新的运动会模式,与高校传统的精英运动会有显著差异,是所有学生全部参与的普及性运动会。毛振明在日本全员性运动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特点,提出了全员运动会的概念,创新地开展大集体比赛模式,是我国学校体育运动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员运动会的设计理念是对原学校体育系统内的运动会、体育节以及趣味运动会进行融合,弥补原有单一体系的不足,对运动会竞赛项目、参赛群体、竞赛模式以及奖励体系进行完善。举办全员运动会的学校,师生全员参与,保留原有运动会竞赛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师生欢迎的大集体项目,新颖的参赛模式和奖励体系让更多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3 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背景下全员运动会模型体系的构建

3.1 竞赛项目多元化,构建全校性的综合体育竞赛体系

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的奥运战略和金牌战略不单单主导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样更加注重竞技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运动会大都是完全与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完全相同。2008年奥运会之后,在全民健身理念指引下,学校运动会开始增加趣味性集体类的运动项目,但田径项目依然是高校运动会的主导。全员运动会是对原有传统竞赛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以“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时代主题为引导的运动会应该构建全校性的综合体育竞赛体系。学校体育发展要构建完善的、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竞赛体系,将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体质健康测试锻炼以及体育竞赛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设置传统田径竞技类项目、体质健康测试类项目、集体参与竞技类项目以及其他竞技类项目4个方向。传统田径竞技类比赛以普及性、参与性和安全性作为项目设置的基础,保留原有精英竞赛的性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体质健康测试类项目的设置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质健康锻炼、提升健康理念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为目的,设置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相关的比赛项目,如50m多人接力、班级中长跑集体赛、仰卧起坐(引体向上)集体赛以及立定跳远班级赛等项目,满足学生参加运动会需求,丰富运动会项目设置;集体参与竞技类项目设置将集趣味性、团队性和竞争性等为基础,设置能够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团结拼搏精神的项目,以班级为建队标准,以全员参与为前提,引导学生全部参与到集体参与类竞赛中来;其他竞技类项目是指学校其他竞技类体育比赛,结合学校体育社团的工作和发展,制定全年的体育竞赛规划,满足不同运动喜好的同学参与全校性精英竞赛的需求。

3.2 参与人数全员化,构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竞赛参与方案

高校传统运动会名义上是运动会,实质上是全校范围内的精英田径锦标赛,2018年河南省10所高校运动会参与运动会的人次数仅为10.30%,优秀运动员可以参加2个单项和兼报集体项目,因此实际参赛人数更少。高校开展运动会的宗旨是让所有大学生享有参与运动和竞赛的权利,享受运动快乐,满足各体育项目参与竞赛的需求,满足不同运动水平的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需求,为健康中国规划和全民健身的目标实现打好坚实的基础。全民健身理念和健康中国建设规划为未来学校体育的竞赛体系完善指出明确发展方向,构建符合大学生健康需求的竞赛参与全员化成了必然。传统田径竞技类项目依然选用传统的竞赛方案,报名形式由传统的院系组队参赛改为以院系的年级为单位组队参赛,增加参赛名额和项目参与人数,让更多具有实力的学生运动员参与到竞赛中来;体质健康测试类项目的参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在院系进行选拔,要求每一位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学生必须参加,例如班级中长跑集体计时赛、班级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平均赛等等项目,以赛促练;集体参与竞技类项目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年级层面竞赛,做到全校范围内全员参赛;其他竞技类项目以体育社团为主导举办学院各个年级的锦标赛,院系以班级为单位举办较为普及的项目竞赛,选拔优秀运动员参与全校竞赛,力争做到不同运动喜好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不同性质的项目竞赛。

3.3 竞赛健身一体化,构建持续性发展的课余健身方案

高校传统运动会一般在每年选取2~3天举行,学校田径场在赛前一个月热火朝天,运动会后就迅速恢复宁静,竞赛与健身不能融为一体。学校体育体系中的竞赛设置并不能促进健身工作的开展,这也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组织不无关系,高校传统运动会的办赛形式对学生终身运动习惯养成和全民健身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赛前的集训也完全以竞赛项目的成绩提升为核心。全员运动会改革的过程中,综合性办赛宗旨将体质健康测试类项目、集体参与竞技类项目和其他竞技类项目完全融合,学校层面也应该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和组织,以体育教学一体化发展思路指引成立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心,以体育社团作为完善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基地,引导大学生以喜好和兴趣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快乐运动,科学健身。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强化对社团的统一指导,制定完善的社团活动体系方案,规范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确保社团活动的有序正常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社团的课程化建设是社团建设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保障,各个项目体育社团依据自身的活动规划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真正做到竞赛健身一体化,以赛促练,以练促赛,课外体育健身活动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3.4 评价体系标准化,构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奖励准则

2017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开始增设群众性体育项目,取消总积分榜和金牌榜代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新动向,弱化金牌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全民体育运动项目开展。高校传统运动会以金牌榜和积分榜作为评价标准的体系让每一个参赛的团队和学生运动员也更加功利性地注重竞赛成绩和团体得分,传统的计分方法、排名体系以及传统奖励体系等等依然是高校运动会的评价标准依据,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少数的获奖名额让运动会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吸引力。全员运动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改变原有的奖励和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和标准化的竞赛奖励体系,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会的意识提升。首先,将所有参与运动会的运动员、竞赛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开闭幕式表演的学生都纳入运动会评选、学生综合测评奖励以及学校年度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等奖励体系;其次,全员运动会中每个院系的运动会总得分由田径竞技类项目、体质健康测试类项目、集体参与竞技类项目以及其他竞技类项目四部分组成,增加集体奖项的获得者,提升参与单位整体的积极性,增设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全员参与奖以及全员达标奖等类型(传统的田径竞技类项目得分依照原有田径项目竞赛的积分体系,该项目依照参赛单位每个项目的实际得分计算;集体参与竞技类项目得分由参与人数得分、项目完成分数和竞赛成绩分数三部分构成,参与人数得分、项目完成分和竞赛成绩得分;体质健康测试类项目板块的积分由体质健康测试达标分数和体质健康测试类项目竞赛两部分构成;其他竞技类项目得分由竞赛完成得分和竞赛优秀奖励得分)。

4 结 语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完全独立存在于学校体育的体系中,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和质量,课余体育活动自由发展,体育竞赛注重精英化,这也完全与全民健身体系构建和终身体育意识达成脱钩,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建设为课堂教学、课余活动和体育竞赛融为一体创造条件,全员运动会为未来高校运动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合理的运动会项目设置、全员参与的竞赛方案、持续性发展的健身体系和合理的运动会奖励评价体系成为普通高校运动会新型体系的构建基础,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计划的实施和健康2030规划的完成提供最基础的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全员运动会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职业院校体育竞赛开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我要参加运动会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