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研究

2021-11-23 12:23马安明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质体育教师

马安明

(灵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平凉 744400)

近年来,从青少年体质健康普查情况来看,虽然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依旧不容乐观。体能作为衡量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高中生体能至关重要。目前高中体育教学面临“尴尬”局面,即受重视程度不足,且围绕发展体能的训练侧重点不够明确。因此,需要不断加深对体能的认知,提出具体可行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策略。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现状

1.1 对高中生发展体能重视度不足

思想观念决定行为行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思想观念上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发展体能并未被提升到一定高度。从学校角度出发,高中阶段高中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学校也将高中阶段的教育重点放在了高中生的成绩提升上,导致体育教学的受重视程度有限。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源倾斜不足,阻碍了围绕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工作的推进和开展。从教师的角度看,大部分体育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度不足,表现较为消极,缺乏进取精神,且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能本身就蕴含在体育教学的项目中,不需要单独开展体能训练和教学实践。学校和体育教师对高中体育教学重视度有限,导致关于体能水平的强化策略的探索和实践效果不理想。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也是保证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和高中生体能水平提升的基础保障。

1.2 高中体能训练方法单一

高中体育教学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根本原因是大部分高中生常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而无法有效排解,高中体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能够让高中生释放压力,对高中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抓住高中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积极性来发展高中生的体能。但从实际情况看,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方法单一的问题较突出。一方面,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常以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为主,缺乏专门的体能训练的内容,且教学实践中的侧重点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教学,对体能的重视程度有限,导致围绕高中生的专项体能强化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多采取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技术动作采取体育教师示范和高中生模仿练习的方式展开,对高中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引力明显不足,导致高中生参与积极性下降,体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重要性

2.1 提高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

高中生体质健康的不断提高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使命,但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高中生体质健康状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积极尝试和打造围绕提高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空间。体能作为反映高中生体质健康的核心指标,高中生体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因此,高中体育教学要积极尝试和探索新的体能发展路径,为高中生体能水平的不断提高打好基础。

2.2 培养高中生体能训练兴趣

对当前的高中生而言,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多元的体育锻炼方式并不陌生,部分高中生也会在多元的体育锻炼项目中积极参与实践,实现自我身体素质的强化。但从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出发,由于其教育内容本身的吸引力不足,围绕体能的训练方式和方法较单一,侧重点不清晰,导致高中生很难得到直观的体验,从而出现体能训练兴趣丧失的问题,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提高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的重要性,对高中生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方法、新内容的融入,能突出体能训练的有效性,打破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空间中的僵化内容和局面,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让高中生的成长环境得到优化,并在良好的体能训练环境中不断成长。

2.3 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中生学习压力的排解,关乎其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极容易出现自卑、缺乏自信、烦躁易怒等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是高中生学习压力难以有效排解。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能带来了更多新颖的训练模式,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促进高中生排解学习压力,对高中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科学的体能训练对高中生的精神品质也有积极的影响,能促进高中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3 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策略

3.1 组织形式创新,做好体能训练安排

高中体育教学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关注焦点聚焦发展体能,则需要在组织形式上探索新方法,并合理安排训练密度。在组织形式的优化层面,传统高中体育教学以热身、实践和评价为主,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展现。因此,优化高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发展体能初期阶段应关注的重点,能打破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局限。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打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将传统课堂上的理论讲解等内容翻转到课下展开,以教学微视频的方式让高中生对体育教学有初步的了解。

在训练密度的安排层面,体育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内容,并控制好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组织形式的全面革新能打破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空间限制,合理负荷的确定与安排,能使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展。

3.2 技能与体能融合,开展体能训练

虽然高中体育教学发展局面相对“尴尬”,但教学任务方面有明确安排。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以教学任务为前提条件,根据高中生的个体需求重新确定体能训练方案,最终目的是确保体育教学的有序展开。因此,在开展体育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和体能融合。例如,在篮球教学抢篮板技巧教学时,由于抢篮板的过程可能涉及多次弹跳,对高中生的爆发力、弹跳能力、耐力等综合素质是一项全面考验,为达成技能呈现目标,要开展专项体能训练,如通过蛙跳训练的方式,让体能训练与技巧训练相结合,以专项体能训练强化,反作用于篮球技巧的掌握,两者的紧密融合,提供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新思路,对高中生成长有重要意义。

3.3 创新与优化体能训练手段

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大部分采取的模式是以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为主,缺乏新方法的融入和尝试。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能训练模式,让体能训练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可以尝试融入定向运动、拓展训练项目等,以新颖的内容、多元的方式增强高中生的体验感,吸引高中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感知。以定向运动的应用为例,体育教师可以发放指北针和地图,让高中生按照定向运动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参与,依次到达目标点,整个过程高中生的参与感更强,在激烈的竞赛中更主动、更积极,从而在参与和实践中强化了体能水平。多元的形式赋予了体能训练新方法,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对体能训练的理解和认知,根据学校资源、高中生需求、自我认知等,做好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方案优化。

3.4 实现动态评价,保证体能教学有效性

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本身是对高中生身体素质的强化过程。要实现和打造动态性的评价方案,就要针对体能训练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对发展体能的教学实践中观察高中生的全过程表现,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做好内容的调整与优化,确保高中生的体能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除了对高中生的全过程的评价,还需要对体能训练中采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不足之处做出纠正与处理,确保整个动态评价的有效性,让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内容更具体,保证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质量。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质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我国冰壶运动员备战冬奥会竞技体能训练的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少儿冰球运动员“敏感期”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研究
中日青少年体质PK